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4694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1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锂电池模组,包括夹紧板、侧拉板、采集线插头、极耳座和电芯,所述电芯设有若干个,且呈矩形状并列排布,通过并联构成电池组,所述电池组的顶部安装有极耳保护罩,所述夹紧板位于电池组的左右两侧,所述侧拉板位于电池组的前后两侧,所述夹紧板通过侧拉板将电池组牢固夹装在内部,所述采集线插头安装在夹紧板的顶部中间,所述采集线插头靠近电池组的一侧设有连接各个电芯正负极的采集线,所述采集线位于极耳保护罩的内部,所述极耳座位于采集线插头的一侧,并与夹紧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本锂电池模组采用矩形铝制夹紧板在有限的空间中,增加电池的容量,并减少焊接点,节约生产成本。

A lithium battery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电池模组
本技术涉及电池模组
,尤其涉及一种锂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目前新能源车的锂电池组模组,均朝续航力要长,充电时间要快的需求,故需要加大容量,以现有的圆柱型的电芯容量都比较小,要能达到高一点的容量,必须要更多的并联,然而电阻焊的焊点越多,有可能出现的电阻焊接不良就会多一些,铜镍片的成本和电阻焊的费用也相对提高许多,不仅制造成本会相对提高,而且更多的并联,电焊的工艺也会有差异,容易产生品质不良的问题发生,因此现有技术中采用圆柱型的电芯遇到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电池模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遇到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锂电池模组,包括夹紧板、侧拉板、采集线插头、极耳座和电芯,所述电芯设有若干个,且呈矩形状并列排布,通过并联构成电池组,所述电池组的顶部安装有极耳保护罩,所述夹紧板位于电池组的左右两侧,所述侧拉板位于电池组的前后两侧,所述夹紧板通过侧拉板将电池组牢固夹装在内部,所述采集线插头安装在夹紧板的顶部中间,所述采集线插头靠近电池组的一侧设有连接各个电芯正负极的采集线,所述采集线位于极耳保护罩的内部,所述极耳座位于采集线插头的一侧,并与夹紧板的顶部固定连接。上述方案中,所述夹紧板为矩形铝板,其与电池组相贴合夹紧的壁厚尺寸不小于mm,两块所述夹紧板之间通过侧拉板的拉力构成的夹紧力为200~270N。上述方案中,所述夹紧板与电池组之间设有第一环氧板,所述侧拉板与电池组之间设有第二环氧板,所述电池组的底部设有铝板,所述铝板与电池组之间设有隔离板。上述方案中,所述极耳保护罩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的两侧设有卡孔,所述下盖的左右两侧内部开设有装线孔,所述下盖的左右两侧远离装线孔的一边设有与卡孔相配合的卡板,所述下盖的前后两侧开设有进线槽。上述方案中,所述采集线与电芯的连接线上设有电压采集线和温度采集线,所述电压采集线和温度采集线均位于极耳保护罩的内部。上述方案中,每块所述电芯的外表面均标记有序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夹紧板安装在电池组的左右两侧,侧拉板安装在电池组的前后两侧,夹紧板通过侧拉板将电池组牢固夹装在内部,采用矩形铝制夹紧板在有限的空间中,增加电池的容量,并减少焊接点,节约生产成本。该锂电池模组中不仅采用了牢固的夹紧组件,并通过设定夹紧力参数来确保锂电池模组的坚固,还有使用激光焊接机来焊接铝排和电芯极耳的正负极,也用极耳保护罩来保护采集线束和铝排,外观好,且维护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夹紧板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极耳保护罩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夹紧板;11-第一环氧板;12-底座;13-卡座;14-固定条;2-侧拉板;21-第二环氧板;3-采集线插头;31-采集线;4-极耳座;5-极耳保护罩;51-上盖;52-下盖;53-装线孔;54-卡板;55-卡孔;56-进线槽;6-电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锂电池模组,包括夹紧板1、侧拉板2、采集线插头3、极耳座4和电芯6,电芯6设有若干个,且呈矩形状并列排布,通过并联构成电池组,在实施时可选择并联16个2P8S型的电芯6。电池组的顶部安装有极耳保护罩5,用于保护电池组的顶部正负极连接的铝排。夹紧板1安装在电池组的左右两侧,夹紧板1为矩形铝板,其与电池组相贴合夹紧的壁厚尺寸不小于3mm,一般采用5mm的厚度,既能增自身强整体强度,也能牢固的夹紧电池组而不变形。