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光通信的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4904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2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光通信的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级联非门电路,其包括第一非门电路和第二非门电路,所述第一非门电路的供电端子被配置为连接至直流电源,所述第二非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第一非门电路的输入端,且所述第一非门电路的输出端作为所述级联非门电路的输出端且用于输出脉宽调制驱动信号;以及第一发光电路,其包括在所述直流电源和地之间串联的第一开关管和第一发光装置,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被配置为连接至所述级联非门电路的输出端以控制所述第一发光装置的发光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驱动电路的成本低,且能够稳定地调制发光装置的发光状态。

Driving circuit for optical commun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光通信的驱动电路
本技术涉及电子线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光通信的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LED驱动电源电路是把电源供应转换为特定的电压电流以驱动LED发光的电源转换器。目前的LED驱动电源电路包括控制芯片和外围电路,但是存在驱动不稳定,且电路成本高等问题。在设计光通信的驱动电路时,要根据驱动性能和经济性能等要求选择合适的驱动电路。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光通信的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级联非门电路,其包括第一非门电路和第二非门电路,所述第一非门电路的供电端子被配置为连接至直流电源,所述第二非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第一非门电路的输入端,且所述第一非门电路的输出端作为所述级联非门电路的输出端且用于输出脉宽调制驱动信号;以及第一发光电路,其包括在所述直流电源和地之间串联的第一开关管和第一发光装置,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被配置为连接至所述级联非门电路的输出端以控制所述第一发光装置的发光状态。优选的,所述第一非门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连接在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和直流电源之间的第一分压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一非门电路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之间的第一限流电阻,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且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作为所述第一非门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二非门电路包括第二三极管、连接在其供电端子和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的第二分压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二非门电路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之间的第二限流电阻,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作为所述第二非门电路的输出端且连接至所述第一非门电路的输入端。优选的,所述第一非门电路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第一下拉电阻,所述第二非门电路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第二下拉电阻。优选的,所述第一发光电路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和所述级联非门电路的输出端之间的开关管限流电阻、连接在所述直流电源和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之间的电容、以及与所述第一发光装置串联的二极管限流电阻。优选的,所述第一开关管为P型金氧半场效应晶体管,所述第一发光装置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或并联的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一电阻,其中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发射第一波长的光线。优选的,所述P型金氧半场效应晶体管的源极连接至所述直流电源。优选的,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二发光电路,所述第二发光电路包括在所述直流电源和地之间串联的第二开关管和第二发光装置,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被配置为连接至所述级联非门电路的输出端以控制所述第二发光装置的发光状态;所述级联非门电路还包括第三非门电路,所述第三非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第二非门电路的输入端。优选的,所述第三非门电路包括第三三极管、连接在所述第三非门电路的供电端子和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的第三分压电阻、连接在其输入端和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之间的第三限流电阻,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作为所述第三非门电路的输出端。优选的,所述第三非门电路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第三下拉电阻。优选的,所述第二开关管为N型金氧半场效应晶体管,所述第二发光装置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二发光二极管和第二电阻,其中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发射第二波长的光线。本技术的驱动电路的成本低,且能够稳定地调制发光装置的发光状态。附图说明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的驱动电路的电路图。