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PIN针组装过程中变形的板端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00070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1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避免PIN针组装过程中变形的板端连接器,包括塑胶壳、PIN针和外壳;所述PIN针包括若干条上PIN针和若干条下PIN针;所述上PIN针插接设置在所述塑胶壳内;相邻的两条所述下PIN针之间设置有连接条;所述下PIN针一体成型设置在所述塑胶壳内;所述塑胶壳本体和所述后座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的顶壁和底壁上设置有第一弹性压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有效避免PIN针在和塑胶壳在进行molding工艺一体成型组装时出现变形的情况。

Plate end connector to avoid deformation during pin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避免PIN针组装过程中变形的板端连接器
本技术属于连接器领域,具体公开了避免PIN针组装过程中变形的板端连接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板端连接器,PIN针本身强度不够,组装过程中受到较大的压力的时候容易变形,影响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可以避免PIN针在组装过程中变形的板端连接器。本技术为实现其技术效果而采用的解决方案为:避免PIN针组装过程中变形的板端连接器,包括塑胶壳、PIN针和外壳;所述塑胶壳包括塑胶壳本体和后座;所述塑胶壳本体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后座设置在所述塑胶壳本体的一端;所述后座设置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与所述安装槽连通;所述PIN针包括若干条上PIN针和若干条下PIN针;任意一条所述上PIN针包括上针条、接触弹片和第一接触端条;所述上针条穿过所述安装口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接触弹片设置在所述上针条的其中一端,并且所述接触弹片位于所述安装槽的末端;所述第一接触端条设置在所述上针条的另一端,并且所述第一接触端条伸出所述后座的另一端;任意一条所述下PIN针包括下针条、接触端头和第二接触端条;所述下针条一体成型设置在所述塑胶壳本体内;若干所述下针条相互平行设置,并且相邻的两条所述下针条之间设置有连接条;所述接触端头设置在所述下针条的一端;所述接触端头设置在所述塑胶壳本体一端的顶部;所述接触端头邻设于所述接触弹片;所述第二接触端条设置在所述下针条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接触端条伸出所述后座的另一端;所述塑胶壳本体和所述后座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的顶壁和底壁上设置有第一弹性压片;所述第一弹性压片对称设置在所述塑胶壳本体另一端的上方和下方。优选地,还包括有后塞;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后塞槽;所述后塞设置在所述后塞槽内,并且所述后塞设置在所述后座的另一端;所述后塞上设置有稳固孔;所述第一接触端条和所述第二接触端条从底部竖直穿过所述稳固孔,并且所述第一接触端条和所述第二接触端条从所述后塞的顶部穿出。优选地,所述后座的顶部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后塞的顶部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固定在所述固定孔内。优选地,所述后座的底部两侧设置有第一连接卡槽和第一连接卡块;所述后塞的底部两侧设置有第二连接卡槽和第二连接卡块;所述第一连接卡块卡设在所述第二连接卡槽内;所述第二连接卡块卡设在所述第一连接卡槽内。优选地,所述后塞槽的两侧壁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后塞的两侧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卡置在所述定位槽内。优选地,所述安装口的两侧壁的顶部设置有限位插槽;所述上PIN针还包括连接片,所述连接片设置在所述上针条与所述第一接触端条之间;所述连接片的两侧设置有倒勾块;所述倒勾块卡置在所述限位插槽内。优选地,所述限位插槽的入口端设置有扩口倒角。优选地,所述外壳的两侧壁设置有第二弹性压片。优选地,所述外壳的底壁设置有第三弹性压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下PIN针之间通过连接条连接成一体,在将下PIN针与塑胶壳进行molding工艺组装的时候,一体式的下PIN针结构强度更高,可以有效抵抗组织工程中产生的压力,避免下PIN针变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板端连接器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外壳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定位槽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板端连接器去外壳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塑胶壳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后塞底部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PIN针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下PIN针示意图。标识说明:1-外壳,11-第一弹性压片,12-后塞槽,13-定位槽,14-第二弹性压片,15-第二弹性压片,2-塑胶壳本体,21-安装槽,3-后座,31-安装口,311-限位插槽,312-扩口倒角,32-固定孔,33-第一连接卡槽,34-第一连接卡块,4-上PIN针,41-上针条,42-接触弹片,43-第一接触端条,44-连接片,45-倒勾块,5-下PIN针,51-下针条,52-接触端头,53-第二接触端条,6-连接条,7-后塞,71-稳固孔,72-第二连接卡槽,73-第二连接卡块,74-定位块,8-连接板,81-固定柱。