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及油气隔离的气液增压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3988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12: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速及油气隔离的气液增压缸,包括油气隔离缸,中端盖,金属筒,增压缸;设于中端盖内的轴向通孔、横向孔、连接块、通油孔;设于金属筒内的加压杆,加压活塞;所述轴向通孔由大径段及小径段组成,在小径段内设有密封圈,所述大径段的内径大于加压段的直径;在通油孔内设有第一密封圈;还包括动力件,设于动力件上的阀杆,所述阀杆的自由端部位于通油孔内,阀杆在伸出过程中与第一密封圈相结合,用于关断通油孔;阀杆缩回时,通油孔导通。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缩短了整个增压、泄压周期,在单位时间内可以完成更多工件的压制,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油旁路结构,可以控制增压活塞的移动速度及状态,从而满足不同的工艺要求。

A high-speed and oil-gas isolated gas-liquid booster cylin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速及油气隔离的气液增压缸
本技术涉及增压缸
,具体是指一种采用油气隔离缸的高速气液增压缸。
技术介绍
增压缸作为一种机械设备上的加压装置,用于压制工件,得到广泛运用;现有增压缸通常包括,提供液压油的低压缸体,用于设置加压杆和加压活塞的金属筒,用于增压的增压缸,设于增压缸内的增压活塞,与增压活塞其中一表面垂直连接的增压活塞杆,用于将金属筒与增压缸相连接在一起的中端盖,所述中端盖内设有轴向通孔及与轴向通孔连通的横向孔,设于低压缸体与中端盖之间的连接块,连接块内设有用于将低压缸体与横向孔连通的通油孔,横向孔在轴向通孔内壁上有开口,轴向通孔可分为三段,分别为容纳加压杆上的加压段的起始段,设有横向孔开口的中间段,以及增压段,所述起始段、中间段及增压段内径相同,在起始段及增压段内均设有径向密封圈,加压段与轴向通孔之间的间隙可忽略,在静止状态,也就是非工作状态,加压段位于起始段内且密封圈与加压段外壁紧密贴合;工作时,来自低压缸体的液压油在气体压力作用下,依次通过通油孔、横向孔、轴向通孔的中间段、增压段后进入增压缸内,液压油与增压活塞另一表面相接触并挤压增压活塞,同样是在气体压力的作用下,推动加压活塞快速移动,进而推动加压杆上的加压段沿着轴向通孔向前行进,加压段进入增压段内且穿过增压段内的密封圈后,增压缸与横向孔之间被完全隔离,此时,因为液压油不可压缩,加压段继续行进时,即可推动增压活塞及增压活塞杆快速行进,增压活塞杆快速完成工件的压制;然后,开始泄压过程,同样在空气压力的作用下,加压活塞向初始位置行进,直至加压杆的加压段与轴向通孔的增压段完全脱离,增压活塞在空气压力的作用下复位,同时推动增压缸内的液压油依次经过增压段、横向孔及通油孔回到低压缸体。从上述结构及工作原理描述可以看出,现有增压缸虽然可以完成工件压制,但增压行程较长,也就是加压杆的加压段必须穿过增压段后才能实现增压操作,同样,泄压行程也较长,即加压段必须与增压段完全脱离,增压缸内的液压油才能回到低压缸体,泄压过程加压活塞与增压活塞不能同步运动,因此现有结构必然会降低增压缸的工作效率,在单位时间内,加工工件较少。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的高速及油气隔离的气液增压缸。