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足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3184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6: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四足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和四个行走足,各行走足均包括第一驱动关节、第二驱动关节和第三驱动关节,各第一驱动关节均与机器人本体可转动连接,第二驱动关节与第一驱动关节连接,第二驱动关节可相对第一驱动关节转动,第三驱动关节与第二驱动关节连接,第三驱动关节可相对第二驱动关节转动,第三驱动关节用于与地面支撑进行行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四足机器人的结构简单,更容易实现控制,有效地减少了开发成本,大大地简化了控制方案,使用效果好;并且其四个行走足之间的间距更大,那么就使得第三驱动关节在行走时可转动的范围更大,可以实现更大的跨步,行动更为迅速,行走的灵活性好。

Boston Dynami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四足机器人
本技术属于机器人
,尤其涉及一种四足机器人。
技术介绍
目前,仿生机器人由于其具有良好的越障和避障的能力,而广泛应用于各类自然或非自然灾害发生后现场环境危险以及地形不规则和崎岖不平的场景中,实现在狭隘地域环境的信息采集传输和智能探测的功能。而现有的仿生机器人的行走足要么结构复杂,不仅控制不方便,而且行走的灵活性不好,越障和避障的能力差;要么行走足较多,如六足的仿生蜘蛛机器人,其每个行走足上的关节一般有3个或4个,那么该六足的仿生蜘蛛机器人总的控制节点就达到18个或24个,这往往就给控制和协调上带来麻烦,进而导致行走的灵活性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四足机器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仿生机器人行走的灵活性差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四足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和四个行走足,各所述行走足均包括第一驱动关节、第二驱动关节和第三驱动关节,各所述第一驱动关节均与所述机器人本体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关节与所述第一驱动关节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关节可相对所述第一驱动关节转动,所述第三驱动关节与所述第二驱动关节连接,所述第三驱动关节可相对所述第二驱动关节转动,所述第三驱动关节用于与地面支撑进行行走。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关节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所述第一驱动件的驱动端与所述机器人本体连接并驱动所述第一安装板相对所述机器人本体转动。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关节还包括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所述传动组件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驱动件的驱动端连接,所述传动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机器人本体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关节还包括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所述第二驱动关节与所述第一安装板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二驱动关节连接并驱动所述第二驱动关节相对所述第一安装板转动。可选地,所述第二驱动关节包括第二安装板和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三驱动件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板上,所述第三驱动关节与所述第二安装板连接,所述第三驱动件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三驱动关节连接并驱动所述第三驱动关节相对所述第二安装板转动。可选地,所述第三驱动关节包括第三安装板、缓冲组件和支撑足,所述第三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连接,所述第三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安装板连接并驱动所述第三安装板相对所述第二安装板转动,所述缓冲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三安装板和所述支撑足之间,所述支撑足用于与地面支撑进行行走。可选地,所述缓冲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套杆和至少一个弹簧,所述套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足上设有与所述套杆相适配的通孔,所述套杆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通孔内,所述弹簧套接于所述套杆上,所述弹簧的两端抵接于所述第三安装板和所述支撑足之间。可选地,所述机器人本体上设有用于采集影像信息的摄像头。可选地,所述机器人本体上设有用于感应红外信号的红外传感器。可选地,所述机器人本体上设有用于照明的照明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四足机器人,在使用时,四个行走足的第一驱动关节、第二驱动关节和第三驱动关节相互配合,使得四足机器人通过一个行走足前进,另外三个行走足支撑的方式进行行走,从而使得四足机器人的承载能力足够强,稳定性好。四足机器人比六足机器人或八足机器人的结构更为简单,设计更方便,更容易实现控制,有效地减少了开发成本,大大地简化了控制方案,使用效果好。进一步地,由于本技术的四足机器人上的行走足之间的间距比六足机器或八足机器人上行走足之间的间距更大,那么就使得第三驱动关节在行走时可转动的范围更大,可以实现更大的跨步,行动更为迅速,行走的灵活性好,提高作业效率。本技术的四足机器人适用于大部分人无法进入的工作环境,其体积比六足机器人的体积更小,结构更紧凑,从而能活动和适用的场景更多,在保证稳定性的前提下,有较高的市场需求和较高的性价比,经济效益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四足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四足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四足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0—机器人本体;20—行走足;21—第一驱动关节;22—第二驱动关节;23—第三驱动关节;211—第一安装板;212—第一驱动件;213—第二驱动件;221—第二安装板;222—第三驱动件;231—第三安装板;232—缓冲组件;233—支撑足;2321—套杆;2322—弹簧;30—摄像头;40—红外传感器;50—照明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3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四足机器人,应用于各类自然或非自然灾害发生后现场环境危险以及地形不规则和崎岖不平的场景中,实现在狭隘地域环境的信息采集传输和智能探测的功能。具体地,四足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10和四个行走足20,各行走足20均包括第一驱动关节21、第二驱动关节22和第三驱动关节23,各第一驱动关节21均与机器人本体10可转动连接,第二驱动关节22与第一驱动关节21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四足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器人本体和四个行走足,各所述行走足均包括第一驱动关节、第二驱动关节和第三驱动关节,各所述第一驱动关节均与所述机器人本体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关节与所述第一驱动关节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关节可相对所述第一驱动关节转动,所述第三驱动关节与所述第二驱动关节连接,所述第三驱动关节可相对所述第二驱动关节转动,所述第三驱动关节用于与地面支撑进行行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四足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器人本体和四个行走足,各所述行走足均包括第一驱动关节、第二驱动关节和第三驱动关节,各所述第一驱动关节均与所述机器人本体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关节与所述第一驱动关节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关节可相对所述第一驱动关节转动,所述第三驱动关节与所述第二驱动关节连接,所述第三驱动关节可相对所述第二驱动关节转动,所述第三驱动关节用于与地面支撑进行行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足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关节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所述第一驱动件的驱动端与所述机器人本体连接并驱动所述第一安装板相对所述机器人本体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四足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关节还包括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所述传动组件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驱动件的驱动端连接,所述传动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机器人本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四足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关节还包括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所述第二驱动关节与所述第一安装板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二驱动关节连接并驱动所述第二驱动关节相对所述第一安装板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足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关节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华忠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