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丽琼专利>正文

一种中药丹参种植用浇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11232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药丹参种植用浇灌系统,包括行走轨及浇灌车,所述浇灌车包括容水仓及取水管线,所述取水管线包括手摇泵、内压容器及浇灌管;所述浇灌管包括前端设置有喷头的刚性管,所述刚性管上还串联有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用于实现刚性管的通、断控制;第三管段整体为柔性管或局部为柔性管;第一管段的入口端与第二管段的出口端之间的管路上还串联有单向阀,单向阀的导通方向为允许流体由手摇泵流至内压容器中;所述第三管段的入口端位于内压容器的底部;内压容器的顶部还安装有排空管,所述排空管上还串联有用于控制排空管通、断的第二控制阀。本浇灌系统使用灵活、可实现底面水浇灌和叶面水肥浇灌、便于实现地面均匀浇灌。

A irrigation system for Salvia miltiorrhiza plan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药丹参种植用浇灌系统
本技术涉及农业灌溉
,特别是涉及一种中药丹参种植用浇灌系统。
技术介绍
丹参,双子叶植物,唇形科鼠尾草属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根肥厚,外朱红色,内白色,肉质,叶常为奇数羽状复叶,顶生或腋生总状花序;苞片披针形,花萼钟形,带紫色,花冠紫蓝色,花柱远外伸,小坚果黑色,椭圆形,4-8月开花,花后见果。分布中国安徽、山西、河北、四川、江苏等地。此外,湖北、甘肃、辽宁、陕西、山东、浙江、河南、江西等地。日本也有分布。丹参根入药,为一种重要的中药:含丹参酮,为强壮性通经剂,有祛瘀、生新、活血、调经等效用,主治子宫出血,月经不调,血瘀,腹痛,经痛,经闭,庙痛。对治疗冠心病有良好效果。此外亦治神经性衰弱失眠,关节痛,贫血,乳腺炎,淋巴腺炎,关节炎,疮疖痛肿,丹毒,急慢性肝炎,肾孟肾炎,跌打损伤,晚期血吸虫病肝脾肿大,癫癎。外用又可洗漆疮。现目前,获得中药丹参的主要途径为人工种植丹参。然而,丹参种植区别于传统农作物种植,在科学化水肥浇灌上有较为明显的区别:针对土壤相对湿度,在相对湿度为百分之40左右时一般能够获得最大的丹参产量,但丹参品质(活性成分)最高时的土壤相对湿度为百分之20左右。故现有技术中,在丹参整个生长周期中,需要根据具体生长周期的不同调整土壤相对湿度,以在丹参产量和品质上获得平衡。现有浇灌装置不能很好的适用于丹参种植过程中对浇灌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提出的现有浇灌装置不能很好的适用于丹参种植过程中对浇灌的要求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中药丹参种植用浇灌系统。本浇灌系统使用灵活、可实现底面水浇灌和叶面水肥浇灌、便于实现地面均匀浇灌。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中药丹参种植用浇灌系统通过以下技术要点来解决问题:一种中药丹参种植用浇灌系统,包括用于铺设在丹参种植土地上的行走轨及可在所述行走轨上行走的浇灌车,所述浇灌车包括容水仓及取水管线,所述取水管线包括手摇泵、内压容器及浇灌管,所述手摇泵的入口端通过第一管段与容水仓的内部空间连通,所述手摇泵的出口端通过第二管段与内压容器的内部空间相连,所述内压容器的内部空间通过第三管段与浇灌管的入口端相连;所述浇灌管包括前端设置有喷头的刚性管,所述刚性管上还串联有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用于实现刚性管的通、断控制;所述第三管段整体为柔性管或局部为柔性管;所述第一管段的入口端与第二管段的出口端之间的管路上还串联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导通方向为允许流体由手摇泵流至内压容器中;所述第三管段的入口端位于内压容器的底部;内压容器的顶部还安装有排空管,所述排空管上还串联有用于控制排空管通、断的第二控制阀。