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板式空调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1930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隔板式空调模块,它包括有屏风、热传媒介供给设备、热传媒介供给管、热传媒介回风管、热交换器和送风机。它通过将至少包含有热交换器与送风机等元件集合于一直立设置的屏风内部的手段,设计出一种专供个人使用的模块化空调模块,通过模块化的设计,它可以灵活地组合运用而在办公室内规划出属于个人的工作区域,再将它连接热传媒介的供给设备,就可提供冷房或暖房的功能进而满足个人工作区域所需的空调机能,这种隔板式空调模块可以视个人工作区域的实际需要而启动运转,还具备节省能源的功效。(*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调器具,特别是指一种集合了隔间屏风、热交换器、热传媒介输送管与送风机等元件,可用作室内的隔间屏风,并且满足个人工作区域所需的空调机能的隔板式空调模块。2、出回风采用较大的温差,因此冰水出回水的温度均较低,或者冷媒蒸发温度较低,冷冻设备效率相对较低。3、安装于天花板上的冷气出风口,由于带入了较多的灯具,屋顶和墙壁的辐射热量,会增加冷冻空调设备不必要的冷房负荷,造成能源的浪费。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它包括有一屏风,其内部中空,它包含四边的框架与分别位于该屏风的相对侧的直立面,该屏风还具有一出风口与一回风口,该出风口与该回风口经由屏风内界定的空气流道连通;一热传媒介供给设备;一热交换器,它配置于该屏风内的空气流道;一热传媒介的供给管,它接通该热传媒介供给设备与该热交换器,该热传媒介的供给管至少还有另一端可与另一个隔板式空调模块的热传媒介供给管连接;一热传媒介的吸回管,接通该热传媒介供给设备与该热交换器,该热传媒介的吸回管至少还有另一端可与另一个隔板式空调模块的热传媒介吸回管连接;一送风机,它配置于该屏风内的该空气流道,并且介于该回风口与该热交换器之间。本专利技术的特点在于它提供一种能够灵活地组合运用,并能满足个人工作区域所需的空调机能的隔板式空调模块。它可以依实际使用人数的空调需求,提供个人工作区域所需的空调机能的隔板式空调模块,以达到避免能源浪费的目的。它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轻易地组合数个同型的隔板式空调模块,搭配热传媒介的输配管路的布线构成办公室隔间屏风,还可以与桌面结合使用成为办公室的隔间家俱。利用这种隔板式空调模块,可以在办公室内区隔出属于个人的工作区域,再通过热传媒介输送管将其连接于热传媒介的供给设备,就可以对个人的工作区域提供冷房或是暖房的空调机能。还可以包括在屏风的中空内部的空气流道配设有滤网、空气滤材(如活性碳)或是臭氧空气清净器等用以净化空气的设备,借此滤除如粉尘等较大的颗粒或除去空气中的一些有害物质,达到空气清净的效果。因此,本专利技术特别适合作为办公室内个人工作区域的划分,每一具有隔板式空调模块的运转完全由使用者所控制,其空调机能恰好可满足个人的空调需求。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隔板式空调模块,完全针对个人工作区域的空调需求而设置,并不需要负担建筑物如天花板或是墙壁所造成的额外冷房负载,自然可以减少能源的浪费。隔板式空调模块具有新鲜外气的供给功能,可以使个人的工作区域直接获得最佳的换气效果。附图说明图10A至图10B为隔板式空调模块的构造断面图,显示在出风口设置有导风叶片的构造;图11至图12为隔板式空调模块的构造断面图,显示其内部装设有滤网的例子;图13A至图13B为隔板式空调模块与外气供给装置连接的构造。图14为隔板式空调模块的一种应用例图,显示作为办公室的隔间屏风的情形;图15为隔板式空调模块的外观图,显示两个同型的隔板式空调模块并列的情形。图16A至图16B为隔板式空调模块的局部构造断面图,显示用以连接管路与封闭管路的构造;图17显示两个隔板式空调模块在转折相连处,借由一角柱连接的断面构造图。图18为隔板式空调模块与冷媒供给设备连接的构造图;图19为隔板式空调模块与冰水供给设备连接的实施方式构造图;图20为隔板式空调模块与水供给设备连接的实施方式构造图;图21A至21C显示数种控制冷媒进入热交换器的流量的设计图;图22至图22C显示数种控制冰水或热水进入热交换器的流量的设计图;图23为隔板式空调模块与出风温度控制器的构造图;图24为隔板式空调模块的另一种实施例构造图,显示配设有一人体感知器的构造。