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吸道教学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4598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18: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呼吸道教学模型,包括底座、立板、转轴、转盘、支撑板、电机、端面齿轮、固定管、水泵、转动杆、压板、螺杆、支撑杆、肺部模型、三通管、支气管模型、口腔模型、固定杆、连接杆和连接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三通管对肺部模型和支气管模型进行连接,方便模型的各个部位进行拆分,有利于进行教学,提高了教学时的效果,并通过气泵的工作模仿呼吸,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连接杆和固定杆的设计方便对呼吸道模型进行放置,并通过压板的移动有利于对肺部模型连接气泵的同时也有利于呼吸道模型的限位,方便进行教学,通过转盘的转动也有利于进行教学效果的提高。

A teaching model of respiratory tra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呼吸道教学模型
本技术涉及一种教学模型,具体是一种呼吸道教学模型,属于呼吸道教学模型应用

技术介绍
呼吸道教学模型时用于上呼吸道教学的一种模型,教学模型是与医学相关的用于教学上的一些模拟人体某部位的模型,大部分是由PVC材料制成,教学模型形象逼真显示人体某些部位的功能和特性,在医学上经常接触到的教学模型包括:心肺复苏训练模型,诊断技能训练模型,妇科检查训练模型,护理技能训练模型,人体骨骼系列模型,人体针灸系列模型和人体躯干系列模型等等,高级心肺复苏模拟人模拟标准气道开放显示、语言提示。目前的呼吸道教学模型是用于上呼吸道教学的模型,但是,对于呼吸道教学模型来说,由于在进行呼吸道教学时,不利于呼吸道模型各个部位的拆分,容易造成教学效果的降低;且在进行呼吸道模型教学时,不利于对模型进行固定,造成操作的不便,造成教学难度的增加,也无法对模型进行旋转以方便进行教学。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呼吸道教学模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呼吸道教学模型。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呼吸道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底座(1)顶部的立板(2)、转动机构和连接机构;/n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底座(1)、转轴(3)、转盘(4)、支撑板和电机(6),所述底座(1)顶面与转轴(3)转动连接,所述转轴(3)与转盘(4)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转盘(4)顶部与立板(2)固定连接,所述底座(1)顶面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顶部与电机(6)固定连接,且所述电机(6)的输出端与端面齿轮(7)固定连接;/n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立板(2)、转盘(4)、转动杆(10)、压板(11)、螺杆(12)、支撑杆(13)、固定杆(18)和连接杆(19),所述转盘(4)顶面与转动杆(10)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呼吸道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底座(1)顶部的立板(2)、转动机构和连接机构;
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底座(1)、转轴(3)、转盘(4)、支撑板和电机(6),所述底座(1)顶面与转轴(3)转动连接,所述转轴(3)与转盘(4)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转盘(4)顶部与立板(2)固定连接,所述底座(1)顶面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顶部与电机(6)固定连接,且所述电机(6)的输出端与端面齿轮(7)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立板(2)、转盘(4)、转动杆(10)、压板(11)、螺杆(12)、支撑杆(13)、固定杆(18)和连接杆(19),所述转盘(4)顶面与转动杆(10)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10)顶端与压板(11)固定连接,且所述转动杆(10)顶部与螺杆(12)贯穿连接,所述立板(2)顶面分别与固定杆(18)、支撑杆(13)以及连接杆(19)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13)顶部支撑有肺部模型(14),所述连接杆(19)支撑有三通管(15),所述肺部模型(14)与连接管(20)连通,所述连接管(20)与三通管(15)连通,所述三通管(15)顶部与支气管模型(16)连通,且所述支气管模型(16)顶端与口腔模型(17)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炳祥黄亚军宋健陆建琴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市振兴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