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活塞增压弹簧气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5070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8:57
一种双活塞增压弹簧气缸,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1,所述缸体1为半通薄壁圆柱形容器,所述缸体1的左部设置有一活塞孔2,所述缸体活塞孔2的内部从外到内依次设置有顶套3和顶头4,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便于装配,生产成本低,卡簧固定顶套、活塞、复位弹簧和端盖,动作原理简单可靠,增压效果明显,工作效率高,且无噪音,经久耐用。

A double piston boost spring cylin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活塞增压弹簧气缸
本技术涉及气缸
,特别涉及一种双活塞增压弹簧气缸。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弹簧气缸气路结构复杂,零件多且装配不方便,可靠性比较差,密封要求严格,而且同等缸径下气缸压力无法增大,故实际使用过程中实现起来难度很大,限制了弹簧气缸的技术效果和应用场合。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活塞增压弹簧气缸,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双活塞增压弹簧气缸,包括缸体,缸体为半通薄壁圆柱形容器,缸体的左部设置有一活塞孔,活塞孔的内部从外到内依次设置有顶套和顶头,顶套内侧设置有杠杆,杠杆内侧设置有第一活塞,杠杆内侧设置有第二活塞,第二活塞内侧连接设置有复位弹簧,第一活塞外侧设置有第一密封槽,第一活塞内侧设置有倒齿防脱结构的第二密封槽,的第二活塞外侧设置有第三密封槽,第一密封槽内设置有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槽内设置有第二密封圈,第三密封槽内设置有第三密封圈,缸体中部设置有进气孔,通过埋入式快速插拔管接头与气源连通,缸体内壁上设置有限位台,活塞孔外侧设置有卡簧槽,卡簧槽内设置有卡簧。进一步方案,缸体为半通或全通薄壁圆柱形结构。进一步方案,内侧复位弹簧可调整第二活塞的活塞顶杆及顶头的运动速度和行程。进一步方案,缸体、卡簧、顶套、杠杆、第二活塞、复位弹簧和第一活塞在缸体内,形成一个杠杆机构。进一步方案,管接头与进气孔之间为埋入式快速插拔结构。有益效果:(1)本技术结构简单,便于装配,生产成本低。(2)本技术解决了在不改变缸径情况下,实现气缸的增压效果,(3)卡簧固定顶套、活塞、复位弹簧和端盖,动作原理简单可靠,增压效果明显,工作效率高,且无噪音,经久耐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外部结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倒齿防脱结构密封槽立体示意图。图4为活塞上顶杆的回缩过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该双活塞增压弹簧气缸,包括缸体1,缸体1为半通薄壁圆柱形容器,缸体1的左部设置有一活塞孔2,活塞孔2的内部从外到内依次设置有顶套3和顶头4,顶套3内侧设置有杠杆5,杠杆5内侧设置有第一活塞7,杠杆5内侧设置有第二活塞6,第二活塞6内侧连接设置有复位弹簧8,第一活塞7外侧设置有第一密封槽9,第一活塞7内侧设置有倒齿防脱结构的第二密封槽10,的第二活塞6外侧设置有第三密封槽11,第一密封槽9内设置有第一密封圈12,第二密封槽10内设置有第二密封圈13,第三密封槽11内设置有第三密封圈14,缸体1中部设置有进气孔15,通过埋入式快速插拔管接头16与气源连通,缸体1内壁上设置有限位台17,活塞孔2外侧设置有卡簧槽18,卡簧槽18内设置有卡簧19。以上所述设置及配合从外到内如图1所示。如图1所示:所述顶套3、顶头4、杠杆5、第一活塞7、第二活塞6、复位弹簧8、卡簧19和缸体1相互配合固定在所述缸体1内部。所述第一活塞7内部处设置有倒齿防脱结构的第二密封槽10,内部设置有第二密封圈13,与所述第二活塞6的活塞杆外壁径向挤压,达到密封可靠的效果。所述第一活塞7外侧设置有第一密封槽9,内部设置有第一密封圈12,与所述缸体1内壁径向挤压,达到密封可靠的效果。所述第二活塞6外侧设置有第三密封槽11,内部设置有第三密封圈14,与所述缸体1内壁径向挤压,达到密封可靠的效果。所述第二活塞6下部设置有复位弹簧8,可通过调节复位弹簧8的弹力来调整第二活塞6活塞顶杆及顶头4的运动速度和行程。所述第二活塞6下部设置有复位弹簧8,当气压推动第二活塞6向右压缩复位弹簧8运动到一定距离时,第二活塞6下端顶到限位台16上,从而达到限位的目的(如图4所示)。