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商用车叶片式变量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1520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1: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商用车叶片式变量泵,包括泵体、转子、叶片、定位环、变量滑块和变量弹簧,所述泵体上设有进油口、出油口、转子腔,所述转子腔的底部设有下凹的吸油腔和压油腔,转子腔的侧壁上设有与进油口和出油口相错开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变量滑块安装在转子腔内,变量滑块的外周面上设有嵌在第一凹槽内的第一U形部,以及嵌在第二凹槽内的第二U形部,其中第一凹槽与第一U形部之间形成反馈油腔,第二凹槽内与第二U形部之间形成弹簧腔,用于安装变量弹簧;反馈油腔和弹簧腔的位置均偏向吸油腔,在反馈油腔内的油压力或弹簧腔内变量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变量滑块可在转子腔内产生径向移动。这样能提高油泵运行的可靠性。

A vane type variable displacement pump for commercial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商用车叶片式变量泵
本专利技术涉及内燃机润滑系统
,特别涉及一种叶片式变量泵。
技术介绍
乘用车叶片式变排量泵通常采用旋转式滑块结构,滑块绕旋转销转动压缩变量弹簧实现变排量,变量弹簧与进油腔在同一侧,这样布置的好处是结构紧凑,适应的转速范围宽。相比于乘用车,商用车低转速高扭矩,负载更大,因此润滑系统要求的流量更大,压力更高,同时对于可靠性、寿命、功耗也有更高要求,若采用旋转式滑块结构,变量弹簧与进油腔在同一侧会引起进油口湍流,以及变量弹簧受到冲击,会大大降低油泵运行可靠性。因此需要针对商用车特点,开发新的叶片式变排量机油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提高运行可靠性的商用车叶片式变量泵。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商用车叶片式变量泵,包括泵体、转子、叶片、定位环、变量滑块和变量弹簧,所述泵体上设有进油口、出油口、转子腔,所述转子腔的底部设有下凹的吸油腔和压油腔,所述转子腔的侧壁上设有与进油口和出油口相错开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变量滑块安装在所述转子腔内,所述变量滑块的外周面上设有嵌在第一凹槽内的第一U形部,以及嵌在第二凹槽内的第二U形部,其中第一凹槽与第一U形部之间形成反馈油腔,第二凹槽内与第二U形部之间形成弹簧腔,用于安装变量弹簧;所述反馈油腔和弹簧腔的位置均偏向吸油腔,在反馈油腔内的油压力或弹簧腔内变量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所述变量滑块可在转子腔内产生径向移动。上述技术方案中,油泵采用了滑动式变量滑块结构,在反馈油腔内油压作用下,变量滑块会压缩变量弹簧做直线运动,从而改变油泵排量。变量弹簧的位置与进油口和出油口相错开,这样就避免了流量对变量弹簧的冲击,增加了油泵的可靠性。另外,反馈油腔与变量弹簧的位置均偏向吸油腔一侧,不与变量滑块、转子中心连线在一条直线上,这样可以尽量减小内部油压阻力,减小对变量滑块移动的影响。进一步地,所述压油腔朝向进油方向的一端向封油区延伸形成一个三角形泄油槽。采用这种结构,可以让两叶片之间容积在进入压油腔之前,提前与压油腔逐渐接通,避免了高压油的快速冲击。进一步地,第二U形部上设有用于连通弹簧腔和转子腔的斜油槽或斜油孔。由于变量弹簧在压缩过程中,弹簧腔的容积会变小,渗入到弹簧腔内的油液受压后会产生阻力,因此在第二U形部上设置联通弹簧腔与转子腔的排油槽,及时将弹簧腔内的油压排出。进一步地,所述变量滑块的两个端面对应进油口和出油口的位置均设有凹槽。由于商用车油泵流量大,在变量滑块进出油位置增加下沉凹槽,能够增大过流面积,从而能够降低流速,减少气蚀风险。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叶片式变量泵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变量滑块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右向视图;附图标记为:1——泵体2——转子3——叶片4——定位环5——变量滑块6——变量弹簧7——反馈油腔1a——进油口1b——出油口1c——吸油腔1d——压油腔1e——泄油槽5a——第一U形部5b——第二U形部5c——斜油槽5d——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所述术语的具体含义。