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车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3189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6: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车座,其包括基体,基体设于支撑管上端;基体背向支撑管的一侧贴合有坐垫体;坐垫体通过连接组件可拆式设于基体上;基体背向坐垫体的一侧设有沿水平方向背向支撑管延伸的盒体,盒体位于坐垫体后端的下方,盒体内部中空且下端开设滑移门;盒体内设有用于对坐垫体进行固定或解除固定的固定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防水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行车车座
本技术涉及车座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自行车车座。
技术介绍
在一些学校以及很多公众场所中,存在许多的室外停车场,供自行车进行存放,使得自行车在停放时处于暴露的状态。车座的下端通常连接有支撑管,支撑管安装在自行车的立管上。车座的表层包裹有耐刮防晒膜,内部设置有柔软的弹性层,如海绵、硅胶,然后底部设置有定型板;这种结构的车座能够有效提升车座的弹性,保证车座与肌肉产生较大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肌肉受到的挤压力,因此使用起来更柔软舒适,即使行驶在不平整的路面,这种车座也能够有效防震、抗颠簸。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当下雨时,雨会淋湿车座;在雨刚停下来的时候,使用者立即去使用自行车,需要额外的用抹布或其他工具将车座表面的水去除,以致使自行车的使用不方便;故有待提出一种防水的车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行车车座,其具有防水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自行车车座,包括基体,基体设于支撑管上端;基体背向支撑管的一侧贴合有坐垫体;坐垫体通过连接组件可拆式设于基体上;基体背向坐垫体的一侧设有沿水平方向背向支撑管延伸的盒体,盒体位于坐垫体后端的下方,盒体内部中空且下端开设滑移门;盒体内设有用于对坐垫体进行固定或解除固定的固定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雨时,首先,将坐垫体从基体上拆下;其次,将坐垫体通过固定组件固定在盒体内,再通过滑移门将盒体闭合,即可避免坐垫体淋湿;使用车时,固定组件解除当对坐垫体的固定,再将坐垫体通过连接组件安装在基体上,即可正常使用自行车;本技术中,通过上述的设定,达到了防水的目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斜杆、第一凸耳、第二斜杆、第二凸耳以及转轴;第一斜杆设于基体侧壁上并向上倾斜延伸;第一凸耳设于第一斜杆背向基体的一侧;两第二斜杆水平间隔设置在坐垫体的侧壁上,第二斜杆向下倾斜延伸;第二凸耳设于第二斜杆背向坐垫体的一侧,第二凸耳与第一凸耳相插接;转轴的一端设于一第二凸耳朝向第一凸耳的一侧,转轴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凸耳后设于另一第二凸耳朝向第一凸耳的一侧;转轴轴线水平;第一凸耳背向基体的一侧开设有供转轴穿出的缺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坐垫体与基体之间的可拆式安装;拆卸时,背向基体转动坐垫体,再将转轴沿缺口从第一凸耳中抽离出即可;安装时,将转轴穿过缺口后置于第一凸耳中,再将坐垫体转动至贴合在基体上即可。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固定组件包括:重块、拉绳、挂环以及挂钩;拉绳的一端位于盒体内并与挂环相连,拉绳的另一端穿出盒体连接有重块;挂钩设于坐垫体朝向基体的一侧,挂钩与挂环相钩接适配;坐垫体、拉绳、挂环以及挂钩,四者的重力之和小于重块的重力。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雨时,将挂钩挂在挂环上,在重块重力的作用下,将坐垫体吊挂在盒体内,从而避免坐垫体淋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盒体的内壁上设有绕线柱;盒体内壁上还设有外凸侧朝向绕线柱的固定挂钩。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正常使用车时,便于对重块进行固定;将挂环挂在挂钩上,拉动拉绳,使得重块抵压在盒体外壁上,再将绳子缠绕在绕线柱上,直至绳子处于紧绷的状态,限制重块产生晃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重块呈十字状,盒体外壁上开设有与重块相卡接适配的凹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车时,进一步限制重块的晃动,使得重块卡接在凹槽内,再将挂环挂接在固定挂钩上,再将绳子缠绕在绕线柱上,直至绳子紧绷。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基体包括边框、横向加强筋以及纵向加强筋;二个以上的横向加强筋横向均匀间隔设于边框内壁上;二个以上的纵向加强筋纵向均匀间隔设于边框内壁上,纵向加强筋与横向加强筋相交;相邻的两横向加强筋与相邻的两纵向加强筋之间形成通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基体的构建建立基础;同时,上述的设定,避免了在基体上产生过多积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坐垫体朝向基体的一侧开设有容置槽,容置槽内铰接有插接杆;插接杆上远离容置槽与插接杆铰接处的一侧开设有U形缺口;U形缺口内铰接有转动板;一横向加强筋朝向地面的一侧设有竖杆,竖杆的下端设有水平杆;将插接杆从容置槽内转出至竖直,之后插接杆穿过一通槽后,U形缺口位于基体下方,将转动板从U形缺口处转出直至水平并抵接于水平杆朝向地面的一侧,再通过锁将转动板和水平杆进行