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机的室外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3265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机的室外单元,它可增加热交换器容量,增大热交换能力,并可通过使相对于通过热交换器的空气的通风阻力均匀化,而减少噪音,在主体1的背面部和侧面部开有外部空气的入口4、5,在前面部可有排出口3。在该单元主体1内配置有室外热交换器6和送风机12。上述室外热交换器6由与各外部空气吸入口相对的、在平面视图中折曲成L状的、以围住送风机12的方式配置的第一热交换器7,和位于该第一热交换器7的热交换空气上流侧的、在具有与背面部的外部空气吸入口4之间的,在平面视图中呈直线形的第二热交换器8构成。(*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机的室外单元,特别涉及到对室外热交换器结构的改进。空调机的安装在使用空调的房间内的室内单元,和安装在建筑外部的室外单元,通过制冷剂管和配电线路等等相连接。室外单元应尽可能地贴近建筑物的壁面,而不应产生障碍。在室外单元的主体内部,配置有室外热交换器,送风机,压缩机,配管和电气部件箱等等。而且特别是对室外热交换器,应考虑如何为提高热交换能力而增大热交换器的容量。其结果如图8所示,有人提出了并列地配置弯曲成大体呈L状、彼此外形基本相同的第一热交热器a、第二热交热器b的室外热交换器S。在筐体状的单元主体C的背面部和侧面部,设有外部空气吸入口d、e,在前面部设有排出口f。上述室外热交换器S在平面视图上呈L状,与上述各外部空气吸入口d、e直接相对。在排出口f处,设置有与热交换器S相对配置的、具有轴流风扇的送风机h,从而如图中箭头所示,可由各外部空气吸入口d、e吸入外部空气,该外部空气与室外热交换器S进行热交换,从排出口f排出空调用的空气。由于具有这种第一热交换器a和第二热交换器b,所以从形式上看,即使一个单体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容器也会增大两倍。然而,热交换器容量为两倍,热交换能力并不一定能增大到两倍。也就是说,如果不增加与容量增加相对应的风量,热交换能力不会增加,这时,上述送风机和风扇g必须大型化,或是提高转数,才能确保与热交换能力相适应的热交换风量。而且,上述螺旋泵g的风量和风速,在与其转动轴相平面方向上的轴流风扇的背面侧处较大,而在与转动轴相垂直方向上的轴流风扇的侧面侧风量和风速均较小。因此,在按图8的方式增加热交换器S的容量时,为在风量/风速比较小的侧面侧,确保有与容量增加部分相对应的风量,上述送风机h和风扇g还必须更加大型化,或是进一步提高转速。由于这种送风机h和风扇g的形状较大,故其组件主体C的形状也大,这与目前的希望使筐体小型化的目的相矛盾。而且,当转速上升时,送风噪音也会增加。由于这些限制,又有人提出了如图9所示的室外热交换器Sa。即第二热交换器b与前述一样,呈L状,而新的第一热交换器j呈直线状,沿背面部的吸入口d配置。(与图8中相同的部件,已用相同的标号示出,并省略了重复的说明)。按其说明,第一热交换器j与第二热交换器b的直线形部位相平行配置。若以热交换空气的气流为基准,第一热交换器j位于第二热交换器b的下流侧。这时,不增加侧面侧的热交换器,而仅靠增加背面侧的热交换器容量,来增大热交换器的容量。而且,由于侧面侧的热交换器较少,故可以增加螺旋泵g的直径,从而增加风量。因此,可以不增大筐体的尺寸,来增大热交换器容量和风量。然而,由背面部的外部空气吸入口d吸入的空气,特别是通过第二热交换器b弯曲部的热交换空气由位于其下流侧的配置在第一热交换器j的侧面上的U型管K引导,从而产生紊流,使噪音增大,因此而不适用。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空调机的室外单元,它可通过增加热交换器容量来增大热交换能力,同时可使通过热交换器的空气的通风阻力均匀化,并降低噪音。为能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空调机的室外单元的前面部设有排出口,在背面部和侧面部分别设有空气吸入口的筐体的单元主体,配置在该单元主体内的室外热交换器,以及将通过上述吸入口导入的空气引导到上述室外热交换器,并与通过该室外热交换器内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后由上述排出口排出到外部的送风机,上述室外热交换器包括与上述背面部的吸入口相对的第一直线形部和与前述侧面部的吸入口相对的第二直线形部,同时通过位于该第一直线形部和第二直线形部之间的弯曲部从围住上述逆风机的方式配置的第一热交换器,和设置在前述第一直线形部和前述背面部处的前述外部空气吸入口之间的、呈直线形的第二热交换器。上述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彼此存在具有狭小间隙的并排设置的多个散热片,和贯穿设置在这些散热片中引导制冷剂的热交换管构成的散热片一管型热交换器,构成第一热交换器的热交换管的直径,比构成第二热交换器的热交换管的直径大。