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速及油气隔离的气液增压缸,包括油气隔离缸,中端盖,与中端盖一端相连接的金属筒,与中端盖另一端相连接的增压缸;设于中端盖内的轴向通孔及与轴向通孔连通的横向孔,轴向通孔与增压缸连通;设于油气隔离缸与中端盖之间的连接块,设于连接块内用于将油气隔离缸与横向孔连通的通油孔;设于金属筒内可相对金属筒轴向移动的加压杆,设于加压杆一端的加压活塞,设于加压杆另一端且与加压杆一体成型的加压段,所述加压段可沿轴向通孔移动;所述轴向通孔由大径段及小径段组成,在小径段内沿其径向设有与小径段内壁相连接的密封圈,所述大径段的内径大于加压段的直径;在通油孔内沿其径向设有与通油孔内壁相连接的第一密封圈;还包括动力件,设于动力件上的阀杆,所述阀杆的自由端部位于通油孔内,且动力件可驱动阀杆相对通油孔伸缩,阀杆在伸出过程中,其自由端部穿过第一密封圈,第一密封圈内壁与阀杆自由端部外壁相贴合,用于关断通油孔;阀杆缩回时,阀杆的自由端部与第一密封圈脱离,通油孔导通;在静止状态,也就是非工作状态,加压杆上的加压段位于小径段内,密封圈与加压段外壁相贴合,金属筒和增压缸被隔开;阀杆的自由端部与第一密封圈内壁贴合,通油孔被关断,油气隔离缸与中端盖隔离。工作时,增压过程,阀杆缩回,阀杆的自由端部与第一密封圈脱离,通油孔导通,油气隔离缸内的液压油经由通油孔、横向孔及轴向通孔的大径段进入增压缸内并与增压活塞其中一表面接触,当进入增压缸内的液压油推动增压活塞到达设定位置后,例如,与增压活塞固定连接的增压活塞杆上压制工件的一端与工件接触时,即视为达到设定位置,阀杆伸出,阀杆的自由端部与第一密封圈内壁贴合,通油孔被关断,此时,通油孔内距离油气隔离缸较远的一段、横向孔、轴向通孔的大径段及增压缸内被增压活塞封闭的一段相互连通,在气体压力的作用下,加压活塞移动并带动加压杆移动,加压杆上的加压段进入大径段,因液压油不可压缩,加压段进入大径段时,即开始对增压活塞加压,增压活塞即带动固设于增压活塞另一表面的增压活塞杆快速移动,完成对工件的压制;泄压过程,阀杆缩回,阀杆的自由端部与第一密封圈脱离,通油孔导通,在气体压力的作用下,加压活塞带动加压杆做复位运动,同时,增压活塞带动增压活塞杆复位,在该过程,为了便于理解,同样将大径段上与横向孔连通的一段定义为中间段,与增压缸连通的一段则定义为增压段,如果加压杆上的加压段未与大径段的增压段完全脱离,则增压缸内的液压油经过加压段与大径段的增压段之间的间隙回到大径段的中间段,然后经过横向孔、通油孔回到油气隔离缸,完成泄压过程。所述横向孔与轴向通孔的大径段连通。此处,所述通油孔由纵向油孔、上横孔及下横孔组成,所述上横孔一端与纵向油孔连通,另一端与油气隔离缸连通;所述下横孔一端与纵向油孔连通,另一端与横向孔连通。优选地,动力件为气缸,其与连接块固定连接;第一密封圈设于纵向油孔内,阀杆的自由端部可相对纵向油孔轴向移动,且动力件驱动阀杆伸出时,阀杆的自由端部穿过第一密封圈,第一密封圈内壁与阀杆自由端部外壁相贴合,纵向油孔被关断;阀杆缩回时,阀杆的自由端部与第一密封圈脱离,纵向油孔导通。所述纵向油孔的一端设有与连接块固定连接的纵向油孔端盖,另一端部为阀杆自由端部的进入端,在进入端部内沿径向至少设有一个与纵向油孔内壁相连接的第二密封圈,在静止状态,阀杆的自由端部位于进入端部内,阀杆的自由端部与第二密封圈内壁相贴合。进一步,在连接块内还设有油旁路结构,所述油旁路结构包括旁路纵向孔、旁路上横孔及旁路下横孔;所述旁路纵向孔与纵向油孔平行;旁路上横孔一端与旁路纵向孔连通,另一端于纵向油孔连通;旁路下横孔一端与旁路纵向孔连通,另一端与纵向油孔连通;旁路上横孔在纵向油孔内壁上的开口与旁路下横孔在纵向油孔内壁上的开口分别位于第一密封圈的两侧;阀杆与纵向油孔内壁之间有间隙。还进一步包括旁路动力件,设于旁路动力件上的旁路阀杆;沿旁路纵向孔径向设有与旁路纵向孔内壁相连接的第三密封圈;所述旁路阀杆的自由端部位于旁路纵向孔内,且旁路动力件可驱动旁路阀杆相对旁路纵向孔伸缩,旁路阀杆在伸出过程中,其自由端部穿过第三密封圈,第三密封圈内壁与旁路阀杆自由端部外壁相贴合,用于关断旁路纵向孔;旁路阀杆缩回时,旁路阀杆的自由端部与第三密封圈脱离,旁路纵向孔导通。所述旁路动力件为气缸,其与连接块固定连接。