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人工指间关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0714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2 22: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仿生人工指间关节,该仿生人工指间关节包括三组近端假体和与之相配合的远端假体;分别对应从掌骨到远节指骨之间的三个关节,可以根据待置换关节的具体位置,选择相应的人工指间关节进行置换,其中可安装在掌骨与近节指骨之间的仿生人工指间关节具有多个自由度,能够允许近节指骨与真实手指一样向任意方向弯折,且该近节指骨向手指内侧弯折时的弯折角度可至90度左右;可安装在中节指骨与近节指骨之间的仿生人工指间关节使得中节指骨向手指内侧弯折时的弯折角度可略大于90度,在各个手指弯折的过程中完全模仿人体手指的性能,且能够保证各个关节上连接强度,防止脱位。

Bionic artificial interphalangeal joi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仿生人工指间关节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用人工关节假体,具体涉及一种仿生人工手指间关节。
技术介绍
人体手骨包括腕骨、掌骨和指骨,其中指骨共14块,拇指为二节,2~5指为三节,由近侧向远侧依次为近节指骨、中节指骨和远节指骨。指骨的近侧端为底,中部为体,远侧端为滑车。远节指骨远侧端无滑车,其掌面有粗糙隆起,称远节指骨粗隆,近节指骨与掌骨相连;因遗传性退化疾病、关节炎等病症可能使得患者手指上关节功能紊乱,还能够进一步造成局部疼痛甚至丧失关节功能;另外,关节脱臼或者关节骨折等受伤也会造成手指上关节功能紊乱,随着伤病的进一步发展,当关节丧失功能后,比较常用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指间关节的置换手术,利用仿生人工指间关节替换人体中丧失功能的关节,从而使得手指恢复基本的功能。手指间关节置换手术应用在临床中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在此过程中用以置换人体手指间关节的人工指间关节也经过了几次更新换代,但是现有技术中的人工指间关节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亟需改进。例如,现有的人工指间关节容易将肌肉肌腱组织卷入到旋转结构中,造成痛感和不适;连接部件的自由度不足,使得术后的手指无法做出常见的动作,仿生性能较差;进一步地,由于自由度不够,人体的肌肉组织仍然会给人工关节施加相应的作用力,从而增大人工关节断裂的风险较大;对于韧带肌肉组织的要求较高,很多老年患者不能手术置换该人工关节假体,而且还存在较大的脱位风险;另外,人体2-5指有3个关节,拇指有两个关节,各个关节的自由度及强度等都各不相同,目前还没有针对不同关节的特定仿生人工假体;由于上述原因,本专利技术人对现有的人工指间关节做了深入研究,以便设计出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新的仿生人工指间关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人进行了锐意研究,设计出一种仿生人工指间关节,该仿生人工指间关节包括三组近端假体和与之相配合的远端假体;分别对应从掌骨到远节指骨之间的三个关节,可以根据待置换关节的具体位置,选择相应的人工指间关节进行置换,其中可安装在掌骨与近节指骨之间的仿生人工指间关节具有多个自由度,能够允许近节指骨与真实手指一样向任意方向弯折,且该近节指骨向手指内侧弯折时的弯折角度可至90度左右;可安装在中节指骨与近节指骨之间的仿生人工指间关节使得中节指骨向手指内侧弯折时的弯折角度可略大于90度,在各个手指弯折的过程中完全模仿人体手指的性能,且能够保证各个关节上连接强度,防止脱位,从而完成本专利技术;具体来说,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仿生人工指间关节,该仿生人工指间关节包括近端假体1和与之相配合的远端假体2;其中,所述近端假体1的近端固定在掌骨或者指骨上,在所述近端假体1的远端上开设有收纳槽3,所述远端假体2的远端固定在指骨上,在所述远端假体2的近端上设置有回转体端头4,在所述收纳槽3和回转体端头4之间设置有碗状垫片5,所述回转体端头4可旋转地固定在所述碗状垫片5中,所述碗状垫片5固定在所述收纳槽3中。