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润滑油生产用调和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1913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润滑油生产用调和釜,包括调和釜罐体、盖体,盖体上设有两个端部吊耳,盖体上中心处设有机架,机架的顶端设有减速机,减速机的上端设有伺服电机,减速机的底端与搅拌轴连接,搅拌轴伸入到调和釜罐体内,搅拌轴上设有直形搅拌叶,搅拌轴的底端设有斜形搅拌叶;调和釜罐体的外侧靠近上端处设有支耳,支耳的下方设有减震装置,减震装置包括减震底板,减震底板上设有减震柱,减震柱上套放有减震弹簧,减震柱的顶端贯穿底板,减震底板的下端面上设有缓冲垫;支耳的上方隔空对应侧部吊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调和混合效果好,增加的减震装置可以起到减震降噪的作用,另外可以对调和釜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有助于延长调和装置的使用寿命。

A blending kettle for lubricating oil pro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润滑油生产用调和釜
本技术涉及润滑油生产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润滑油生产用调和釜。
技术介绍
润滑油是用在各种类型机械上以减少摩擦,保护机械及加工件的液体润滑剂,主要起润滑、冷却、防锈、清洁、密封和缓冲等作用,润滑油一般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决定着润滑油的基本性质,添加剂则可弥补和改善基础油性能方面的不足,赋予某些新的性能,是润滑油的重要组成部分,润滑油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调和釜进行加热搅拌,润滑油调和装置在放置时通过支腿放置,或者通过支耳支撑固定于二楼的支板上,其中二楼支板上设有可以通过调和釜罐体的圆孔;通过第二种方式固定可以方便工作人员在二楼上操作调和装置,但是目前通过支耳固定时是直接将支耳放置于支板上,没有减震保护,二楼的支板多采用的是钢板,直接与支耳接触会产生噪音,同时会影响调和釜的稳定性,影响使用寿命,不利于调和釜长时间运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润滑油生产用调和釜,调和混合效果好,增加的减震装置可以起到减震降噪的作用,另外可以对调和釜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有助于延长调和装置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润滑油生产用调和釜,包括调和釜罐体以及调和釜罐体顶端的盖体,所述盖体上设有对称的两个端部吊耳,所述盖体上中心处设有机架,所述机架的顶端设有减速机,所述减速机的上端设有伺服电机,所述减速机的底端与搅拌轴连接,所述搅拌轴伸入到调和釜罐体内,所述搅拌轴上设有直形搅拌叶,所述搅拌轴的底端设有斜形搅拌叶;所述调和釜罐体的外侧靠近上端处设有支耳,所述支耳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第一中心孔,所述支耳的下方设有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减震底板,所述减震底板上设有减震柱,所述减震柱上套放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柱的顶端贯穿底板,所述减震底板的下端面上设有缓冲垫,所述减震底板上设有第二中心孔;所述支耳的上方隔空对应设有侧部吊耳。优选的,所述盖体上的一侧设有进油口,所述盖体上的另一侧设有添加剂进料口;所述调和釜罐体的底端设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上设有阀门。优选的,所述盖体的底端设有上连接法兰,所述调和釜罐体的顶端设有下连接法兰,所述上连接法兰、下连接法兰通过螺栓紧密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中心孔与第二中心孔上、下隔空对应设置。优选的,所述减震柱的顶端贯穿底板后由螺母紧固。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一侧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侧与底板之间设有加强板。优选的,所述调和釜罐体的侧面的壳体包括加热层,所述加热层的外侧设有保温层。优选的,所述直形搅拌叶为上、中、下间隔设置的三组,上、下两组直形搅拌叶比处于中间的直形搅拌叶长;每组直形搅拌叶包括均匀排布于搅拌轴外的三个同一平面内的直形搅拌叶;所述斜形搅拌叶为均匀排布于搅拌轴外的三个。优选的,所述支耳通过螺栓贯穿第一中心孔、第二中心孔后固定于支板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通过在支耳下方设置减震装置,可以减少调和釜运转引起与支板之间的震动,起到减震降噪的作用,另外可以对调和釜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有助于延长调和装置的使用寿命;减震装置与支耳之间可拆卸,方便更换需要换掉的减震弹簧,调和釜上的侧部吊耳方便利用吊装机构将调和釜吊起,方便实现减震弹簧的更换;该装置通过直形搅拌叶和斜形搅拌叶实现搅拌,优化混合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润滑油生产用调和釜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盖体,11、进油口,12、添加剂进料口,13、机架,14、减速机,15、伺服电机,16、端部吊耳,17、上连接法兰,2、调和釜罐体,21、保温层,22、加热层,23、出料管,24、斜形搅拌叶,25、搅拌轴,26、直形搅拌叶,27、下