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少华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垂钓的新型带尾翼鱼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1269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垂钓的新型带尾翼鱼钩装置。其技术方案是:分为鱼钩主体和尾翼两个主要部分,所述鱼钩主体是弯钩单柱铁质体,所述尾翼设置在钩柄的末端,且所述尾翼带有迎击水的迎击面,钩柄的中心线垂直于尾翼的迎水面,尾翼的重心处于钩柄的下方,牵引鱼钩的鱼线固定点位于靠近尾翼与钩柄结合处,使得牵引鱼线受力方向与鱼钩弯部的弧形处于同一平面位置上,使得钩尖处于整个鱼钩的上方。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带有尾翼鱼钩原理设计生产的鱼钩,通过一年多时间的户外池塘河流垂钓检验,具备灵敏度高、中鱼率高,刺中跑鱼少,刺中鱼嘴上唇几率极大,鱼钩挂的牢的特点。

A new type of hook with tail for fish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垂钓的新型带尾翼鱼钩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休闲垂钓、渔业消费领域用的鱼钩,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垂钓的新型带尾翼鱼钩装置。
技术介绍
垂钓活动,历史悠久,受到各国人们的喜爱。近年来,尤其以我国台湾技术的台钓为之盛行,涌现出许多大型全国比赛,众多职业钓手,垂钓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垂钓是利用鱼竿将受鱼线牵引的鱼钩,鱼钩的作用是附着饵料,在鱼儿吞食时,杨杆带动收拉紧鱼线(术语:刺鱼),带动鱼钩利用尖锐的钩尖刺入鱼嘴部位,利用拴在鱼钩柄部上的鱼线,控制鱼体,获得渔获。如何高效获得渔获,人们技术了众多类型鱼钩,有关钩尖、钩门、钩柄、钩弯的设计很多。但是,一个极少被人很少注意到的环节,鱼儿在吞食挂饵鱼钩时,鱼钩绝大多数处于近于水平状态,此时采取杨杆刺鱼,鱼钩出现整体沿着鱼线退出鱼嘴的动作,同时在回退的过程中随着鱼线向上拉紧,钩尖朝上直立刺入鱼嘴,俘获渔获;现有这种垂钓设计方案,难免出现吃口很深但未刺中,或刺中不牢脱钩跑鱼的情况,参照附图18。但是,本技术提供一种如果刺鱼初期的鱼钩受力后退同时,鱼钩钩尖迅速贴近鱼嘴的方案,那将极大地提高刺中鱼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垂钓鱼钩,刺鱼过程中存在鱼钩在鱼嘴中产生后退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垂钓的新型带尾翼鱼钩装置,受鱼线牵引力作用下,鱼钩整体后退同时向鱼嘴内壁主动贴近,钩尖迅速刺入鱼嘴内壁,实现较之以前鱼钩更有效的获得渔获。本技术提到的一种用于垂钓的新型带尾翼鱼钩装置,其技术方案是:分为鱼钩主体和尾翼(4)两个主要部分,所述鱼钩主体是弯钩单柱铁质体,由钩尖(1)、钩弯(2)、鱼线固定点(3)和钩柄(5)组成,钩弯(2)的末端设有钩尖(1),另一端连接钩柄(5);所述尾翼(4)设置在钩柄(5)的末端,且所述尾翼(4)带有迎击水的迎击面,钩柄(5)的中心线垂直于尾翼(4)的迎水面,尾翼(4)的重心处于钩柄(5)的下方,牵引鱼钩的鱼线固定点(3)位于靠近尾翼(4)与钩柄(5)结合处,使得牵引鱼线受力方向与鱼钩弯部的弧形处于同一平面位置上,使得钩尖(1)处于整个鱼钩的上方。优选的,上述尾翼(4)带有迎击水的迎击面,所述迎击面为弧形迎水面。优选的,上述弧形迎水面采用内凹弧形迎水面或外凸弧形迎水面。优选的,上述尾翼(4)的迎击面采用直面迎水面。优选的,上述尾翼(4)的迎击面采用曲卷柔性尾翼。优选的,上述尾翼(4)的迎击面采用鱼尾形柔性尾翼。本技术提到的一种用于垂钓的新型带尾翼鱼钩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过程:鱼钩在垂钓刺鱼过程中,安装在鱼钩尾部的尾翼迎水面,鱼线拉力和受到水流体反作用双重作用下,鱼钩向上运动的同时,鱼钩整体向鱼钩弯部方向移动,在垂钓鱼儿吞食鱼钩的过程中,绝大多数是以鱼钩弯部作为先导部分吸入口,而刺鱼过程中,带尾翼鱼钩会随着鱼线刺鱼拉力向上移动的同时向鱼口内壁迅速贴近移动,钩尖会缩短刺中鱼嘴的时间,提高有效刺中鱼嘴的概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透明容器内,进行可视可重复试验中,在模仿刺鱼动作的拉紧鱼线过程中,鱼钩整体在提升同时,向钩弯方向作垂直于鱼线拉力作整体移动,鱼线受力越大鱼钩移动速度越快;该带有尾翼鱼钩原理设计生产的鱼钩,通过一年多时间的户外池塘河流垂钓检验,具备灵敏度高、中鱼率高,刺中跑鱼少(很少出现),刺中鱼嘴上唇几率极大,鱼钩挂的牢的特点。