本方案中,所述浇灌车用于携带浇灌用水体,所述容水仓即为所述浇灌用水体的具体盛水容器。所述取水管线用于抽取所述浇灌用水体:手摇泵作为动力源,内压容器作为水体传递过程中的中间容器,浇灌管作为取水管线的末端,通过喷头输出浇灌用水,第一控制阀控制浇灌管的流体导通状态。本方案在具体运用时,由于内压容器上设置有排空管,且排空管上串联有第二控制阀,这样,可通过排空管及第二控制阀,使得内压容器中能够存储一定量的气体同时气体体积可调。由于包括所述单向阀及第一控制阀,针对内压容器,在输入内压容器的水体流量与输出内压容器的水体流量不等时,内压容器中的通过其内气体压缩和膨胀,使得内压容器不仅具有一定的水体暂存能力,同时能够在气体压力下实现水体由浇灌管强制输出。这样,采用以上方案,由于浇灌管为刚性管,如采用钢管,使得刚性管本身具有刚度以拨开呈簇生长的丹参植株,使得喷头能够直接输出水体至地表上,达到避免由于地表浇水不均匀导致的土壤湿度局部不可控的情况出现;设置为第三管段包括柔性管,这样,便于根据具体浇灌点位置,匹配喷头位置,使得本系统不仅可实现地表精确浇灌,同时能够实现叶面水肥浇灌;设置为包括所述行走轨,可使得浇灌车便于在种植土地上移动,使得本方案具有移动灵活的特点;设置为包括所述内压容器、相应动力源为手摇泵,在具体运用时,如上所述,由于内压容器中具有体积可调的气柱,使得所述内压容器具备流体流量缓冲功能,这样,当施加在手摇泵上的驱动力波动时,亦可使得浇灌管具有相对均匀的流体输出,以便于土壤湿度精确控制。综上,本方案提供了一种使用灵活、可实现底面水浇灌和叶面水肥浇灌、便于实现地面均匀浇灌的技术方案。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为便于浇灌车在种植土地上灵活运动,设置为:所述容水仓的外形呈纺锤体状,还包括安装在容水仓底部的行走轮,在容水仓通过所述行走轮在行走轨上移动时,且容水仓两端的尖端分别为容水仓的前端和后端;还包括固定于容水仓上方的顶板,所述顶板朝下的投影全部落在容水仓上;所述手摇泵、内压容器均安装在顶板上。本方案中,所述容水仓的形状设计,旨在使得容水仓的侧面外形具有拨开呈簇生长的丹参植株,便于浇灌车在种植土地中穿梭,同时保护丹参植株。本方案中提供的手摇泵、内压容器的具体安装形式,亦旨在尽可能避免手摇泵、内压容器、顶板等对浇灌车行动造成影响。为方便推动或拉动浇灌车行走,设置为:还包括下端与顶板固定连接的推杆。为实现能够根据具体浇灌位置要求,使得浇灌管入口端悬空的第三管段尽可能短,以保护丹参植株以及便于转移浇灌管位置,设置为:还包括用于收纳第三管段上柔性管段的绕卷轮,所述绕卷轮用于缠绕所述柔性管段。作为具体的实现方式,设置为:还包括与所述绕卷轮同轴的涡卷弹簧,还包括轮架,所述绕卷轮架设在轮架上,且涡卷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绕卷轮及轮架固定连接。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采用本方案,虽然存在绕卷轮一侧释放第三管段,一侧收卷第三管段的情况,但由于内压容器与绕卷轮的相对位置是固定的,故应当理解为内压容器与绕卷轮之间的第三管段是不会对丹参植株及浇灌管拖动造成影响的。为方便判断内压容器中气体的量,设置为:还包括设置在内压容器上的液位计。作为行走轨的具体实现方式,所述行走轨由铺设在种植土地上的砖块形成。本方案中,利用砖块支撑浇灌车上的行走轮,比尽可能避免泥土对浇灌车行走的影响。作为行走轨的具体实现方式,所述行走轨为可收卷的带状垫片。本方案中,由于行走轨可收卷,故可根据具体的浇灌车行走路线进行铺设,故本方案不仅可能避免泥土对浇灌车行走的影响,同时具有行走轨利用率高的特点。作为行走轨的具体实现方式,所述垫片为橡胶垫。