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是:一种商用车叶片式变量泵,包括泵体1、转子2、叶片3、定位环4、变量滑块5和变量弹簧6,所述泵体1上设有进油口1a、出油口1b、转子腔,在转子腔的底部设有下凹的吸油腔1c和压油腔1d,压油腔1d朝向进油方向的一端向封油区延伸形成一个三角形泄油槽1e,转子腔的侧壁上设有与进油口1a和出油口1b相错开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变量滑块5安装在所述转子腔内,所述变量滑块5的外周面上设有嵌在第一凹槽内的第一U形部5a,以及嵌在第二凹槽内的第二U形部5b,其中第一凹槽与第一U形部5a之间形成反馈油腔7,第二凹槽内与第二U形部5b之间形成弹簧腔,用于安装变量弹簧6,第二U形部5b上设有用于连通弹簧腔和转子腔的斜油槽5c或斜油孔;所述反馈油腔7和弹簧腔的位置均偏向吸油腔1c,在反馈油腔7内的油压力或弹簧腔内变量弹簧6的弹力作用下,所述变量滑块5可在转子腔内产生径向移动,变量滑块5的两个端面对应进油口1a和出油口1b的位置均设有凹槽5d。上述实施例中,油泵采用了滑动式变量滑块结构,在反馈油腔7内油压作用下,变量滑块5会压缩变量弹簧6做直线运动,从而改变油泵排量。变量弹簧6的位置与进油口和出油口相错开,这样就避免了流量对变量弹簧6的冲击,增加了油泵的可靠性。另外,反馈油腔7与变量弹簧6的位置均偏向吸油腔1c一侧,不与变量滑块、转子中心连线在一条直线上,这样可以尽量减小内部油压阻力,减小对变量滑块5移动的影响。上述实施例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为了让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更方便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改进之处,本专利技术的一些附图和描述已经被简化,并且为了清楚起见,本申请文件还省略了一些其它元素,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意识到这些省略的元素也可构成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商用车叶片式变量泵,包括泵体(1)、转子(2)、叶片(3)、定位环(4)、变量滑块(5)和变量弹簧(6),所述泵体(1)上设有进油口(1a)、出油口(1b)、转子腔,所述转子腔的底部设有下凹的吸油腔(1c)和压油腔(1d),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腔的侧壁上设有与进油口(1a)和出油口(1b)相错开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变量滑块(5)安装在所述转子腔内,所述变量滑块(5)的外周面上设有嵌在第一凹槽内的第一U形部(5a),以及嵌在第二凹槽内的第二U形部(5b),其中第一凹槽与第一U形部(5a)之间形成反馈油腔(7),第二凹槽内与第二U形部(5b)之间形成弹簧腔,用于安装变量弹簧(6);所述反馈油腔(7)和和弹簧腔的位置均偏向吸油腔(1c),在反馈油腔(7)内的油压力或弹簧腔内变量弹簧(6)的弹力作用下,所述变量滑块(6)可在转子腔内产生径向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商用车叶片式变量泵,包括泵体(1)、转子(2)、叶片(3)、定位环(4)、变量滑块(5)和变量弹簧(6),所述泵体(1)上设有进油口(1a)、出油口(1b)、转子腔,所述转子腔的底部设有下凹的吸油腔(1c)和压油腔(1d),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腔的侧壁上设有与进油口(1a)和出油口(1b)相错开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变量滑块(5)安装在所述转子腔内,所述变量滑块(5)的外周面上设有嵌在第一凹槽内的第一U形部(5a),以及嵌在第二凹槽内的第二U形部(5b),其中第一凹槽与第一U形部(5a)之间形成反馈油腔(7),第二凹槽内与第二U形部(5b)之间形成弹簧腔,用于安装变量弹簧(6);所述反馈油腔(7)和和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彪许仲秋刘光明佘笑梅阳雪冰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机油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