图2是图1所示的驱动电路中的级联非门电路的第二非门电路的供电端子接收的脉宽调制信号的时序图。图3是图1所示的驱动电路中的级联非门电路的第二非门电路的输入端接收的脉宽调制信号的时序图。图4是图1所示的驱动电路中的级联非门电路输出的脉宽调制驱动信号的时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第二个实施例的驱动电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的驱动电路的电路图。如图1所示,驱动电路1包括连接在直流电源Vin和地之间的发光电路12,以及级联非门电路11,其中级联非门电路11的输出端110输出的脉宽调制驱动信号被提供至发光电路12以控制其发光状态。级联非门电路11包括第一非门电路和第二非门电路,第二非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一非门电路的输入端。第一非门电路包括三极管Q11、连接在三极管Q11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的下拉电阻R12、连接在三极管Q11的集电极和直流电源Vin之间的分压电阻R16、以及连接在第一非门电路的输入端113和三极管Q11的基极之间的限流电阻R11。其中三极管Q11的集电极作为第一非门电路的输出端110,同时也作为级联非门电路11的输出端。第二非门电路包括三极管Q12、连接在三极管Q12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的下拉电阻R14、连接在三极管Q12的集电极和其供电端子111之间的分压电阻R15、以及连接在第二非门电路的输入端112和三极管Q12的基极之间的限流电阻R13。其中三极管Q12的集电极作为第二非门电路的输出端。其中,第二非门电路的供电端子111和输入端112分别作为级联非门电路11的两个输入端子,且分别用于接收脉宽调制信号PWM1和脉宽调制信号PWM2。发光电路12包括在直流电源Vin和地之间串联的P型金氧半场效应晶体管T1、发光装置和二极管限流电阻R19,连接在直流电源Vin和P型金氧半场效应晶体管T1的栅极(即其控制端)之间的电容C11,以及连接在级联非门电路11的输出端110和P型金氧半场效应晶体管T1的栅极之间的开关管限流电阻R17。发光装置优选包括并联的电阻R18和发光二极管L1,通过选择合适阻值的电阻R18以使得发光二极管L1两端具有合适的电压值。图2是图1所示的驱动电路中的级联非门电路的第二非门电路的供电端子接收的脉宽调制信号的时序图,图3是图1所示的驱动电路中的级联非门电路的第二非门电路的输入端接收的脉宽调制信号的时序图。如图2和3所示,脉宽调制信号PWM1具有第一频率,脉宽调制信号PWM2具有第二频率。下面结合脉宽调制信号PWM1和脉宽调制信号PWM2的波形来说明级联非门电路11输出的脉宽调制驱动信号V1的波形。(1)当脉宽调制信号PWM1为低电平时,三极管Q11的发射极反向偏置,三极管Q11截止。此时无论脉宽调制信号PWM2是高电平还是低电平,级联非门电路11输出的脉宽调制驱动信号V1都为直流电源Vin的电压值Vcc。(2)当脉宽调制信号PWM1为高电平时,脉宽调制驱动信号V1的波形与脉宽调制信号PWM2的波形相同。具体原理说明如下:当脉宽调制信号PWM2为低电平时,三极管Q12截止,下拉电阻R12两端的分压使得三极管Q11的发射极正向偏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光通信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包括:/n级联非门电路,其包括第一非门电路和第二非门电路,所述第一非门电路的供电端子被配置为连接至直流电源,所述第二非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第一非门电路的输入端,且所述第一非门电路的输出端作为所述级联非门电路的输出端且用于输出脉宽调制驱动信号;以及/n第一发光电路,其包括在所述直流电源和地之间串联的第一开关管和第一发光装置,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被配置为连接至所述级联非门电路的输出端以控制所述第一发光装置的发光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光通信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包括:
级联非门电路,其包括第一非门电路和第二非门电路,所述第一非门电路的供电端子被配置为连接至直流电源,所述第二非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第一非门电路的输入端,且所述第一非门电路的输出端作为所述级联非门电路的输出端且用于输出脉宽调制驱动信号;以及
第一发光电路,其包括在所述直流电源和地之间串联的第一开关管和第一发光装置,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被配置为连接至所述级联非门电路的输出端以控制所述第一发光装置的发光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非门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连接在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和直流电源之间的第一分压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一非门电路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之间的第一限流电阻,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且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作为所述第一非门电路的输出端;
所述第二非门电路包括第二三极管、连接在其供电端子和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的第二分压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二非门电路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之间的第二限流电阻,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作为所述第二非门电路的输出端且连接至所述第一非门电路的输入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非门电路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第一下拉电阻,所述第二非门电路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第二下拉电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电路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和所述级联非门电路的输出端之间的开关管限流电阻、连接在所述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强赵升方俊李江亮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外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