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在”或“设置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固定连接在”另一个元件时,它可以是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或胶合连接等常见的固定连接方式。请参考图1-8,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公开了避免PIN针组装过程中变形的板端连接器,包括塑胶壳、PIN针和外壳1;所述塑胶壳包括塑胶壳本体2和后座3;所述塑胶壳本体2上设置有安装槽21;所述后座3设置在所述塑胶壳本体2的一端;所述后座3设置有安装口31;所述安装口31与所述安装槽21连通;所述PIN针包括若干条上PIN针4和若干条下PIN针5;任意一条所述上PIN针4包括上针条41、接触弹片42和第一接触端条43;所述上针条41穿过所述安装口31设置在所述安装槽21内;所述接触弹片42设置在所述上针条41的其中一端,并且所述接触弹片42位于所述安装槽21的末端;所述第一接触端条43设置在所述上针条41的另一端,并且所述第一接触端条43伸出所述后座3的另一端;任意一条所述下PIN针5包括下针条51、接触端头52和第二接触端条53;所述下针条51一体成型设置在所述塑胶壳本体2内;若干所述下针条51相互平行设置,并且相邻的两条所述下针条51之间设置有连接条6;所述接触端头52设置在所述下针条51的一端;所述接触端头52设置在所述塑胶壳本体2一端的顶部;所述接触端头52邻设于所述接触弹片42;所述第二接触端条53设置在所述下针条51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接触端条53伸出所述后座3的另一端;所述塑胶壳本体2和所述后座3设置在所述外壳1内;所述外壳1的顶壁和底壁上设置有第一弹性压片11;所述第一弹性压片11对称设置在所述塑胶壳本体2另一端的上方和下方。在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下针条4采用molding成型工艺一体成型设置在所述塑胶壳本体1内。在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板端连接器还包括有后塞7;所述外壳1上设置有后塞槽12;所述后塞7设置在所述后塞槽12内,并且所述后塞7设置在所述后座3的另一端;所述后塞7上设置有稳固孔71;所述第一接触端条43和所述第二接触端条53从底部竖直穿过所述稳固孔71,并且所述第一接触端条43和所述第二接触端条53从所述后塞7的顶部穿出。后塞7可以有效稳固接触端条,避免出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避免PIN针组装过程中变形的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塑胶壳、PIN针和外壳;/n所述塑胶壳包括塑胶壳本体和后座;所述塑胶壳本体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后座设置在所述塑胶壳本体的一端;所述后座设置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与所述安装槽连通;/n所述PIN针包括若干条上PIN针和若干条下PIN针;/n任意一条所述上PIN针包括上针条、接触弹片和第一接触端条;所述上针条穿过所述安装口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接触弹片设置在所述上针条的其中一端,并且所述接触弹片位于所述安装槽的末端;所述第一接触端条设置在所述上针条的另一端,并且所述第一接触端条伸出所述后座的另一端;/n任意一条所述下PIN针包括下针条、接触端头和第二接触端条;所述下针条一体成型设置在所述塑胶壳本体内;若干所述下针条相互平行设置,并且相邻的两条所述下针条之间设置有连接条;所述接触端头设置在所述下针条的一端;所述接触端头设置在所述塑胶壳本体一端的顶部;所述接触端头邻设于所述接触弹片;所述第二接触端条设置在所述下针条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接触端条伸出所述后座的另一端;/n所述塑胶壳本体和所述后座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的顶壁和底壁上设置有第一弹性压片;所述第一弹性压片对称设置在所述塑胶壳本体另一端的上方和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避免PIN针组装过程中变形的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塑胶壳、PIN针和外壳;
所述塑胶壳包括塑胶壳本体和后座;所述塑胶壳本体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后座设置在所述塑胶壳本体的一端;所述后座设置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与所述安装槽连通;
所述PIN针包括若干条上PIN针和若干条下PIN针;
任意一条所述上PIN针包括上针条、接触弹片和第一接触端条;所述上针条穿过所述安装口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接触弹片设置在所述上针条的其中一端,并且所述接触弹片位于所述安装槽的末端;所述第一接触端条设置在所述上针条的另一端,并且所述第一接触端条伸出所述后座的另一端;
任意一条所述下PIN针包括下针条、接触端头和第二接触端条;所述下针条一体成型设置在所述塑胶壳本体内;若干所述下针条相互平行设置,并且相邻的两条所述下针条之间设置有连接条;所述接触端头设置在所述下针条的一端;所述接触端头设置在所述塑胶壳本体一端的顶部;所述接触端头邻设于所述接触弹片;所述第二接触端条设置在所述下针条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接触端条伸出所述后座的另一端;
所述塑胶壳本体和所述后座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的顶壁和底壁上设置有第一弹性压片;所述第一弹性压片对称设置在所述塑胶壳本体另一端的上方和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免PIN针组装过程中变形的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后塞;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后塞槽;所述后塞设置在所述后塞槽内,并且所述后塞设置在所述后座的另一端;所述后塞上设置有稳固孔;所述第一接触端条和所述第二接触端条从底部竖直穿过所述稳固孔,并且所述第一接触端条和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宫搏梁思源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富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