有益技术效果:在增压阶段,加压杆上的加压段进入大径段,即开始增压过程,而无需像现有技术那样,当加压杆上的加压段进入轴向通孔内的增压段才开始增压;同样地,在泄压阶段,加压活塞和增压活塞在气体压力的作用下同步复位,也无需像现有技术那样,当加压杆上的加压段与轴向通孔内的增压段脱离时,液压油才通过横向孔及通油孔回到油气隔离缸内,在该阶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速及油气隔离的气液增压缸,包括油气隔离缸,中端盖,与中端盖一端相连接的金属筒,与中端盖另一端相连接的增压缸;设于中端盖内的轴向通孔及与轴向通孔连通的横向孔,轴向通孔与增压缸连通;设于油气隔离缸与中端盖之间的连接块,设于连接块内用于将油气隔离缸与横向孔连通的通油孔;设于金属筒内可相对金属筒轴向移动的加压杆,设于加压杆一端的加压活塞,设于加压杆另一端且与加压杆一体成型的加压段,所述加压段可沿轴向通孔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通孔由大径段及小径段组成,在小径段内沿其径向设有与小径段内壁相连接的密封圈,所述大径段的内径大于加压段的直径;在通油孔内沿其径向设有与通油孔内壁相连接的第一密封圈;还包括动力件,设于动力件上的阀杆,所述阀杆的自由端部位于通油孔内,且动力件可驱动阀杆相对通油孔伸缩,阀杆在伸出过程中,其自由端部穿过第一密封圈,第一密封圈内壁与阀杆自由端部外壁相贴合,用于关断通油孔;阀杆缩回时,阀杆的自由端部与第一密封圈脱离,通油孔导通;在静止状态,加压杆上的加压段位于小径段内,密封圈与加压段外壁相贴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速及油气隔离的气液增压缸,包括油气隔离缸,中端盖,与中端盖一端相连接的金属筒,与中端盖另一端相连接的增压缸;设于中端盖内的轴向通孔及与轴向通孔连通的横向孔,轴向通孔与增压缸连通;设于油气隔离缸与中端盖之间的连接块,设于连接块内用于将油气隔离缸与横向孔连通的通油孔;设于金属筒内可相对金属筒轴向移动的加压杆,设于加压杆一端的加压活塞,设于加压杆另一端且与加压杆一体成型的加压段,所述加压段可沿轴向通孔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通孔由大径段及小径段组成,在小径段内沿其径向设有与小径段内壁相连接的密封圈,所述大径段的内径大于加压段的直径;在通油孔内沿其径向设有与通油孔内壁相连接的第一密封圈;还包括动力件,设于动力件上的阀杆,所述阀杆的自由端部位于通油孔内,且动力件可驱动阀杆相对通油孔伸缩,阀杆在伸出过程中,其自由端部穿过第一密封圈,第一密封圈内壁与阀杆自由端部外壁相贴合,用于关断通油孔;阀杆缩回时,阀杆的自由端部与第一密封圈脱离,通油孔导通;在静止状态,加压杆上的加压段位于小径段内,密封圈与加压段外壁相贴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及油气隔离的气液增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孔与轴向通孔的大径段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及油气隔离的气液增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油孔由纵向油孔、上横孔及下横孔组成,所述上横孔一端与纵向油孔连通,另一端与油气隔离缸连通;所述下横孔一端与纵向油孔连通,另一端与横向孔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速及油气隔离的气液增压缸,其特征在于,动力件为气缸,其与连接块固定连接;第一密封圈设于纵向油孔内,阀杆的自由端部可相对纵向油孔轴向移动,且动力件驱动阀杆伸出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名业精密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