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汽车防碰撞侧后保险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31159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6: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汽车防碰撞侧后保险杆,包括保险杆本体、保护气囊、第一外板、缓冲板和第二外板,所述保险杆本体的前表面焊接有加护板,所述加护板采用弧形设计,且加护板采用橡胶制成,所述保险杆本体的一侧外端面焊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侧外端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保护气囊的一侧外端面焊接有限位杆,且保护气囊通过限位杆插接在限位槽的内部与保险杆本体连接,所述保险杆本体由第一外板、缓冲板和第二外板组成,且第一外板和第二外板的内部插接有缓冲板,所述保护气囊的一侧外端面焊接有进气管,且进气管与保护气囊连通,所述进气管的一侧外端面插接有密封塞,且密封塞的一侧外端面焊接有拉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缓冲效果好。

A new type of automobile anti-collision side rear bump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汽车防碰撞侧后保险杆
本技术涉及保险杆的
,具体为一种新型汽车防碰撞侧后保险杆。
技术介绍
汽车保险杠是吸收和减缓外界冲击力、防护车身前后部的安全装置。许多年以前汽车前后保险杠是用钢板冲压成槽钢,与车架纵梁铆接或焊接在一起的,与车身有一段较大的间隙,看上去十分不美观。今天的轿车前后保险杠除了保持原有的保护功能外,还要追求与车体造型的和谐与统一,追求本身的轻量化。轿车的前后保险杠都是塑料制成的,人们称为塑料保险杠。经检索,专利公告号为CN204488699U公开了一种汽车后保险杆,杠体包括第一侧翼部、第二侧翼部和防护部,所述防护部置于第一侧翼部和第二侧翼部之间,所述防护部成圆弧状,防护部包括支撑部、第一抵触部、和第二抵触部,所述支撑部置于第一抵触部和第二抵触部之间,所述防护部上一体设有加强架,所述加强架包括连接杆和定位块。现有技术中一种汽车后保险杆所具有的缺点不足:现如今的交通事故中追尾事故很多,现有的后保险杆缓冲效果差,追尾撞击时容易导致损坏,甚至会影响驾驶人的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汽车防碰撞侧后保险杆,包括保险杆本体(1)、保护气囊(3)、第一外板(11)、缓冲板(12)和第二外板(13),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杆本体(1)的前表面焊接有加护板(2),且保险杆本体(1)的一侧外端面焊接有固定杆(7),所述固定杆(7)的一侧外端面开设有限位槽(8),所述保护气囊(3)的一侧外端面焊接有限位杆(9),且保护气囊(3)通过限位杆(9)插接在限位槽(8)的内部与保险杆本体(1)连接,所述保险杆本体(1)由第一外板(11)、缓冲板(12)和第二外板(13)组成,且第一外板(11)和第二外板(13)的内部插接有缓冲板(12),所述保护气囊(3)的一侧外端面焊接有进气管(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汽车防碰撞侧后保险杆,包括保险杆本体(1)、保护气囊(3)、第一外板(11)、缓冲板(12)和第二外板(13),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杆本体(1)的前表面焊接有加护板(2),且保险杆本体(1)的一侧外端面焊接有固定杆(7),所述固定杆(7)的一侧外端面开设有限位槽(8),所述保护气囊(3)的一侧外端面焊接有限位杆(9),且保护气囊(3)通过限位杆(9)插接在限位槽(8)的内部与保险杆本体(1)连接,所述保险杆本体(1)由第一外板(11)、缓冲板(12)和第二外板(13)组成,且第一外板(11)和第二外板(13)的内部插接有缓冲板(12),所述保护气囊(3)的一侧外端面焊接有进气管(6),且进气管(6)与保护气囊(3)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汽车防碰撞侧后保险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6)的一侧外端面插接有密封塞(5),且密封塞(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海化汽车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