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半径、浅覆土泥水盾构水中接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39285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1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所述一种小半径、浅覆土泥水盾构水中接收结构。所述接收结构包括置于洞门环梁外侧回填有水的盾构接收井和接收托架,接收托架与接收井底部的预埋钢板焊接,其周围分别通过钢支撑与盾构接收井的侧墙支撑,在接收托架上安装有盾构接收钢轨和托架钢板,在接收托架靠近洞门端连接有导轨,在于洞门环梁内侧靠近洞门环梁处设有阶梯状导轨,在盾构洞口安装由拉紧机构、洞门帘布、洞门环板和折页板组成的密封结构,折页板通过钢丝绳串联,且钢丝绳一端固定在洞门环梁下部,另一端与拉紧机构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可以确保泥水盾构机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实现小半径、浅覆土安全、平稳、精准接收。

Water receiving structure of small radius, shallow earth covered slurry shie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小半径、浅覆土泥水盾构水中接收结构
本技术涉及泥水盾构接收领域,具体是一种小半径、浅覆土泥水盾构接收结构,该接收结构适用于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丰富、小半径、浅埋泥水盾构出洞,该结构可以确保泥水盾构安全、顺利出洞接收。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的快速发展,现有交通工具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需求,地铁作为各大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显得十分重要。盾构施工过程中盾构始发和接收都是重大风险源,控制不好容易造成洞门涌水涌砂导致地面沉降甚至塌陷事故,目前针对盾构始发及接收过程中发生的事故不胜枚举。在泥水盾构接收遇到小半径、浅覆土,地质条件复杂,地面环境苛刻的条件时,必须保证盾构安全接收,如果在盾构机接收过程中出现涌水涌砂情况,这是很容易引起地面沉降如果涌水涌砂情况持续发生将会造成地面塌陷事故,同时对已成型的小间距隧道产生位移影响,这都对泥水盾构在小半径、浅覆土接收提出了很大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小半径、浅覆土泥水盾构水中接收结构,该泥水盾构接收结构能够使泥水盾构在水中完成盾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半径、浅覆土泥水盾构水中接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结构包括置于洞门环梁(10)外侧回填有水的盾构接收井(1)、接收托架(2)、洞口密封结构(3)和防栽头结构,在盾构接收井(1)底面安装接收托架(2)的位置设有预埋钢板(6),所述接收托架(2)与预埋钢板(6)焊接,其接收托架(2)的周围分别通过钢支撑(4)与盾构接收井(1)的侧墙支撑,在接收托架(2)上安装有盾构接收钢轨(5),并在接收托架(2)上两盾构接收钢轨(5)之间的位置焊接有将该区域的托架横梁完全覆盖的托架钢板(7);所述防栽头结构包括设置在接收托架(2)靠近洞门端的导轨(8)和置于洞门环梁(10)内侧靠近洞门环梁的阶梯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半径、浅覆土泥水盾构水中接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结构包括置于洞门环梁(10)外侧回填有水的盾构接收井(1)、接收托架(2)、洞口密封结构(3)和防栽头结构,在盾构接收井(1)底面安装接收托架(2)的位置设有预埋钢板(6),所述接收托架(2)与预埋钢板(6)焊接,其接收托架(2)的周围分别通过钢支撑(4)与盾构接收井(1)的侧墙支撑,在接收托架(2)上安装有盾构接收钢轨(5),并在接收托架(2)上两盾构接收钢轨(5)之间的位置焊接有将该区域的托架横梁完全覆盖的托架钢板(7);所述防栽头结构包括设置在接收托架(2)靠近洞门端的导轨(8)和置于洞门环梁(10)内侧靠近洞门环梁的阶梯状导轨(9),导轨(8)一端与盾构接收钢轨(5)连接,另一端向下倾斜低于盾构接收钢轨(5)的高度;所述洞口密封结构(3)包括拉紧机构(3-5)、安装在洞门口的洞门帘布(3-1)、洞门环板(3-2)和沿着洞门环板(3-2)分布的一圈折页板(3-3),所述一圈折页板(3-3)通过钢丝绳(3-4)串联,其串联折页板(3-3)的钢丝绳(3-4)一端固定在洞门环梁(10)下部,另一端与拉紧机构(3-5)连接,并通过拉紧机构(3-5)与钢丝绳(3-4)将折页板(3-3)拉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半径、浅覆土泥水盾构水中接收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接收托架(2)的两侧以及远离洞口端分别设有多根钢支撑(4),所述钢支撑(4)采用钢管支撑,在每根钢支撑(4)的两端分别焊接有支撑板(4-1),每根钢支撑(4)其中一端支撑板(4-1)与接收托架(2)焊接,另一端支撑板(4-1)与盾构接收井(1)侧墙无间距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半径、浅覆土泥水盾构水中接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盾构接收井(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党成鹏赵东红龙华东张昆峰杨玉杜殿逵徐冬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一局集团城市轨道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