再请参阅图3所示,它为本专利技术的隔板式空调模块的另一种较佳实施方式,它是以图1的构造为基础再增设有一设于热交换器30的下方的集水盘31,与一凝结水排放管32,由于在提供冷房功能之时的除湿作用,将会有水气凝结在热交换器30的表面,而通过集水盘31的收集与凝结水排放管32的导引,便可以将凝结的水排出。屏风10的结构是由四边的框架101构成,屏风10具有两个分别位于相对侧的直立面11a,11b,可以借由设置于其底部的脚架14站立于地面(如图2所示),或是通过其他的固定手段如钉固的方式直立于地面,当然若有必要,也可以将屏风10固定于壁面,或是紧靠于墙面而设。出风口12与回风口13基本上是一种用以连通屏风10的内部与外部的开孔,而且它们的设置位置可以有多种实施方式,例如第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是将出风口12与回风口13均安排在屏风10的直立面11a,11b,它们可以位于屏风10的同一侧的直立面11a(如图4所示),或是分别位于相对两侧的直立面11a,11b(如图5所示)。在第二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回风口13的设计如前所示,而出风口12则设于屏风10的顶缘,例如设置在构成屏风10的顶缘框架101a处,用以向上排出气流(如图6所示)。第三种可行实施方式的回风口13设计仍然如第一种实施例方式,而出风口12则设置在屏风10的顶端彼此相邻的三个平面处,亦即是屏风10的两个直立面11a,11b的上缘,以及屏风10的顶缘框架101a之处,使得气流朝向幅射的方向排出(如图7所示)。若是以提供冷房的空调功能为主时,较佳的位置是出风口12在上而回风口13在下,以使供给的出风可以自上而下地排放至室内,由于冷空气会自然向下对流的原理,还可使它扩散至室内;反之、若是以暖房的空调功能为主时,较佳的配置则以出风口12在下而回风口13在上的方式设计(如图8所示)。关于出风口12与回风口13的另一种较佳实施方式,是将出风口12与回风口13采用面板式的设计,也就是将出风口12与回风口13设置在一平板,让这种平板分别成为一种安装于屏风10的直立面11a,11b的出风面板12a与回风面板13a,出风面板12a与回风面板13a最好是采用可以拆卸的方式安装(如利用螺丝或是嵌扣的手段安装),以利于日后拆卸下来清洗(如图9所示)。在出风口12或是回风口13,还可以安装导风叶片15,就如同一般冷气机的出风口的设计,可以是利用小型马达161及螺杆装置162驱动的自动导风叶片(如图10A和图10B所示),也可以是完全由使用者自行调整的手动式导风叶片,这样不但可以让使用者自行决定出风的方向,也可以避免气流直接吹拂人体造成不适感。送风机40基本上就是一种风扇,可以是离心式风扇或轴流式风扇,它利用屏风10的中空内部作为空气的流道,用以将来自回风口13的空气推送经过屏风10的中空内部的热交换器30,经过热交换器30的热交换作用之后,再从出风口12处释入室内。较佳的设计还包括了在屏风10的中空内部的空气流道配设有滤网17、空气滤材(如活性碳)或是臭氧空气清净器18等用以净化空气的设备(如图7所示),借此滤除如粉尘等较大的颗粒或除去空气中的一些有害物质,达到空气清净的效果。其中滤网17又以设置在空气的入口(特别是指靠近回风口13的位置)最佳(如图11所示),以确保屏风10内部的机件的洁净,当然也可以安装在靠近出风口12的位置(如图12所示),若是配合采用面板式设计的出风面板12a或是回风面板13a使用,还可以在卸下出风面板12a或是回风面板13a之后轻易地更换或是清洗滤网17与滤材。图13A和13B所示的构造为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隔板式空调模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隔板式空调模块,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 一屏风,其内部中空,它包含四边的框架与分别位于该屏风的相对侧的直立面,该屏风还具有一出风口与一回风口,该出风口与该回风口经由屏风内界定的空气流道连通; 一热传媒介供给设备; 一热交换器,它配置于该屏风内的空气流道; 一热传媒介的供给管,它接通该热传媒介供给设备与该热交换器,该热传媒介的供给管至少还有另一端可与另一个隔板式空调模块的热传媒介供给管连接; 一热传媒介的吸回管,接通该热传媒介供给设备与该热交换器,该热传媒介的吸回管至少还有另一端可与另一个隔板式空调模块的热传媒介吸回管连接; 一送风机,它配置于该屏风内的该空气流道,并且介于该回风口与该热交换器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旭政徐筱琪苏智群洪剑长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