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廖亚非专利>正文

平面换热器装置与其风机制作同优化[可嵌墙]制冷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2983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平面换热器装置与其风机制作同优化[可嵌墙]制冷设备使风机盘管,窗式,分体式空调器的体量减小一半,手提窗式分体空调器-可手提移动,无需支架放在窗台上即可使用,同时具有分体机功能,且只有分体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大小,噪声相当分体机,能效高于现有空调器。冷柜可便携:发电机-压缩机-冷凝-蒸发机组一体,加一个保温袋,可在车船上冷藏运输,特别方便个体贩运户,也可用车船电力,省去发电机。(*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器装置,与“装置”配套的风机的制作方法,和“装置”优化的空调器,冷柜。目前,公知的制冷设备的空调器和冷柜,除工作点外两者机制与构成相同——由压缩机和换热器装置及其它附属设备构成,只是使用领域一为对人对房间,一为对物对冷藏间。公知的空调器的换热器装置在窗式空调器中通常是换热器—扩大空间—轴流风机—电机—离心风机与蜗壳—扩大空间—换热器在电机轴向顺序排列构成,在柜式空调器中通常是换热器—扩大空间—蜗壳—离心风机与电机顺序排列构成,在分体空调器的室内机中是采用的贯流风机放在换热器的下方,背面留风道的方式构成。上述的现有的空调器的换热器装置的构造可归结为三种1。换热器与轴流风机型式——这种方式由于轴流风机需在背面留出进风空间和风机前面与换热器间要留出扩大空间,从而有体积大,噪声大的缺点。2。换热器与离心风机型式——这种方式由于蜗壳所占空间和风机吸入口与换热器间的扩大空间,加上涡壳中急速气流的再生噪声,从而有体积大,再生噪声大又叠加的缺点。3。换热器与贯流风机型式——这种方式由于贯流风机较长,需换热器背面留出风道,且贯流风机的效率只有40%左右,从而有体积大,效率低,能耗高的缺点。上述三种还有一共同缺点,既风机进出风面与换热器面不对应,正对部分或较近部分风速高,其余部分只是诱导气流,使换热器效率相对以最佳经济流速均匀通过的换热器下降20%左右,造成能源和贵金属材料的浪费。冷柜通常是管板,管刺加轴流风机的换热装置,风机与换热器同样有对应性差,效率较低,体积较大的缺点。另外现有风机的叶轮的成型一般可分为塑料整体成型和金属板材分别制作叶轮构件然后组装成型两种形式。由于塑料和板材组装的强度低,为达到强度要求使得叶轮厚重,厚重的叶轮使电机耗功增加,风机效率下降,本身成本也高,加工手段复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制作整体板材风机叶轮的方法。为空调器,冷柜等制冷设备提供一类集成的单元化的换热器装置,作为蒸发器和冷凝器。它与压缩机的特佳组合性,使通常制冷设备的体积缩小一半,无蜗壳再生噪声,提高换热和制冷效率,还降低成本。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对换热器装置和制冷设备的构造予以改进,制冷原理和流程依旧。径流型平面换热器装置主要由常规换热器,径流机械——既电机和径流叶轮——电机可部分或全部包含在叶轮内或在叶轮外,密闭外壳构成,径流叶轮在轴向与换热器邻接但不接触,对端部伸出叶轮或两端传动轴的电机,可在密闭外壳上留嵌入孔,叶轮与外壳邻接但不接触,密闭外壳将径流叶轮及全部或部分电机与换热器的一面封闭,径流机械本身无需蜗壳或径向外壳,叶轮周线将换热器分为周线内是吸入面,周线外是排出面,气流由径流机械的轴向穿过换热器的吸入面进入叶轮吸入端,由径流机械加压径向排入由叶轮外径与外壳和换热器的一面形成的静压空间,然后转向,穿过换热器的排出面排出,既气流的进出在同一面。轴流型平面换热器装置主要由常规的换热器,轴流机械,密闭外壳构成,通常轴流机械的扇叶面与换热器面成90,且将换热器分隔为上下或前后两段,密闭外壳将轴流机械全部和换热器的一面封闭,形成以轴流机械为分隔的吸入和排出两段封闭空间,气流垂直于轴流机械的轴向穿过换热器进入吸入段,转向进入扇叶吸入端,由轴流机械加压进入排出段,然后转向穿过换热器排出,既气流的进出在同一面。换热器也可在两段内分别与轴向取一角度,这样排出段可轴向外围开口,排出段其它外围密闭,气流既经换热器后从轴向排出。径流机械的概念是指电机带动叶轮驱动流体在叶轮径向端面流出或流进,叶轮即可是轮状也可是扇叶状。