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抽吸机的次级水气分离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5251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5 22: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用于抽吸机的次级水气分离装置,包括内管、套设在内管外的外筒,出气口及止回阀,内管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外筒具有上端和下端,所述第一端伸出所述上端的外部,且与内管相接触设置,所述第二端设置在外筒的内部,且与外筒相间隔设置,出气口与外筒相连通,止回阀安装在外筒的下端,湿空气通过进入内筒,然后进入外筒,最后实现将液态水析出至止回阀,将干燥空气从出气口排出。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空气的干燥度,从而提高了负压泵的使用寿命。

A secondary water gas sepa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suction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抽吸机的次级水气分离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抽吸机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抽吸机的次级水气分离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抽吸机结构设计中,通常都是通过只有一级进行水气分离的结构,如附图1所示,现有的抽吸机结构是气液混合物进入至初级水气分离装置92进行水气分离,液体部分被分离出来排出,而气体部分直接进入至负压泵91中,其中会携带者液态水,以至于负压长期吸入湿空气,从而降低负压泵的使用寿命。因此有必要在此基础上,提供一种次级水气分离装置,使得干燥的空气输送至负压泵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抽吸机的次级水气分离装置及方法,一定限度的提高负压泵中空气的干燥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抽吸机的次级水气分离装置,其包括内管、套设于内管外的外筒,用于排出干燥空气的出气口及用于收集液态水的止回阀,所述内管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外筒具有上端和下端,所述第一端伸出所述上端的外部,且与所述外筒相接触设置,所述第二端设置在所述外筒的内部,且与所述外筒相间隔设置,所述出气口与所述外筒相连通,所述止回阀靠近所述外筒的下端设置优选地,所述内管与一初级水气分离装置连接,所述初级水气分离装置产生湿空气输送至所述内管中。优选地,所述出气口的一端与一提供负压的负压泵连接,且干燥空气排入至负压泵中。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止回阀下方的积水排出口。优选地,所述外筒还具有中间部位和分别位于所述中间部位上下两端的两端部位,所述中间部位的厚度大于所述两端部位的厚度。优选地,所述中间部位还设有一出口,所述出气口的一端设置在出口内。优选地,所述止回阀中的水分在重力作用下自动排出或者人工排出。本专利技术还揭示一种用于抽吸机的次级水气分离方法,其包括:S1,气液混合物通过初级水气分离装置形成液体和湿空气,将所述液体排出,将所述湿空气输送至次级水气分离装置中;S2,所述湿空气进入次级水气分离装置的内管中,从内管的第一端流向第二端;S3,所述湿空气经过内管的第二端后,进入外筒;S4,所述湿空气在外筒中循环流动后,湿空气中的液态水析出至止回阀,干燥空气从出气口输出至负压泵中;S5,所述止回阀中的液态水通过积水排出口排出。优选地,所述S2中,湿空气在内管中发生冲击及容积突变,将湿空气中的部分液态水析出至止回阀中。优选地,所述S4中,湿空气进入外筒后通过减速和折返的过程,将湿空气中剩余的液态水析出至所述止回阀中。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抽吸机的次级水气分离装置,一定限度的提高了吸入负压泵中的空气干燥度。2、提高了负压泵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抽吸机水气分离工作原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抽吸机的次级水气分离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抽吸机次级水气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沿R-R向剖视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抽吸机次级水气分离装置的工作原理图。附图标记:1、次级水气分离装置,11、内管,111、第一端,112、第二端,12、外筒,121、上端,122、下端,123、积水排出口,124、中间部位,125、两端部位,126、出口,13、出气口,14、止回阀,2、初级水气分离装置,3、负压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如图2-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一种用于抽吸机的次级水气分离装置1,包括内管11、外筒12、出气口13及止回阀14,所述内管11与一初级水气分离装置2连接,用于接收初级水气分离装置2中输送来的湿空气,从而实现对湿空气进行分离,形成液态水和干燥空气。所述出气口13与一负压泵3连接,使得干燥的空气输送至负压泵3中,从而提高负压泵3的使用寿命。