附图说明附图1是带有尾翼鱼钩示意图;附图2是内凹弧形迎水面示意图;附图3是外凸弧形迎水面示意图;附图4是外凸弧形迎水面的俯视图;附图5是外凸弧形迎水面的右视图;附图6是直面形迎水面示意图;附图7是直面形迎水面的俯视图;附图8是直面形迎水面的侧视图;附图9是曲卷柔性尾翼的示意图;附图10是曲卷柔性尾翼的俯视图;附图11是曲卷柔性尾翼的侧视图;附图12是曲卷柔性尾翼的等待刺鱼状态的A-A结构示意图;附图13是曲卷柔性尾翼的刺鱼拉力状态的A-A结构示意图;附图14是鱼尾形柔性尾翼鱼钩的示意图;附图15是鱼尾形柔性尾翼的俯视图附图16是鱼尾形柔性尾翼的侧视图;附图17是带尾翼鱼钩刺鱼状态示意图;附图18是传统鱼钩刺鱼状态示意图;上图中:钩尖1、钩弯2、鱼线固定点3、尾翼4、钩柄5、弧形迎水面6、平面迎水面7、曲卷柔性尾翼8、柔性迎水面9、鱼尾形柔性尾翼迎水面10、鱼尾形柔性尾翼11、鱼线12。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参照附图1、2和6,本技术提到的一种用于垂钓的新型带尾翼鱼钩装置,分为鱼钩主体和尾翼4两个主要部分,所述鱼钩主体是弯钩单柱铁质体,由钩尖1、钩弯2、鱼线固定点3和钩柄5组成,钩弯2的末端设有钩尖1,另一端连接钩柄5;所述尾翼4设置在钩柄5的末端,且所述尾翼4带有迎击水的迎击面,钩柄5的中心线垂直于尾翼4的迎水面,尾翼4的重心处于钩柄5的下方,牵引鱼钩的鱼线固定点3位于靠近尾翼4与钩柄5结合处,使得牵引鱼线受力方向与鱼钩弯部的弧形处于同一平面位置上,使得钩尖1处于整个鱼钩的上方。在水中鱼钩受鱼线牵引力作用下,尾翼上产生垂直于鱼线拉力的反作用力,并同时推动鱼钩整体做垂直于鱼线拉力方向的移动,鱼线拉力越大,鱼钩垂直于鱼线拉方向上的位置移动速度越快。其中,尾翼4带有迎击水的迎击面,所述迎击面为弧形迎水面,所述弧形迎水面采用内凹弧形迎水面,具体参照附图2,或者弧形迎水面采用外凸弧形迎水面,具体参照附图3,其中,弧形迎水面6垂直于鱼钩的钩弯平面,具体参照附图4和5。另外,鱼线固定点3的设置,使得鱼钩在水中受鱼线牵引力作用下,尾翼体上迎击水体的平面,产生垂直于鱼线拉力的反作用力,推动的鱼钩整体做垂直于鱼线拉力方向的位置移动,鱼线拉力越大,鱼钩垂直于鱼线拉力方向的位置移动速度越快。需要说明的是:鱼钩尾翼体包含且不限于利用金属、非金属、硬性、软性材料制造,所述的钩柄与尾翼的连结方式,包含且不限于固定连接(硬连接)、非固定连接(软连接),所述的钩柄与尾翼的固定连接方式,包含且不限于铸造、焊接、注塑、一体成型、立体打印、粘接,所述的钩柄与尾翼的非固定连接方式,包含且不限于铰链连接、环扣连接、弹性连接。本技术的一种用于垂钓的新型带尾翼鱼钩装置,在垂钓刺鱼过程中,由于迎水面作用反推动鱼钩向鱼钩弯部方向移动。其工作原理是:本技术使得鱼钩在垂钓刺鱼过程中,安装在鱼钩尾部的尾翼迎水面,鱼线拉力和受到水流体反作用双重作用下,鱼钩向上运动的同时,鱼钩整体向鱼钩弯部方向移动,在实际垂钓鱼儿吞食过程中,绝大多数是以鱼钩弯部作为先导部分吸入口,而刺鱼过程中,本技术涉及的鱼钩会随着鱼线拉力作用下,钩尖快速移动贴近鱼嘴上体,从而更有效刺中鱼嘴,获得更多渔获。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垂钓的新型带尾翼鱼钩装置,其特征是:分为鱼钩主体和尾翼(4)两个主要部分,所述鱼钩主体是弯钩单柱铁质体,由钩尖(1)、钩弯(2)、鱼线固定点(3)和钩柄(5)组成,钩弯(2)的末端设有钩尖(1),另一端连接钩柄(5);所述尾翼(4)设置在钩柄(5)的末端,且所述尾翼(4)带有迎击水的迎击面,钩柄(5)的中心线垂直于尾翼(4)的迎水面,尾翼(4)的重心处于钩柄(5)的下方,牵引鱼钩的鱼线固定点(3)位于靠近尾翼(4)与钩柄(5)结合处,使得牵引鱼线受力方向与鱼钩弯部的弧形处于同一平面位置上,使得钩尖(1)处于整个鱼钩的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垂钓的新型带尾翼鱼钩装置,其特征是:分为鱼钩主体和尾翼(4)两个主要部分,所述鱼钩主体是弯钩单柱铁质体,由钩尖(1)、钩弯(2)、鱼线固定点(3)和钩柄(5)组成,钩弯(2)的末端设有钩尖(1),另一端连接钩柄(5);所述尾翼(4)设置在钩柄(5)的末端,且所述尾翼(4)带有迎击水的迎击面,钩柄(5)的中心线垂直于尾翼(4)的迎水面,尾翼(4)的重心处于钩柄(5)的下方,牵引鱼钩的鱼线固定点(3)位于靠近尾翼(4)与钩柄(5)结合处,使得牵引鱼线受力方向与鱼钩弯部的弧形处于同一平面位置上,使得钩尖(1)处于整个鱼钩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垂钓的新型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少华张凯琪张凯琳
申请(专利权)人:张少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