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挠性陀螺的一体式挠性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43276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15: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挠性陀螺的一体式挠性支撑结构,包括外接头、内接头和旋转轴;在外接头的周面均匀分布有四组外圆孔组,每组外圆孔组包括两个沿外接头的轴向排列的外圆孔,两个外圆孔之间形成细颈;在外接头下环开有第一定位孔;在内接头的周面上均匀分布有四组内圆孔组,每组内圆孔组包括两个沿内接头的周向排列的内圆孔,两个内圆孔之间也形成细颈;在内接头下环开有第二定位孔;所述旋转轴的上端与外接头下环固定连接;所述内接头位于所述外接头的内侧;内接头的上环与外接头的上环焊接在一起,内接头的下环与外接头的下环焊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高陀螺仪的精度。

An integrated flexible support structure for flexible gyr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挠性陀螺的一体式挠性支撑结构
本技术涉及挠性陀螺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挠性陀螺的一体式挠性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动力调谐陀螺仪目前已运用在航空、航天、陆上的捷联系统中,特别是在航天捷联惯导系统中、高动态运载体的姿态系统中得到大量的运用。但随着动力调谐陀螺仪体积受到限制,挠性支撑结构能占用的空间变得有限,必须在给定的狭小空间内设计出一款满足要求的挠性支撑结构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时对挠性支撑结构的高精度、长寿命和高可靠性也提出了严格要求。单平衡环挠性接头是目前国内外最常见的一种接头,通常由内接头与外接头组合而成,内、外接头均经过特殊加工处理,各环之间通过扭杆连接。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安装、调试比较容易等一系列优点,但不能消除两倍频角振动引起的漂移误差,使得陀螺的精度较差。因此,需要对单平衡环挠性支撑结构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单平衡环挠性支撑结构在使用时会因为两倍频角振动引起漂移误差,导致陀螺仪的精度差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挠性陀螺的一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挠性陀螺的一体式挠性支撑结构,包括外接头、内接头和旋转轴,所述外接头和内接头均为管状结构;其特征在于,/n在外接头的周面上,绕其一周均匀分布有四组外圆孔组,每组外圆孔组包括两个沿外接头的轴向排列的外圆孔,两个外圆孔之间形成细颈;其中,相对两组外圆孔组的相对应的两个外圆孔之间分别通过U形孔或倒U形孔连通,通过U形孔和倒U形孔与四组外圆孔组的配合,将外接头分割形成上环、中环和下环,所述外接头的上环与中环之间以及中环与下环之间分别通过细颈相连;在外接头下环的相对两侧分别开有一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的圆心位于两相邻外圆孔的连心线上,且两第一定位孔位于同一直径上;/n在内接头的周面上,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挠性陀螺的一体式挠性支撑结构,包括外接头、内接头和旋转轴,所述外接头和内接头均为管状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外接头的周面上,绕其一周均匀分布有四组外圆孔组,每组外圆孔组包括两个沿外接头的轴向排列的外圆孔,两个外圆孔之间形成细颈;其中,相对两组外圆孔组的相对应的两个外圆孔之间分别通过U形孔或倒U形孔连通,通过U形孔和倒U形孔与四组外圆孔组的配合,将外接头分割形成上环、中环和下环,所述外接头的上环与中环之间以及中环与下环之间分别通过细颈相连;在外接头下环的相对两侧分别开有一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的圆心位于两相邻外圆孔的连心线上,且两第一定位孔位于同一直径上;
在内接头的周面上,绕其一周均匀分布有四组内圆孔组,每组内圆孔组包括两个沿内接头的周向排列的内圆孔,两个内圆孔之间也形成细颈;其中,相对两组内圆孔组的相对应的两个内圆孔之间分别通过U形孔或倒U形孔连通,通过U形孔和倒U形孔与四组内圆孔组的配合,将内接头也分割形成上环、中环和下环,所述外接头的上环与中环之间以及中环与下环之间分别通过细颈相连;在内接头下环的相对两侧分别开有一第二定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阎文龙李生彬陈邦力梁文科彭华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华渝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