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坐垫体与基体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不干涉二者之间的可拆式安装;此过程中,首先,将插接杆从容置槽内转出,再朝向基体转动坐垫体,从而带动插接杆穿过通槽;之后将转动板从U形缺口中转出,直至转动板水平并抵接在水平杆朝向地面的一侧;最后,将水平杆和转动板通过锁锁定在一起,即可增强坐垫体和基体之间的连接强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坐垫体朝向基体的一侧开设有与挂钩相卡接适配的卡接槽,挂钩铰接于卡接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挂钩不对坐垫体和基体的贴合连接产生干涉;坐垫体贴合在基体上时,挂钩卡接在卡接槽内;坐垫体悬挂时,将挂钩从卡接槽内转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滑移门在基体侧边设置有钥匙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拆卸下来的坐垫体放入盒体内后进行锁定,防止被盗。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通过基体、坐垫体、连接组件、盒体以及固定组件的设定,达到了坐垫体防水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坐垫体安装在基体上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2是坐垫体置于盒体内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是坐垫体安装在基体上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1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1、基体;12、坐垫体;13、连接组件;131、第一斜杆;132、第一凸耳;133、第二斜杆;134、第二凸耳;135、转轴;136、缺口;14、盒体;151、重块;152、拉绳;153、挂环;154、挂钩;21、绕线柱;22、固定挂钩;23、凹槽;31、边框;32、横向加强筋;33、纵向加强筋;41、容置槽;42、插接杆;43、U形缺口;44、转动板;45、竖杆;46、水平杆;47、锁;5、卡接槽;6、滑移门;61、钥匙锁。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自行车车座。参照图1,为了使车座防水,本技术中设置有:基体11、坐垫体12、连接组件13、盒体14以及固定组件。基体11的中点处安装在支撑管的上端;连接组件13将坐垫体12可拆式安装在基体11上;盒体14位于坐垫体12后端,盒体14安装在基体11背向坐垫体12的一侧,盒体14沿水平方向背向支撑管延伸,盒体14内部中空且下端开设滑移门6;固定组件安装在盒体14内,固定组件用于对坐垫体12进行固定或解除对坐垫体12的固定。参照图1,连接组件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行车车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11),基体(11)设于支撑管上端;基体(11)背向支撑管的一侧贴合有坐垫体(12);坐垫体(12)通过连接组件(13)可拆式设于基体(11)上;基体(11)背向坐垫体(12)的一侧设有沿水平方向背向支撑管延伸的盒体(14),盒体(14)位于坐垫体(12)后端的下方,盒体(14)内部中空且下端开设滑移门(6);盒体(14)内设有用于对坐垫体(12)进行固定或解除固定的固定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行车车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11),基体(11)设于支撑管上端;基体(11)背向支撑管的一侧贴合有坐垫体(12);坐垫体(12)通过连接组件(13)可拆式设于基体(11)上;基体(11)背向坐垫体(12)的一侧设有沿水平方向背向支撑管延伸的盒体(14),盒体(14)位于坐垫体(12)后端的下方,盒体(14)内部中空且下端开设滑移门(6);盒体(14)内设有用于对坐垫体(12)进行固定或解除固定的固定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车座,其特征在于,连接组件(13)包括第一斜杆(131)、第一凸耳(132)、第二斜杆(133)、第二凸耳(134)以及转轴(135);第一斜杆(131)设于基体(11)侧壁上并向上倾斜延伸;第一凸耳(132)设于第一斜杆(131)背向基体(11)的一侧;两第二斜杆(133)水平间隔设置在坐垫体(12)的侧壁上,第二斜杆(133)向下倾斜延伸;第二凸耳(134)设于第二斜杆(133)背向坐垫体(12)的一侧,第二凸耳(134)与第一凸耳(132)相插接;转轴(135)的一端设于一第二凸耳(134)朝向第一凸耳(132)的一侧,转轴(135)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凸耳(132)后设于另一第二凸耳(134)朝向第一凸耳(132)的一侧;转轴(135)轴线水平;第一凸耳(132)背向基体(11)的一侧开设有供转轴(135)穿出的缺口(13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车座,其特征在于,固定组件包括:重块(151)、拉绳(152)、挂环(153)以及挂钩(154);拉绳(152)的一端位于盒体(14)内并与挂环(153)相连,拉绳(152)的另一端穿出盒体(14)连接有重块(151);挂钩(154)设于坐垫体(12)朝向基体(11)的一侧,挂钩(154)与挂环(153)相钩接适配;坐垫体(12)、拉绳(152)、挂环(153)以及挂钩(154),四者的重力之和小于重块(15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伟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中华自行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