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以上方案,由于浇灌管为刚性管,如采用钢管,使得刚性管本身具有刚度以拨开呈簇生长的丹参植株,使得喷头能够直接输出水体至地表上,达到避免由于地表浇水不均匀导致的土壤湿度局部不可控的情况出现;设置为第三管段包括柔性管,这样,便于根据具体浇灌点位置,匹配喷头位置,使得本系统不仅可实现地表精确浇灌,同时能够实现叶面水肥浇灌;设置为包括所述行走轨,可使得浇灌车便于在种植土地上移动,使得本方案具有移动灵活的特点;设置为包括所述内压容器、相应动力源为手摇泵,在具体运用时,如上所述,由于内压容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药丹参种植用浇灌系统,包括用于铺设在丹参种植土地上的行走轨(1)及可在所述行走轨(1)上行走的浇灌车,所述浇灌车包括容水仓(2)及取水管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水管线包括手摇泵(4)、内压容器(5)及浇灌管(9),所述手摇泵(4)的入口端通过第一管段(6)与容水仓(2)的内部空间连通,所述手摇泵(4)的出口端通过第二管段(7)与内压容器(5)的内部空间相连,所述内压容器(5)的内部空间通过第三管段(8)与浇灌管(9)的入口端相连;/n所述浇灌管(9)包括前端设置有喷头(12)的刚性管,所述刚性管上还串联有第一控制阀(13),所述第一控制阀(13)用于实现刚性管的通、断控制;/n所述第三管段(8)整体为柔性管或局部为柔性管;/n所述第一管段(6)的入口端与第二管段(7)的出口端之间的管路上还串联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导通方向为允许流体由手摇泵(4)流至内压容器(5)中;/n所述第三管段(8)的入口端位于内压容器(5)的底部;内压容器(5)的顶部还安装有排空管(14),所述排空管(14)上还串联有用于控制排空管(14)通、断的第二控制阀(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药丹参种植用浇灌系统,包括用于铺设在丹参种植土地上的行走轨(1)及可在所述行走轨(1)上行走的浇灌车,所述浇灌车包括容水仓(2)及取水管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水管线包括手摇泵(4)、内压容器(5)及浇灌管(9),所述手摇泵(4)的入口端通过第一管段(6)与容水仓(2)的内部空间连通,所述手摇泵(4)的出口端通过第二管段(7)与内压容器(5)的内部空间相连,所述内压容器(5)的内部空间通过第三管段(8)与浇灌管(9)的入口端相连;
所述浇灌管(9)包括前端设置有喷头(12)的刚性管,所述刚性管上还串联有第一控制阀(13),所述第一控制阀(13)用于实现刚性管的通、断控制;
所述第三管段(8)整体为柔性管或局部为柔性管;
所述第一管段(6)的入口端与第二管段(7)的出口端之间的管路上还串联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导通方向为允许流体由手摇泵(4)流至内压容器(5)中;
所述第三管段(8)的入口端位于内压容器(5)的底部;内压容器(5)的顶部还安装有排空管(14),所述排空管(14)上还串联有用于控制排空管(14)通、断的第二控制阀(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药丹参种植用浇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容水仓(2)的外形呈纺锤体状,还包括安装在容水仓(2)底部的行走轮,在容水仓(2)通过所述行走轮在行走轨(1)上移动时,且容水仓(2)两端的尖端分别为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丽琼
申请(专利权)人:陈丽琼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