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板自清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4832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2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光伏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伏板自清洁装置。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牵引绳和清洁组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分别用于设置在光伏板两侧,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平行设有两个所述牵引绳;所述清洁组件跨搭在所述光伏板上,所述清洁组件的两端分别与一个所述牵引绳固定连接,且所述清洁组件的两端均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光伏板的边沿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光伏板自清洁装置,结构简单,安装难度低;结构紧凑、稳定性好。

A self cleaning device for photovoltaic pa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板自清洁装置
本技术涉及光伏清洁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伏板自清洁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光伏板设置在室外,因此在光伏板上会落上沙尘等杂质,为保障光伏板的能量转化效率,需要清理光伏板表面的灰尘。现有的光伏板清洁装置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光伏板清洁机器人,光伏板清洁机器人适用于大型光伏板阵列,对于小面积的独立光伏板来说,成本太高,适用性很差;另一类光伏板清洁装置采用一根牵引绳牵引清洁组件在光伏板表面移动,从而实现清扫光伏板上的灰尘的目的。但是,这类清洁装置存在以下弊端:成本高、结构复杂,而且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至少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光伏板自清洁装置,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牵引绳和清洁组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分别用于设置在光伏板两侧,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平行设有两个所述牵引绳;所述清洁组件位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所述清洁组件用于跨搭在所述光伏板上,所述清洁组件的两端分别与一个所述牵引绳固定连接,且所述清洁组件的两端均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光伏板的边沿滑动连接。可选地,所述牵引绳形成闭合环状结构;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第一定位滑轮和第二定位滑轮,一个所述牵引绳绕接在所述第一传动轮和所述第一定位滑轮上,另一个所述牵引绳绕接在所述第二传动轮和所述第二定位滑轮上。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二传动轮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轮通过传动杆与所述第二传动轮固定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两个驱动电机,所述第一传动轮与一个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轮与另一个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可选地,所述滑块包括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上设有卡接口,所述卡接口用于容置所述光伏板的边沿,实现所述滑块与所述光伏板的滑动连接。可选地,所述滑块还包括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相邻并连接,所述卡接口的侧壁边沿设有导向面结构,所述导向面结构从所述卡接口的所述侧壁向所述第二侧面倾斜延伸。可选地,所述滑块上设有绳孔和压孔,所述绳孔和所述压孔相互贯通,所述牵引绳穿过所述绳孔,所述压孔内设有压紧件,所述压紧件用于压紧所述牵引绳。可选地,所述滑块上还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为平行于所述牵引绳的通孔,所述牵引绳穿过所述导向孔。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架和/或所述第二支架靠近所述光伏板的一侧设有固定夹具,所述固定夹具的一端用于与所述光伏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夹具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或所述第二支架固定连接。可选地,所述固定夹具为几字形结构。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光伏板自清洁装置采用两个牵引绳拉动清洁组件,绕线结构简单,减少了牵引绳的安装难度;2、清洁组件两端固定连接滑块,滑块直接与光伏板边沿滑动连接,结构紧凑、稳定性好;3、整个光伏板自清洁装置因其结构简单、紧凑,零部件数量少,所以成本低;4、滑块上设有导向孔,牵引绳穿过导向孔,既能保障牵引绳与滑块的相对位置,又能实现对滑块滑动方向的限制;5、滑块上设有导向面结构,可以减少滑块在滑动方向上的阻力,保障滑块滑动流畅;6、光伏板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设置夹具,用以保障支架与光伏板之间的位置固定,保障牵引绳的张紧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光伏板自清洁装置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2中的结构去掉支架罩壳后的内部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光伏板自清洁装置实施例的第一传动轮与第二传动轮的连接结构图;图5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光伏板自清洁装置实施例的滑块的结构图;图7为图6中D-D方向的剖面图;图8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1-第一支架;111-支架罩壳;112-支架底盖;12-第二支架;14-光伏板;2-牵引绳;3-滑块;31-第一侧面;311-卡接口;312-导向面结构;313-侧壁;32-第二侧面;33-绳孔;34-压孔;35-压紧件;36-导向孔;4-清洁组件;5-驱动电机;51-传动齿轮61-第一传动轮;62-第二传动轮;63-传动杆;7-固定夹具;71-连接部;72-第一侧板;73-第一顶板;74-第二侧板;75-第二顶板;81-第一定位滑轮;82-第二定位滑轮。