其中,所述仿生人工指间关节包括:近端固定在中节指骨上的第一近端假体11和远端固定在远节指骨上的第一远端假体21,在所述第一近端假体11的远端上开设有第一收纳槽31,在所述第一远端假体21的近端上设置有第一回转体端头41,在所述第一收纳槽31和第一回转体端头41之间设置有第一碗状垫片51,所述第一回转体端头41可旋转地固定在所述第一碗状垫片51中,所述第一碗状垫片51可旋转地固定在所述第一收纳槽31中;其中,所述第一回转体端头41和第一碗状垫片51都只能在同一个方向上往复旋转,当所述第一远端假体21在外力作用下相对于第一近端假体11向手指内侧弯折时,所述第一回转体端头41与第一碗状垫片51之间首先相对旋转,旋转到极限位置后,第一远端假体21再受到更大的作用力时所述第一碗状垫片51与第一收纳槽31之间能够相对旋转。其中,在所述第一远端假体21上设置有第一弯折限位挡片61,当所述第一远端假体21在外力作用下相对于第一近端假体11弯折预定角度时,该第一弯折限位挡片61与第一近端假体11抵接,从而限制第一远端假体21继续弯折。其中,所述仿生人工指间关节还包括:近端固定在近节指骨上的第二近端假体12和远端固定在中节指骨上的第二远端假体22,在所述第二近端假体12的远端上开设有第二收纳槽32,在所述第二远端假体22的近端上设置有第二回转体端头42,在所述第二收纳槽32和第二回转体端头42之间设置有第二碗状垫片52,所述第二回转体端头42可旋转地固定在所述第二碗状垫片52中,所述第二碗状垫片52可旋转地固定在所述第二收纳槽32中;其中,所述第二回转体端头42和第二碗状垫片52都只能在同一个方向上往复旋转;当所述第二远端假体22在外力作用下相对于第二近端假体12向手指内侧弯折时,所述第二回转体端头42与第二碗状垫片52之间首先相对旋转,旋转到极限位置后,第二远端假体22再受到更大的作用力时所述第二碗状垫片51与第二收纳槽32之间能够相对旋转。其中,在所述第二远端假体22上设置有第二弯折限位挡片62,当所述第二远端假体22在外力作用下相对于第二近端假体12弯折预定角度时,该第二弯折限位挡片62与第二近端假体12抵接,从而限制第二远端假体22继续弯折。其中,在所述第二远端假体22的近端处设置有弯杆二72,所述第二远端假体22通过该弯杆二72与所述第二回转体端头42相连;优选地,所述弯杆二72朝向手指内侧弯曲;更优选地,所述弯杆二72的弯曲角度为30~45度。其中,在所述第二收纳槽32的壁上,在靠近手指内侧方向上开设有豁槽一81,在所述第二碗状垫片52上,在靠近手指内侧方向上开设有豁槽二82,且当所述第二远端假体22弯折时,所述弯杆二72能够嵌入到所述豁槽一81和豁槽二82内,从而使得第二远端假体22的弯折角度在90度以上。其中,所述仿生人工指间关节还包括:近端固定在掌骨上的第三近端假体13和远端固定在近节指骨上的第三远端假体23,在所述第三近端假体13的远端上开设有第三收纳槽33,在所述第三远端假体23的近端上设置有第三回转体端头43,在所述第三收纳槽33和第三回转体端头43之间设置有第三碗状垫片53,所述第三回转体端头43可旋转地固定在所述第三碗状垫片53中,所述第三碗状垫片53固定在所述第三收纳槽33中;其中,所述第三回转体端头43能够向任意方向旋转,优选地,在所述第三远端假体23的近端处设置有弯杆三73,所述第三远端假体23通过该弯杆三73与所述第三回转体端头43相连;更优选地,所述弯杆三73朝向手指内侧弯曲;所述弯杆三73的弯曲角度为30~45度。