所述内管11套设在所述外筒12的内,且具有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所述第一端111延伸至所述外筒12的外部,且与初级水气分离装置2连接,用于接收初级水气分离装置2的湿空气,所述第二端112设置在所述外筒12的内部,且与外筒12相隔设置,互不接触。所述外筒12具有上端121和下端122,所述内管的第一端111伸出所述上端121的外部,且上端121与所述内管11上相应的部位相接触,以实现湿空气完全进入内管11中,不会有湿空气开始流入外筒12中,从而实现了湿空气在次级水气分离装置1中能有效的分离出液态水。所述下端122设有积水排出口123,所述积水排出口123用于将液态水排出至所述次级水气分离装置1外。所述外筒12分为中间部位124和分别位于所述中间部位124上下两端的两端部位125,所述外筒的中间部位124的厚度大于两端部位125的厚度,实现湿空气在外筒12中的更加有效地反应,从而有利于分离出干燥空气。所述中间部位124上还设有一出口126,所述出气口13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出口126内,且与所述外筒12相连通,所述出口126用于将干燥空气排出至出气口13。所述出气口13与负压泵3连接,实现将干燥空气输送至负压泵3中,从而提高了负压泵3中空气的干燥度,进一步地提高了负压泵3的使用寿命。所述内管11和外筒12的形状可根据需要设置,包括但不限于本专利技术附图中显示的圆管的形状,其他形状能实现功能即可。所述止回阀14设置在靠近外筒下端122的位置,用于对液态水进行收集,所述止回阀14中的液态水会及时从积水排出口123排出,当止回阀14中的液态水足够重时,会自动打开止回阀14使得液态水排出,当抽吸机停止工作的情况下,会通过人工打开止回阀14后排出。本专利技术还揭示一种用于抽吸机的次级水气分离方法,包括:S1,气液混合物通过初级水气分离装置2形成液体和湿空气,将所述液体排出,将所述湿空气输送至次级水气分离装置1中;S2,所述湿空气进入次级水气分离装置的内管11中,从内管的第一端111流向第二端112;S3,所述湿空气经过内管的第二端112后,进入外筒12;S4,所述湿空气在外筒12中循环流动后,湿空气中的液态水析出至止回阀14,干燥空气从出气口13输出至负压泵3中;S5,所述止回阀14中的液态水通过积水排出口123排出。具体地,在所述S1中,初级水气分离装置2与次级水气分离装置1连接,用于对湿空气进行进一步的干燥;在所述S2中,湿空气在内管11中实现冲击,并且容积发生突变,从而会使得湿空气中的部分液态水析出至止回阀14中;在所述S3中,湿空气从内管的第二端112流出后进去外筒12,在外筒12中作循环流动,且不返回至所述内管11中;所述S4中,湿空气进入外筒12后会实现减速和折返的过程,从而将湿空气中剩余的液态水析出至止回阀14中;在所述S5中,止回阀14中的液态水不会出现溢出的情况,会根据实际情况自动排出或人工排出。本专利技术通过增加次级水气分离装置1,最大限度提高吸入负压泵3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抽吸机的次级水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管、套设于内管外的外筒,用于排出干燥空气的出气口及用于收集液态水的止回阀,所述内管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外筒具有上端和下端,所述第一端伸出所述上端的外部,且与所述外筒相接触设置,所述第二端设置在所述外筒的内部,且与所述外筒相间隔设置,所述出气口与所述外筒相连通,所述止回阀靠近所述外筒的下端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抽吸机的次级水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管、套设于内管外的外筒,用于排出干燥空气的出气口及用于收集液态水的止回阀,所述内管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外筒具有上端和下端,所述第一端伸出所述上端的外部,且与所述外筒相接触设置,所述第二端设置在所述外筒的内部,且与所述外筒相间隔设置,所述出气口与所述外筒相连通,所述止回阀靠近所述外筒的下端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抽吸机的次级水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与一初级水气分离装置连接,所述初级水气分离装置产生湿空气输送至所述内管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抽吸机的次级水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的一端与一提供负压的负压泵连接,且干燥空气排入至负压泵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抽吸机的次级水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止回阀下方的积水排出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抽吸机的次级水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还具有中间部位和分别位于所述中间部位上下两端的两端部位,所述中间部位的厚度大于所述两端部位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抽吸机的次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家辉周泽元张明明李俊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元周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