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光伏板自清洁装置,包括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2、清洁组件4和两个牵引绳2。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12分置在光伏板14的相对的两侧。两个牵引绳2平行设置在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12之间,两根牵引绳2分别靠近光伏板14的两个相对的侧边沿。可选地,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12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梁,固定梁位于光伏板14底部,光伏板14可以固定安装在固定梁上。清洁组件4跨搭在光伏板14上,清洁组件4的两端分别与一个牵引绳2固定连接。同时拉动两个牵引绳2,可以带动清洁组件4在光伏板14表面移动,从而实现对光伏板14表面灰尘的清理。清洁组件4可以为毛刷、刮板等。清洁组件4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一滑块3,清洁组件4通过滑块3与牵引绳2固定连接,即滑块3与牵引绳2固定连接。并且滑块3与光伏板14的边沿滑动连接。当牵引绳2在电机的驱动下拉动滑块3移动时,滑块3沿光伏板14边沿滑动,带动清洁组件4在光伏板14表面移动。本实施例的光伏板自清洁装置,采用两个牵引绳2拉动清洁组件4,绕线结构简单,减少了牵引绳2的安装难度;清洁组件4两端固定连接滑块3,滑块3直接与光伏板14边沿滑动连接,借用光伏板14自身结构作为导向装置,减少了导向杆,使得结构更加简洁、紧凑,稳定性好。并且,整个光伏板自清洁装置因其结构简单、紧凑,零部件数量少,所以有效的降低了成本。结合图1、图4和图8所示,牵引绳2形成闭合环状结构。第一支架11上固定安装有第一传动轮61和第二传动轮62。第二支架12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定位滑轮81和第二定位滑轮82。其中,第一传动轮61和第一定位滑轮81位于光伏板14的同侧,第二传动轮62和第二定位滑轮82位于光伏板14的同侧。一个牵引绳2张紧并绕接在第一传动轮61和第一定位滑轮81上,第一传动轮61转动,可以带动绕接在其上的牵引绳2移动;另一个牵引绳2张紧并绕接在第二传动轮62和第二定位滑轮82上,第二传动轮62转动,可以带动绕接在其上的牵引绳2移动。结合图2、图3和图4所示,可选地,第一支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板自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2)、牵引绳(2)和清洁组件(4);/n所述第一支架(11)和所述第二支架(12)分别用于设置在光伏板(14)两侧,所述第一支架(11)和所述第二支架(12)之间平行设有两个所述牵引绳(2);/n所述清洁组件(4)位于所述第一支架(11)和所述第二支架(12)之间,所述清洁组件(4)用于跨搭在所述光伏板(14)上,所述清洁组件(4)的两端分别与一个所述牵引绳(2)固定连接,且所述清洁组件(4)的两端均设有滑块(3),所述滑块(3)与所述光伏板(14)的边沿滑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板自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2)、牵引绳(2)和清洁组件(4);
所述第一支架(11)和所述第二支架(12)分别用于设置在光伏板(14)两侧,所述第一支架(11)和所述第二支架(12)之间平行设有两个所述牵引绳(2);
所述清洁组件(4)位于所述第一支架(11)和所述第二支架(12)之间,所述清洁组件(4)用于跨搭在所述光伏板(14)上,所述清洁组件(4)的两端分别与一个所述牵引绳(2)固定连接,且所述清洁组件(4)的两端均设有滑块(3),所述滑块(3)与所述光伏板(14)的边沿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板自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绳(2)形成闭合环状结构;
所述第一支架(11)上设有第一传动轮(61)和第二传动轮(62),所述第二支架(12)上设有第一定位滑轮(81)和第二定位滑轮(82),一个所述牵引绳(2)绕接在所述第一传动轮(61)和所述第一定位滑轮(81)上,另一个所述牵引绳(2)绕接在所述第二传动轮(62)和所述第二定位滑轮(8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板自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11)上设有一个驱动电机(5),所述第二传动轮(62)与所述驱动电机(5)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轮(61)通过传动杆(63)与所述第二传动轮(62)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板自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11)上设有两个驱动电机(5),所述第一传动轮(61)与一个所述驱动电机(5)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轮(62)与另一个所述驱动电机(5)的输出轴传动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大强刘正伟李苏华徐玉豪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电博顺智能设备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