连接法兰,28、侧部吊耳,29、支耳,291、底板,292、第一中心孔,293、连接板,294、加强板,3、减震装置,31、减震底板,32、缓冲垫,33、减震柱,34、减震弹簧,35、第二中心孔,36、螺母,4、支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种润滑油生产用调和釜,包括调和釜罐体2以及调和釜罐体2顶端的盖体1,盖体1上设有对称的两个端部吊耳16,盖体1上中心处设有机架13,机架13的顶端设有减速机14,减速机14的上端设有伺服电机15,减速机14的底端与搅拌轴25连接,搅拌轴25伸入到调和釜罐体2内,搅拌轴25上设有直形搅拌叶26,搅拌轴25的底端设有斜形搅拌叶24;调和釜罐体2的外侧靠近上端处设有支耳29,支耳29包括底板291,底板291上设有第一中心孔292,支耳29的下方设有减震装置3,减震装置3包括减震底板31,减震底板31上设有减震柱33,减震柱33上套放有减震弹簧34,减震柱33的顶端贯穿底板291,减震底板31的下端面上设有缓冲垫32,减震底板31上设有第二中心孔35;支耳29的上方隔空对应设有侧部吊耳28。本实施例中,盖体1上的一侧设有进油口11,盖体1上的另一侧设有添加剂进料口12;调和釜罐体2的底端设有出料管23,出料管23上设有阀门。本实施例中,盖体1的底端设有上连接法兰17,调和釜罐体2的顶端设有下连接法兰27,上连接法兰17、下连接法兰27通过螺栓紧密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中心孔292与第二中心孔35上、下隔空对应设置。本实施例中,减震柱33的顶端贯穿底板291后由螺母36紧固。本实施例中,底板291的一侧设有连接板293,连接板293的两侧与底板291之间设有加强板294。本实施例中,调和釜罐体2的侧面的壳体包括加热层22,加热层22的外侧设有保温层21。本实施例中,直形搅拌叶26为上、中、下间隔设置的三组,上、下两组直形搅拌叶26比处于中间的直形搅拌叶26长;每组直形搅拌叶26包括均匀排布于搅拌轴25外的三个同一平面内的直形搅拌叶26;斜形搅拌叶24为均匀排布于搅拌轴25外的三个。本实施例中,支耳29通过螺栓贯穿第一中心孔292、第二中心孔35后固定于支板4上。具体工作原理,需要加工搅拌润滑油时,通过进油口11注入基础油,并通过添加剂进料口12将添加剂加入到调和釜罐体2内,启动伺服电机15进行搅拌,直形搅拌叶26、斜形搅拌叶24可以共同作用优化搅拌调和效果,加热层22具体为通过电热丝加热,满足调和搅拌要求,支耳29与支板4之间加装减震装置3可以起到减震降噪的作用,另外可以对调和釜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有助于延长调和装置的使用寿命;当减震弹簧34由于长时间按压失去回复力时,可以将减震弹簧34更换,更换时,使用吊装机构通过侧部吊耳28将调和釜罐体2吊起,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润滑油生产用调和釜,包括调和釜罐体以及调和釜罐体顶端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上设有对称的两个端部吊耳,所述盖体上中心处设有机架,所述机架的顶端设有减速机,所述减速机的上端设有伺服电机,所述减速机的底端与搅拌轴连接,所述搅拌轴伸入到调和釜罐体内,所述搅拌轴上设有直形搅拌叶,所述搅拌轴的底端设有斜形搅拌叶;所述调和釜罐体的外侧靠近上端处设有支耳,所述支耳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第一中心孔,所述支耳的下方设有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减震底板,所述减震底板上设有减震柱,所述减震柱上套放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柱的顶端贯穿底板,所述减震底板的下端面上设有缓冲垫,所述减震底板上设有第二中心孔;所述支耳的上方隔空对应设有侧部吊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润滑油生产用调和釜,包括调和釜罐体以及调和釜罐体顶端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上设有对称的两个端部吊耳,所述盖体上中心处设有机架,所述机架的顶端设有减速机,所述减速机的上端设有伺服电机,所述减速机的底端与搅拌轴连接,所述搅拌轴伸入到调和釜罐体内,所述搅拌轴上设有直形搅拌叶,所述搅拌轴的底端设有斜形搅拌叶;所述调和釜罐体的外侧靠近上端处设有支耳,所述支耳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第一中心孔,所述支耳的下方设有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减震底板,所述减震底板上设有减震柱,所述减震柱上套放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柱的顶端贯穿底板,所述减震底板的下端面上设有缓冲垫,所述减震底板上设有第二中心孔;所述支耳的上方隔空对应设有侧部吊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润滑油生产用调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上的一侧设有进油口,所述盖体上的另一侧设有添加剂进料口;所述调和釜罐体的底端设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上设有阀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润滑油生产用调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的底端设有上连接法兰,所述调和釜罐体的顶端设有下连接法兰,所述上连接法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书伟王学宇王硕张巧芳王卫攀
申请(专利权)人:道骐纳米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