其中,在所述第三收纳槽33的壁上,在靠近手指内侧方向上开设有豁槽三83,在所述第三碗状垫片53上,在靠近手指内侧方向上开设有豁槽四84,当所述第三远端假体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仿生人工指间关节,其特征在于,该仿生人工指间关节包括近端假体(1)和与之相配合的远端假体(2);/n其中,所述近端假体(1)的近端固定在掌骨或者指骨上,在所述近端假体(1)的远端上开设有收纳槽(3),/n所述远端假体(2)的远端固定在指骨上,在所述远端假体(2)的近端上设置有回转体端头(4),/n在所述收纳槽(3)和回转体端头(4)之间设置有碗状垫片(5),所述回转体端头(4)可旋转地固定在所述碗状垫片(5)中,所述碗状垫片(5)固定在所述收纳槽(3)中。/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106 CN 20181131466161.一种仿生人工指间关节,其特征在于,该仿生人工指间关节包括近端假体(1)和与之相配合的远端假体(2);
其中,所述近端假体(1)的近端固定在掌骨或者指骨上,在所述近端假体(1)的远端上开设有收纳槽(3),
所述远端假体(2)的远端固定在指骨上,在所述远端假体(2)的近端上设置有回转体端头(4),
在所述收纳槽(3)和回转体端头(4)之间设置有碗状垫片(5),所述回转体端头(4)可旋转地固定在所述碗状垫片(5)中,所述碗状垫片(5)固定在所述收纳槽(3)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人工指间关节,其特征在于,
所述仿生人工指间关节包括:
近端固定在中节指骨上的第一近端假体(11)和远端固定在远节指骨上的第一远端假体(21),
在所述第一近端假体(11)的远端上开设有第一收纳槽(31),
在所述第一远端假体(21)的近端上设置有第一回转体端头(41),
在所述第一收纳槽(31)和第一回转体端头(41)之间设置有第一碗状垫片(51),所述第一回转体端头(41)可旋转地固定在所述第一碗状垫片(51)中,所述第一碗状垫片(51)可旋转地固定在所述第一收纳槽(31)中;
其中,所述第一回转体端头(41)和第一碗状垫片(51)都只能在同一个方向上往复旋转,
当所述第一远端假体(21)在外力作用下相对于第一近端假体(11)向手指内侧弯折时,所述第一回转体端头(41)与第一碗状垫片(51)之间首先相对旋转,旋转到极限位置后,第一远端假体(21)再受到更大的作用力时所述第一碗状垫片(51)与第一收纳槽(31)之间能够相对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仿生人工指间关节,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远端假体(21)上设置有第一弯折限位挡片(61),
当所述第一远端假体(21)在外力作用下相对于第一近端假体(11)弯折预定角度时,该第一弯折限位挡片(61)与第一近端假体(11)抵接,从而限制第一远端假体(21)继续弯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人工指间关节,其特征在于,
所述仿生人工指间关节还包括:
近端固定在近节指骨上的第二近端假体(12)和远端固定在中节指骨上的第二远端假体(22),
在所述第二近端假体(12)的远端上开设有第二收纳槽(32),
在所述第二远端假体(22)的近端上设置有第二回转体端头(42),
在所述第二收纳槽(32)和第二回转体端头(42)之间设置有第二碗状垫片(52),所述第二回转体端头(42)可旋转地固定在所述第二碗状垫片(52)中,所述第二碗状垫片(52)可旋转地固定在所述第二收纳槽(32)中;
其中,所述第二回转体端头(42)和第二碗状垫片(52)都只能在同一个方向上往复旋转;
当所述第二远端假体(22)在外力作用下相对于第二近端假体(12)向手指内侧弯折时,所述第二回转体端头(42)与第二碗状垫片(52)之间首先相对旋转,旋转到极限位置后,第二远端假体(22)再受到更大的作用力时所述第二碗状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红文黄国富董荣华朱天谋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富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