侧拉板2安装在电池组的前后两侧,夹紧板1通过侧拉板2将电池组牢固夹装在内部,两块夹紧板1之间通过侧拉板2的拉力构成的夹紧力为200~270N,来确保整个电池模组的坚固和牢靠。本铝壳锂电池模组两侧的夹紧板1比较厚,但重量轻,主要是确保电池模组不会有鼓胀的现象,防止影响到锂电池模组的性能。请参阅图3,上述方案中,夹紧板1的顶部设有卡座13,夹紧板1的底部设有底座12,通过底座12便于将锂电池模组固定在电池箱中,夹紧板1远离电池组的外侧设有固定条14,固定条14的两端开设有与侧拉板2相配合的安装孔,便于跟侧拉板2上的螺钉孔配合,用螺钉将侧拉板2固定在夹紧板1的两侧。夹紧板1与电池组之间设有第一环氧板11,侧拉板与电池组之间设有第二环氧板21,电池组的底部设有铝板,铝板用于将电池组固定在两块夹紧板1之间,对侧拉板2来说属于辅助牵拉作用,铝板与电池组之间设有隔离板。采集线插头3安装在夹紧板1的顶部中间,采集线插头3靠近电池组的一侧设有连接各个电芯6正负极的采集线31,采集线31位于极耳保护罩5的内部,极耳座4位于采集线插头3的一侧,并与夹紧板1的顶部通过螺丝固定。电芯6的正负极通过铝排相连,根据所需的电芯6的串并数目,将电芯6和铝排用激光焊接机焊接在一个模组中,并通过采集线31与极耳座4连接。请参阅图4,上述方案中,极耳保护罩包括上盖51和下盖52,上盖51的两侧设有卡孔55,下盖52的左右两侧内部开设有装线孔53,用于加装电芯6的正极线路和负极线路,下盖52的左右两侧远离装线孔53的一边设有与卡孔55相配合的卡板54,方便上盖和下盖的扣合,保护内部排布的采集线31,下盖52的前后两侧开设有进线槽56,方便让采集线31的线束穿过。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采集线31与电芯6的连接线上设有电压采集线和温度采集线,电压采集线和温度采集线均位于极耳保护罩5的内部。每两个电芯6连接一个电压采集线,温度采集线在电池模组内共有两个。通过将电压采集线和温度采集线放置在下盖52内,并盖上上盖51,使电池模组的外观整洁美观,并能对电压采集线、温度采集线以及其他采集线31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每块电芯6的外表面均标记有序号。在所有生产的每个模组,均设有生产序号,并分别对应所包含的每颗电芯6的序号,用以追朔是否有问题,并可以从源头来改善问题。本锂电池模组采用矩形铝制夹紧板1在有限的空间中,增加电池的容量,并减少焊接点,节约生产成本。该锂电池模组中不仅采用了牢固的夹紧组件,并通过设定夹紧力参数来确保锂电池模组的坚固,还有使用激光焊接机来焊接铝排和电芯6极耳的正负极,也用极耳保护罩5来保护采集线束和铝排,外观好,且维护方便。由于新能源汽车在使用过程中,经历太多的震动和冲击,既要在很多恶劣情况下使用,又要满足很多大功率充放电的现场使用需求。因此很多车辆在模组和电箱的设计,都要考虑使用环境的保护。在这种模式下新能源车的充放电,车辆的电池模组串并在一起接到电池包,除了上述提到的通过夹紧板1提供电池模组的防护外,也要考虑电池箱内模组固定的牢靠。在装配完本锂电池模组后,在每个电池模组和电池外箱接触的地方,都会使用至少3mm的导热硅胶垫,一方面可以保证每个电池模组绝缘效果,另一方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夹紧板(1)、侧拉板(2)、采集线插头(3)、极耳座(4)和电芯(6),所述电芯(6)设有若干个,且呈矩形状并列排布,通过并联构成电池组,所述电池组的顶部安装有极耳保护罩(5),所述夹紧板(1)位于电池组的左右两侧,所述侧拉板(2)位于电池组的前后两侧,所述夹紧板(1)通过侧拉板(2)将电池组牢固夹装在内部,所述采集线插头(3)安装在夹紧板(1)的顶部中间,所述采集线插头(3)靠近电池组的一侧设有连接各个电芯(6)正负极的采集线(31),所述采集线(31)位于极耳保护罩(5)的内部,所述极耳座(4)位于采集线插头(3)的一侧,并与夹紧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夹紧板(1)、侧拉板(2)、采集线插头(3)、极耳座(4)和电芯(6),所述电芯(6)设有若干个,且呈矩形状并列排布,通过并联构成电池组,所述电池组的顶部安装有极耳保护罩(5),所述夹紧板(1)位于电池组的左右两侧,所述侧拉板(2)位于电池组的前后两侧,所述夹紧板(1)通过侧拉板(2)将电池组牢固夹装在内部,所述采集线插头(3)安装在夹紧板(1)的顶部中间,所述采集线插头(3)靠近电池组的一侧设有连接各个电芯(6)正负极的采集线(31),所述采集线(31)位于极耳保护罩(5)的内部,所述极耳座(4)位于采集线插头(3)的一侧,并与夹紧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板(1)为矩形铝板,其与电池组相贴合夹紧的壁厚尺寸不小于3mm,两块所述夹紧板(1)之间通过侧拉板(2)的拉力构成的夹紧力为200~270N。


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启东陶治中邱立凡吴章爱陈敬彬
申请(专利权)人:倍登新能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