一种环境温差空调器,壳体上设有室内回排风口、控制面板、壳体的一端开设有回排风接口与蛇形导风管连通,壳体内设有室内、室外回排风道,在室内回风口处设有超声雾化器,在室内排风口处设有电加热器和风机,在风道的连通处设有风道换向器,以上电加热器、超声雾化器、风机均由电路控制。这种空调器直接利用环境温差进行空气交换,既能致冷又能致热,功耗低,适用范围广,是宾馆、家庭理想的空调装置。(*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空调装置,特别是一种环境温差空调装置。现有的壁挂式空调,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单冷式,只能致冷不能致热,适用范围小;另外一种是致冷和致热双功能的,它有两上缺点一、它含有冷凝器、蒸发器、风机、压缩机、换向器和控制系统,结构复杂,且功耗大,一般功耗在几百瓦到几千瓦;二、这种空调无空气交换系统,容易造成室内空气缺氧。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环境温差进行空气交换,既能致冷又能致热且功耗较低适用范围广的空调装置。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壳体上设有室内回风口、室内排风口及控制面板。室内排风口中安装有导向叶。控制面板由温度显示器、功能显示器和予值调节器构成。壳体的一边开设有回排风道接口,与蛇型导风管连接。壳体内部设有室内回风道、室内排风道和室外回风道、室外排风道的四个风道,室外风道通过回排风接口与蛇型导风管接通,室内风道与壳体上的风口接通,且四个风道的中间部位相连通。在四个风道的中间部位设有风道换向器。在室内回风口处设有超声雾化器,在室内排风口处设有电加热器和风机。在壳体内部还配有温差自控电路、导向板电路、风机电抗电路、雾化器电路、电加热电路、显示电路以及电源电路,分别控制温差自控器、风道换向器、风机、雾化器、电加热器、功能显示器和为各电路提供电源。现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风道结构示意图;图3电磁铁结构示意图;图4自控电路图;图5遥控接收控制电路图;图6加热加湿风机控制电路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壳体〔1〕采用现有的壁挂式壳体结构,壳体〔1〕上设有室内回风口〔2〕、室内排风口〔3〕及控制面板〔4〕。室内排风口〔3〕中安装有三组导向叶〔5〕。控制面板〔4〕由温度显示器、功能显示器和予值调节器构成。壳体〔1〕的一边开设有回排风道接口〔6〕,与蛇形导风管〔7〕连接。蛇形导风管〔7〕由橡胶或其它软材料做成,其内分为两个通道,与回排风道接口〔6〕相对应,在安装时是将蛇形导风管〔7〕从室内引到室外,用于吸入室外新鲜空气,排出室内空气。如图2所示,壳体〔1〕的一端至另一端顺向排列有室内回风道〔8〕、室内排风道〔9〕和室外回风道〔10〕、室外排风道〔11〕四个风道,室外回风道〔8〕、室外排风道〔9〕上下排列,室内回风道〔10〕、室内排风道〔11〕上下排列,且上述四个风道的中间部位相连通。室外回风道〔8〕、室外排风道〔11〕通过回排风接口〔6〕与蛇形导风管〔7〕连接,且与蛇形导风管〔7〕的通道对应连通。如图1,2,3所示,在四个风道接口处设有风道换向器〔32〕,风道换向器〔32〕由导向板〔12〕、主轴〔13〕、电磁铁〔14〕和微动开关构成。导向板〔12〕设在四个风道〔8,9,10,11〕的连通处,使得当导向板〔12〕处于水平位置时,室内回风道〔8〕和室外排风道〔11〕连通,室外回风道〔10〕和室内排风道〔9〕隔离;当导向板处〔12〕于垂直位置时,室外回风道〔9〕和室内排风道〔10〕连通,室内回风道〔8〕和室外排风道〔11〕隔离。主轴〔13〕穿过导向板〔12〕的中心使导向板〔12〕固定在主轴〔13〕上与主轴〔13〕成为一体,而主轴〔13〕的另一端穿过隔离板,隔离板垂直方向固定在壳体〔1〕内部。在隔离板后面平行处设一档板,主轴〔13〕穿过隔离板后同时穿过档板,在档板上设有微动开关。在主轴〔13〕顶端安装有凸轮。在隔离板和档板之间设一电磁铁〔14〕,其底部缠绕线圈〔15〕,开口处卡住主轴〔13〕,在此段主轴〔13〕上固定设有一铁芯〔16〕和盘绕弹簧,盘绕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档板上。这样电磁铁〔14〕的缠绕线圈不通电时,主轴〔14〕靠盘绕弹簧拉力处于垂直位置,使室内回风道〔8〕和室内排风道〔11〕接通;通电后,铁芯〔16〕转动带动主轴〔13〕转动,最后使导向板〔12〕转动并使导向板〔12〕上的微动开关接触凸轮,使室外回风道〔8〕与室内排风道〔11〕接通。超声雾化器〔17〕安装在室内回道〔8〕内,它由水盒、三个压电陶瓷片、自动上水器、水位控制器和微型水泵(壳体外)、雾化器电路组成,用于室内空气雾化。