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组件和散热装置及其加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32001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6:40
一种发热组件和散热装置及其加工方法,涉及电加热技术领域。该发热组件及其加工方法,包括厚膜发热元件和设置在厚膜发热元件表面的温控开关;温控开关与厚膜发热元件电连接,且温控开关用于监控厚膜发热元件的温度,以使厚膜发热元件高于预设温度时对应断开厚膜发热元件的电路。该散热装置及其加工方法,包括多个依次间隔设置的发热组件和多个依次间隔设置的换热组件;相邻两个换热组件之间连接发热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热组件和散热装置及其加工方法,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保证高温下功率需要增加更多的PTC发热元件而导致成本较高,以及PTC材料不遵循欧姆定律而导致功率调节精度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热组件和散热装置及其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加热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发热组件和散热装置及其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由于取消了发动机,因此失去了冬天乘员舱取暖的热源。另外,为了保障电池在低温环境中正常工作,需要对电池所处的环境进行加热。因而,新能源汽车需要额外的热源。目前,新能源汽车较为主流的额外热源为电加热器。其中,PTC(PositiveTemperatureCoefficient的缩写)材料的电加热器是目前最主流的加热技术路线。PTC材料是指电阻会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变大的材料,因此,PTC材料可以有效的防止加热器干烧从而杜绝损坏。但是由于PTC效应,PTC加热器的功率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为了保证在高温下的功率需要增加更多的PTC发热元件,会额外增加成本。此外,PTC材料的电阻不遵循欧姆定律,因此PTC加热器很难获得较高的功率调节精度,不能很好的适应整车越来越高的精度调节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热组件和散热装置及其加工方法,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保证高温下功率需要增加更多的PTC发热元件而导致成本较高,以及PTC材料不遵循欧姆定律而导致功率调节精度差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发热组件,包括厚膜发热元件和设置在所述厚膜发热元件表面的温控开关;所述温控开关与所述厚膜发热元件电连接,且所述温控开关用于监控所述厚膜发热元件的温度,以使所述厚膜发热元件高于预设温度时对应断开所述厚膜发热元件的电路。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厚膜发热元件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厚膜发热元件间隔设置;两个所述厚膜发热元件之间设置有所述温控开关;所述温控开关用于同时监控两个所述厚膜发热元件的温度,以使其中一个所述厚膜发热元件高于预设温度时对应断开两个所述厚膜发热元件的电路。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两个所述厚膜发热元件之间填充有填充物,所述填充物采用绝缘材质;和/或,还包括至少一对电极;每个所述电极同时连接两个所述厚膜发热元件。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填充物为硅胶、环氧胶或者硬质塑料;所述电极为折线形导电片。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厚膜发热元件包括发热基板和按照一定形状设置在所述发热基板上的厚膜发热浆料;所述发热基板为氧化铝基板、不锈钢基板或铝基板。一种散热装置,包括多个依次间隔设置的发热组件和多个依次间隔设置的换热组件;相邻两个换热组件之间连接所述发热组件。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换热组件具有换热腔室;所述换热腔室内设置有散热翅片;所述换热组件包括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出液管分别依次连通多个所述换热腔室;和/或,所述发热组件的厚膜发热元件连接有至少一对电极;所述电极与所述换热组件具有间隙。一种发热组件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发热基板上印刷一定形状的厚膜发热浆料,之后将所述厚膜发热浆料烧结固化在所述发热基板上,并形成厚膜发热元件;在所述厚膜发热元件上焊接温控开关和一对电极,使所述厚膜发热元件与一对所述电极形成导电通路;将两个所述厚膜发热元件之间用填充物填充封装,以形成发热组件;其中,所述填充物采用绝缘材质。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电极为折线形导电片;两个所述厚膜发热元件分别与所述折线形导电片的不同位置焊接;和/或,所述填充物为硅胶、环氧胶或者硬质塑料。一种散热装置的加工方法,采用发热组件的加工方法加工发热组件;该散热装置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发热组件的两个相对应的表面用丝网印刷涂胶,并装配到相邻两个换热组件之间;夹紧相邻两个所述换热组件,使得所述发热组件与所述换热组件充分接触;加热所述发热组件与所述换热组件,以使胶固化,形成散热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发热组件和散热装置及其加工方法,通过厚膜发热元件和设置在厚膜发热元件表面的温控开关,以使厚膜发热元件可以自动控温,防止干烧而导致厚膜发热元件表面温度迅速升高,提高了发热组件的安全性能,也降低了发热组件烧坏的概率,以使发热组件可以具有PTC材料有效防止干烧的优点;该发热组件采用厚膜发热元件作为加热器,由于厚膜发热元件的电阻遵循欧姆定律,其加热功率不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为了保证在高温下的功率不需要增加更多的厚膜发热元件,因此节约了成本;由于厚膜发热元件的电阻遵循欧姆定律,可利用脉冲宽度调制(PWM)控制技术实现发热组件输出功率的高精度控制。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热组件的厚膜发热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的主视图;图4为图3所示的散热装置的俯视图;图5为图3所示的散热装置的左视图;图6为图5所示的散热装置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的爆炸图。图标:100-发热组件;110-厚膜发热元件;111-发热基板;112-厚膜发热浆料;120-温控开关;130-电极;200-换热组件;210-散热翅片;220-进液管;230-出液管;240-第一芯片;250-第二芯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厚膜发热元件和设置在所述厚膜发热元件表面的温控开关;/n所述温控开关与所述厚膜发热元件电连接,且所述温控开关用于监控所述厚膜发热元件的温度,以使所述厚膜发热元件高于预设温度时对应断开所述厚膜发热元件的电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厚膜发热元件和设置在所述厚膜发热元件表面的温控开关;
所述温控开关与所述厚膜发热元件电连接,且所述温控开关用于监控所述厚膜发热元件的温度,以使所述厚膜发热元件高于预设温度时对应断开所述厚膜发热元件的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厚膜发热元件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厚膜发热元件间隔设置;
两个所述厚膜发热元件之间设置有所述温控开关;
所述温控开关用于同时监控两个所述厚膜发热元件的温度,以使其中一个所述厚膜发热元件高于预设温度时对应断开两个所述厚膜发热元件的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厚膜发热元件之间填充有填充物,所述填充物采用绝缘材质;
和/或,还包括至少一对电极;每个所述电极同时连接两个所述厚膜发热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物为硅胶、环氧胶或者硬质塑料;
所述电极为折线形导电片。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厚膜发热元件包括发热基板和按照一定形状设置在所述发热基板上的厚膜发热浆料;
所述发热基板为氧化铝基板、不锈钢基板或铝基板。


6.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依次间隔设置的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发热组件和多个依次间隔设置的换热组件;
相邻两个换热组件之间连接所述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