这时,若构成上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热交换管,和构成第二热交换器的热交换管与热交换空气的气流方向平行配置则更好些。上述室外热交换器,在降温运行时用作冷凝器,如果供给该室外热交换器的制冷剂,首先导入前述第一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随后导入前述第二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由此构成的制冷剂流路则更好些。而且,在上述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中,还可分别形成两个独立的制冷剂流路,而在制冷运行时,首先导入上述第一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可分别流经上述各制冷剂流路并由上述第二热交换器导出。上述第二热交换器的散热片间距,可设定得比第一热交换器的散热片间距宽,且上述第一热交换器中的第二直线形部的散热片间距,也可设定得比上述第一直线形部的散热片间距更窄。上述室外热交换器,其第一热交换器呈与组件主体背面部和侧面部的外部空气吸入口相对的弯折形状,且以包围着送风机的方式配置,其第二热交换器设在第一热交换器的上流侧,位于它和背面部外部空气吸入口之间,且呈直线状,所以可相应于热交换器容量的增加而提高热交换能力,而且可使相对于组件主体背面部和侧面部的部分的热交换空气的风速分布均匀,从而不会产生紊流,降低噪音。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空调机室外组件的概略性横剖面图。图2为同一实施例中构成室外热交换器的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的部分的侧面图。图3为表示另一实施例的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交换器的一部分的侧面图。图4为表示再一实施例的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的一部分的侧面图。图5为表示又一实施例的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的侧面图。图6为表示又一实施例的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交换器的一部分的正面图。图7为表示又一实施例的室外单元的一部分的横剖面图。图8为表示原有实例的空调机室外单元的概略性横剖面图。图9为表示原有的另一实例的空调机室外单元的概略性横剖面图。在附图的各符号为4……(背面部)外部空气吸入口,5……(侧面部)外部空气吸入口,3……排出口,1…组件主体,6…室外热交换器,12…室外送风机,7…第一热交换器,8…第二热交换器。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图1示出了构成空调机的室外单元。单元主体1为前面部、后板和底板组合成一体的筐体。在其前面部设有喇叭口2,形成热交换后的空气排出口3。在单元主体1上设有由外部向内部吸入空气的吸入口4、5。吸入口4、5彼此正交且分别设在单元主体1的背面部、侧面部。室外热交换器6沿吸入口4、5配置在单元主体1内。上述室外热交换器6由第一热交换器7和第二热交换器8构成。弯折成略呈L状的第一热交换器7如图1所示,配置在呈直线形的第二热交换器8的内侧。沿吸入口4的第一热交换器7的直线形部分(第一直线形部分),与该第二热交换器8并列设置。各热交换器7,8,可具有彼此间有窄小间隙的并列设置的多个散热片9和若干个U字形的热交换器10。由一侧端的散热片g凸出的热交换管10的部分弯折成U形11和由另一侧端的散热片9凸出的热交换管10通过图中未示出的U形弯头相连通,并使最上部的热交换管10与连接管10a相连接,以形成制冷剂流路。第二热交换器8的散热片9,以及与其并列设置的第一热交换器7的第一直线形部分的散热片9,分别与背面部的外部空气吸入口4正向相对。而且,与第一热交换器7的第一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空调机的室外单元,它具有在前面部设有排出口、在背面部和侧面部分设有空气吸入口的筐体的单元主体、配置在该单元主体内的室外热交换器、以及将通过上述吸入口导入的空气导至上述室外热交换器,不具有与通过该室外热交换器内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后再由上述排出口排出至外部的送风机, 其特征在于上述室外热交换器由具有与上述背面部的吸入口相对的第一直线形部和与上述侧面部的吸入口相对的第二直线形部、在第一直线状部和第二直线状部之间的弯折部,并且包围上述送风机的第一热交换器以及设置在前述第一直线状部和前述背面部处的前述外部空气吸入口之间的、呈直线状的第二热交换器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秀明和田宏二柿木孝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东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