轴流机械的概念是指电机带动扇叶驱动流体在扇叶轴向端面流出或流进。径流机械可以具有各种叶形,流体的流态及流体流过端面的角度。常规换热器的概念是指现有的各种型式的换热器,可以是几种类型的组合,可以有各种形状。换热器外框内的换热元件和流体过流的空隙比率可根据需要确定,可以在各局部不同,即可在换热器上留孔——局部空隙率为100%,也可使局部密闭——局部空隙率为0%;换热元件局部尺度可变化——如管可粗细,板和翅片可厚薄,可宽窄,可长短,可疏密,可单层多层,从而调节整体和局部的换热能力和过流能力。径流机械或轴流机械的叶轮数量和叶轮尺度及位置可根据换热器和换热器装置的尺度和所需进出风的速比和流量予以设计。对于气流流量或速度需进一步调整或有特殊要求者,可采用微孔阻尼膜蒙在需调节的进出风面上予以调节。当然上述平面换热器装置的换热器或换热器与叶轮也可镜相布置,既双面进出风,换热器也可做成边框形,增加端头的一至四面包围叶轮,这样气流也可穿过径向包围的换热器部分。由于在“装置”的静压空间和排出段是正压区,因此除叶轮或扇叶的端面以外的其它方位的面都可开孔,隙出流,都可以连接输送流体的管道,吸入段同理也可在其它面吸入。整体板材制作叶轮的基本方法是取下一块圆板,通过圆心的直径线按均分角度划分圆板,在圆心钻一穿孔用来联结电机轴,下一步对扇形和轮形的叶轮的制作方法有些区别1。轮形叶轮就所需叶片的长度以圆心为中心划一圆,这一圆与圆板外径的距离决定叶片长度,就所需叶片的高度在定长圆上取的弧长或所需叶片的数量确定圆板被直径线均匀划分的数量,根据所需叶片与圆周的夹角在定长圆外划一圆,定长圆与定角圆与直径线形成的各个四边形的对角线决定叶片与圆周的夹角。根据叶片的数量确定的叶片间距,在外径内再划一圆,折边圆与外径圆与直径线形成的各个四边形的对角线可作为叶片的折边线。沿划定的直径线从圆板外径到定长圆为止剖开,将剖开的板条在定角对角线折弯与定长圆内的板面垂直或夹一角度,将叶片的一角面沿折边线折成与基面基本平行,各叶片互联角面可前后相互或借助连接环或条等连接,就形成一基本型的整体板材的轮形叶轮。2。扇形叶轮为增大叶轮的强度以圆心为中心在靠外径内划一定边圆,这一圆与圆板外径之间的部份即是叶轮的加强边,就所需叶片的高度在定边圆内再划一定高圆,定高圆和定边圆的距离即是叶片高度,根据叶片的宽度在定高圆上取的弧长或所需叶片的数量确定圆板被直径线均匀划分的数量,定高圆和定边圆与均分直径线间的四边形即是叶片面,均分直径线在叶片面内平行移动一距离作为折叶线,保留柱面,叶片面除折叶线边外的三边剖开,叶片沿折叶线折过一角度,就形成一基本型的整体板材的扇形叶轮。扇形叶轮即可用于通常的轴流风机,也可用于平面换热器装置中做径流风机。3。轮形和扇形叶轮的形式也可结合在一个叶轮中即在叶轮的外端是轮形,中间是扇形,里面是基面,同样是整体板材叶轮。决定上述的叶轮的叶片的长度和高度的剖开的直线是直径均分线,其实际剖开线也可以与上述直径均分线夹一角度,剖开线也可是折线或弧线。若需要叶轮中间部分凸出,可先在中部冲压成型,也可根据凸起的高度在基面上作两圆,其外圆为内边圆,它与定长或定高圆之间的部分是内加强边,其内圆为基圆,沿基圆和内边圆和两圆内的直径均分线,做方齿轮形的剖开,使分成基圆具有外齿,内边圆具有内齿的两部分,沿圆周将齿折一角度,再内外齿对接即成型。定义定长圆和定高圆内的部分统称为支撑面。对于叶轮和扇叶的其它成形要求,可在还没剖开前,整体板材时用模具一次全面压制成形,避免以后分别成形。演变轮形和扇形叶轮的各定圆和线段的尺度和夹角,将产生各种参数的叶轮。对于上述的整体板材叶轮可用常规的板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径流型平面换热器装置主要由常规换热器,径流机械-既电机和径流叶轮[或扇叶],密闭外壳构成,其特征是:电机可部分或全部包含在叶轮内或在叶轮外,径流叶轮在轴向两端与换热器和外壳邻接但不接触,对端部伸出叶轮或两端传动轴的电机,可在密闭外壳上留嵌入孔,密闭外壳将径流叶轮和全部或部分电机与换热器的一面封闭[也可电机在外面],径流机械本身无需蜗壳或径向外壳,叶轮周线将换热器分为周线内是吸入面,周线外是排出面,气流由径流机械的轴向穿过换热器的吸入面进入叶轮吸入端,由径流机械加压径向排入由叶轮外径与外壳和换热器的一面形成的静压空间,然后转向,轴向穿过换热器的排出面排出,既气流的进出在同一面。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亚非
申请(专利权)人:廖亚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