电加热器〔18〕安装在室内排风道〔9〕居于四个风道连通处。它由支架、电热丝、温度保险、风压微动开关和继电器组成,用于室内空气加热。风机〔19〕安装在室内排风道〔9〕下部,居于导向叶〔5〕位置。它为长型离心风机,内设电机。环境温差自控选择器〔20〕是由室内室外测温探头〔21〕及自控电路组成。室外测温探头〔21〕设在蛇型导风管〔7〕的顶端。如图4、5、6所示上述环境温差自控器〔20〕、风道换向器〔32〕、风机〔19〕、雾化器〔17〕、电加热器〔18〕、功能显示器分别由自控电路〔22〕、导向板电路〔23〕、电抗器电路〔24〕、雾化器电路〔25〕、电加热电路〔26〕、遥控接收控制〔27〕电路控制的,以上电路统一设在线路板上,线路板放置在隔离板后的壳体内。图4,自控电路〔22〕是由温度予值〔28〕、室内外测温〔29〕、比较〔30〕、选择〔31〕、驱动〔33〕电路组成的。温度予值电路〔28〕是由电阻、可调电阻串联构成;室内外测温电路〔29〕是由热敏电阻(室内外测温探头)、电阻串联分压构成;比较电路〔30〕是由四运放集成块、电阻、电容构成;选择电路〔31〕是由集成电路与非门G1G2G3G4、电阻、二极管、三极管构成;驱动电路〔33〕是由三极管、二极管和继电器J1构成。导向板电路〔23〕是将自控电路〔22〕中的驱动电路〔33〕的继电器J1来的信号经桥式整流、电容器滤波并缠绕在电磁铁〔14〕的底部。这样通电时电磁铁〔14〕产生磁场,使铁芯〔16〕动作,带动主轴〔13〕导向。图5,遥控接收电路〔27〕是由红外线接收电路、微电脑控制电路和功能显示电路构成的。红外线接收电路,是采用PH302红外接收器通过upc137319集成电路进行数字处理送入微电脑控制电路。微电脑控制电路即为NH8822集成电路。功能显示电路它包括强中弱风显示、自然风振风睡眠风显示、定时显示、加温加热显示,以上各种显示均为发光二极管来完成的。遥控接收控制电路〔27〕的末端设有四个双向可控硅插件P1P2P3P4,它们分别与后述的风机电抗器电路〔24〕和加热加湿电路联接。图6,加热加湿风机控制电路包括电加热电路〔26〕、雾化器电路〔25〕、风机电抗器电路〔24〕。从遥控接收控制电路〔27〕双向可控硅插件P1、2、3连接电抗器L,其后连接风机的电机M完成电抗器电路。从插件P4并联出来两条线路一条至电加热继电器J2上,一条至雾化器的变压器上。电加热器的继电器J2受风压开关和电子开关控制,电子开关由自控选择器中的G3控制。当继电器动作时,电加热器加热。雾化器的变压器是由电子开关控制,电子开关由自控选择器中的G4控制。权利要求1.环境温差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壳体上设有室内回风口、室内排风口及控制面板、室内排风口中安装导向叶,控制面板由温度显示器、功能显示器和予值调节器构成,壳体的一边开设有回排风道接口与蛇型导风管连接,另一端封闭,壳体内部设有室内回风道、室内回道和室外回风道、室外回风道的四个风道,室外回排风道通过回排风接口与蛇型导风管接通,室内回排风道与壳体上的室内回排风口接通,且四个风道的中间部位相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环境温差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壳体[1]上设有室内回风口[2]、室内排风口[3]及控制面板[4]、室内排风口[2]中安装导向叶[5],控制面板[4]由温度显示器、功能显示器和予值调节器构成,壳体[1]的一边开设有回排风道接口[6]与蛇型导风管[7]连接,另一端封闭,壳体[1]内部设有室内回风道[8]、室内回道[9]和室外回风道[10]、室外回风道[11]的四个风道,室外回排风道[10][11]通过回排风接口[6]与蛇型导风管[7]接通,室内回排风道[8][9]与壳体[1]上的室内回排风口[2][3]接通,且四个风道的中间部位相连通,在四个风道的中间部位设有风道换向器[32],在室内回风口[2]处设有超声雾化器[17],在室内排风口[3]处设有电加热器[18]和风机[19],环境温差自控选择器[20]设在壳体[1]内,在壳体[1]内部还配有自控电路[22]、导向板电路[23]、风机电抗电路[24]、雾化器电路[25]、电加热电路[26]、遥控接收控制电路[27]以及电源电路,分别控制温差自控选择器[20]、风道换向器[32]、风机[19]、雾化器[17]、电加热器[18]、功能显示器和为各电路提供电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显金,
申请(专利权)人:付显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1[中国|陕西]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