可通过改变限位台16的高度来限制复位弹簧8的压缩行程,避免复位弹簧8出现并圈现象导致失效。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顶套3、杠杆5、第二活塞6和第一活塞7在缸体1内,形成一个杠杆机构,以实现不改变缸径的条件下,达到增压的效果。如图4所示,所述缸体1、进气孔15、埋入式快速插拔管接头16、第二活塞6、第一活塞7、第二活塞6上活塞杆、第一活塞7内部倒齿防脱结构的第二密封槽10、第二活塞6外侧的第三密封槽11、第一密封圈12、第二密封圈13、第三密封圈14构成形成可靠的密封系统,作用是实现第二活塞6上活塞杆及顶头4的回缩过程。所述气缸进气孔15与埋入式快速插拔管接头16密封;如图1所示,所述缸体1、卡簧19、顶套3、杠杆5、第二活塞6、复位弹簧8和第一活塞7在缸体1内,形成一个杠杆机构,构成回复结构,作用是实现第二活塞6上活塞杆及顶头4的伸出过程。本技术工作原理:如图4所示,应用本气缸时,缸体1通过连接管和埋入式快速插拔管接头16与气源相接。当需要实现第二活塞6上顶杆带动顶头4回缩过程时,打开气源,压缩气体通过缸体1中部进气孔15进入缸体1内部,由于缸体1内第一活塞7和第二活塞6形成密封腔体,气体推动第二活塞6向下运动,压缩复位弹簧8,同时气体推动第一活塞7向外运动,此时,第一活塞7推动杠杠5形成增压杠杆动力臂,杠杆5和顶套3接触点形成增压杠杆支点,杠杆5与第二活塞6活塞杆接触点形成增压杠杆阻力臂,此时便形成了增压气缸的增压机构,随着压缩气体充入,第二活塞6活塞杆带动顶头4向气缸内部回缩;如图1所示,当需要实现顶头4伸出过程时,关闭气源,气压力消失,复位弹簧8自然复位,推动第二活塞6向回位的方向运动,将压缩气体由进气孔15处排出,从而实现顶头4伸出过程。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了一些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无替换其中的技术点,尤其是,只要不存在技术冲突,本技术所纰漏的各种实施例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一方式结合起来使用,在本技术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的描述,仅仅是处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且包括落入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活塞增压弹簧气缸,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1),所述缸体(1)为半通薄壁圆柱形容器,所述缸体(1)的左部设置有一活塞孔(2),所述活塞孔(2)的内部从外到内依次设置有顶套(3)和顶头(4),所述顶套(3)内侧设置有杠杆(5),所述杠杆(5)内侧设置有第一活塞(7),所述杠杆(5)内侧设置有第二活塞(6),所述第二活塞(6)内侧连接设置有复位弹簧(8),所述第一活塞(7)外侧设置有第一密封槽(9),所述第一活塞(7)内侧设置有倒齿防脱结构的第二密封槽(10),所述的第二活塞(6)外侧设置有第三密封槽(11),第一密封槽(9)内设置有第一密封圈(12),所述第二密封槽(10)内设置有第二密封圈(13),第三密封槽(11)内设置有第三密封圈(14),所述缸体(1)中部设置有进气孔(15),通过埋入式快速插拔管接头(16)与气源连通,所述缸体(1)内壁上设置有限位台(17),所述活塞孔(2)外侧设置有卡簧槽(18),卡簧槽(18)内设置有卡簧(1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活塞增压弹簧气缸,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1),所述缸体(1)为半通薄壁圆柱形容器,所述缸体(1)的左部设置有一活塞孔(2),所述活塞孔(2)的内部从外到内依次设置有顶套(3)和顶头(4),所述顶套(3)内侧设置有杠杆(5),所述杠杆(5)内侧设置有第一活塞(7),所述杠杆(5)内侧设置有第二活塞(6),所述第二活塞(6)内侧连接设置有复位弹簧(8),所述第一活塞(7)外侧设置有第一密封槽(9),所述第一活塞(7)内侧设置有倒齿防脱结构的第二密封槽(10),所述的第二活塞(6)外侧设置有第三密封槽(11),第一密封槽(9)内设置有第一密封圈(12),所述第二密封槽(10)内设置有第二密封圈(13),第三密封槽(11)内设置有第三密封圈(14),所述缸体(1)中部设置有进气孔(15),通过埋入式快速插拔管接头(16)与气源连通,所述缸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超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驭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