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稳固的板端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0006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1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结构稳固的板端连接器,包括塑胶壳、PIN针和外壳;所述PIN针一体成型设置在所述塑胶壳内;所述塑胶壳上设置有卡槽和固定块;所述下PIN针一体成型设置在所述塑胶壳内,并且所述下PIN针的主体与所述下PIN针的主体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塑胶壳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的顶壁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卡置在所述卡槽内;所述外壳的两侧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块卡置在所述固定孔内;所述外壳的顶壁和底壁上设置有第一弹性压片;所述第一弹性压片对称设置在所述塑胶壳本体另一端的上方和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稳固。

Plate end connector with stabl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结构稳固的板端连接器
本技术属于连接器领域,具体公开了结构稳固的板端连接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部分板端连接器,结构设置上存在有隐患,不够稳固,造成产品使用寿命不长,不利于产品的销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稳固的板端连接器。本技术为实现其技术效果而采用的解决方案为:结构稳固的板端连接器,包括塑胶壳、PIN针和外壳;所述塑胶壳包括塑胶壳本体和后座;所述塑胶壳本体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后座设置在所述塑胶壳本体的一端;所述后座的顶部设置有卡槽;所述后座的两侧设置有固定块;所述PIN针包括上PIN针和下PIN针;所述上PIN针包括上针条、接触弹片和第一接触端条;所述上针条一体成型设置在所述塑胶壳本体内;所述接触弹片设置在所述上针条的一端,并且所述接触弹片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接触弹片凸出于所述塑胶壳本体的顶部;所述第一接触端条设置在所述上针条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接触端条一体成型设置在所述后座内,并且所述第一接触端条的端头从所述后座的底部伸出;所述下PIN针包括下针条、接触端头和第二接触端条;所述下针条一体成型设置在所述塑胶壳本体内,并且所述下针条与所述上针条平行设置;所述接触端头设置在所述下针条的一端,并且所述接触端头设置在所述塑胶壳本体的顶部的其中一端;所述接触端头邻设于所述接触弹片;所述第二接触端条设置在所述下针条的另一端,并且所述第二接触端条的端头从所述后座的底部伸出,并且所述第二接触端条与所述第一接触端条平行设置;所述塑胶壳本体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底部的一端设置有后座槽,所述后座设置在所述后座槽内;所述外壳的顶壁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卡置在所述卡槽内;所述外壳的两侧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块卡置在所述固定孔内;所述外壳的顶壁和底壁上设置有第一弹性压片;所述第一弹性压片对称设置在所述塑胶壳本体另一端的上方和下方。优选地,所述外壳的两侧壁设置有第二弹性压片。优选地,所述外壳的顶壁设置有第三弹性压片。优选地,所述塑胶壳本体上设置有加强槽。优选地,所述后座的顶部设置有避空槽;所述卡槽与所述避空槽连通。优选地,所述上PIN针还包括第一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设置在所述上针条和所述第一接触端条之间;所述第一连接片设置在所述后座内,并且所述第一连接片的顶部裸露在所述避空槽的顶部。优选地,所述下PIN针还包括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二连接片设置在所述下针条和所述第二接触端条之间;所述第二连接片设置在所述后座内,并且所述第二连接片的顶部裸露在所述避空槽的顶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上PIN针与下PIN针均与塑胶壳一体成型设置,并且上针条与下针条平行设置,产品整体呈一体式结构,结构稳固平衡;同时设置有卡块设置在卡槽内,固定块设置在固定孔内,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结构的稳固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板端连接器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外壳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塑胶壳和PIN针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PIN针示意图。标识说明:1-外壳,11-卡块,12-固定孔,13-第一弹性压片,14-第二弹性压片,15-第三弹性压片,2-塑胶壳本体,21-安装槽,22-加强槽,3-后座,31-卡槽,32-固定块,33-避空槽,4-上PIN针,41-上针条,42-接触弹片,43-第一接触端条,44-第一连接片,5-下PIN针,51-下针条,52-接触端头,53-第二接触端条,54-第二连接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在”或“设置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固定连接在”另一个元件时,它可以是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或胶合连接等常见的固定连接方式。请参考图1-4,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公开了结构稳固的板端连接器,包括塑胶壳、PIN针和外壳1;所述塑胶壳包括塑胶壳本体2和后座3;所述塑胶壳本体2上设置有安装槽21;所述后座3设置在所述塑胶壳本体2的一端;所述后座3的顶部设置有卡槽31;所述后座3的两侧设置有固定块32;所述PIN针包括上PIN针4和下PIN针5;所述上PIN针4包括上针条41、接触弹片42和第一接触端条43;所述上针条41一体成型设置在所述塑胶壳本体2内;所述接触弹片42设置在所述上针条41的一端,并且所述接触弹片42设置在所述安装槽21内;所述接触弹片42凸出于所述塑胶壳本体2的顶部;所述第一接触端条43设置在所述上针条41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接触端条43一体成型设置在所述后座3内,并且所述第一接触端条43的端头从所述后座3的底部伸出;所述下PIN针5包括下针条51、接触端头52和第二接触端条53;所述下针条51一体成型设置在所述塑胶壳本体2内,并且所述下针条51与所述上针条41平行设置;所述接触端头52设置在所述下针条51的一端,并且所述接触端头52设置在所述塑胶壳本体2的顶部的其中一端;所述接触端头52邻设于所述接触弹片42;所述第二接触端条53设置在所述下针条51的另一端,并且所述第二接触端条53的端头从所述后座3的底部伸出,并且所述第二接触端条53与所述第一接触端条43平行设置;所述塑胶壳本体2设置在所述外壳1内;所述外壳1底部的一端设置有后座槽,所述后座3设置在所述后座槽内;所述外壳1的顶壁设置有卡块11;所述卡块11卡置在所述卡槽31内;所述外壳1的两侧设置有固定孔12;所述固定块32卡置在所述固定孔12内;所述外壳1的顶壁和底壁上设置有第一弹性压片13;所述第一弹性压片13对称设置在所述塑胶壳本体2另一端的上方和下方。在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上PIN针4和下PIN针5与塑胶壳采用molding成型工艺一体组装成型。在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外壳2的两侧壁设置有第二弹性压片14,所述外壳2的顶壁设置有第三弹性压片15。第一弹性压片13、第二弹性压片14和第三弹性压片15配合,可以方便外接物件的弹性插拔,稳固物件并且不对其造成损伤。在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塑胶壳本体2上设置有加强槽22,不仅可以提高塑胶壳本体2的结构强度,同时还减轻了塑胶壳本体2的重量,使得产品大规模运输更加方便轻松。在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后座3的顶部设置有避空槽33,所述卡槽31与所述避空槽33连通;所述上PIN针4还包括第一连接片44,所述第一连接片44设置在所述上针条41和所述第一接触端条43之间,所述第一连接片44设置在所述后座3内,并且所述第一连接片44的顶部裸露在所述避空槽33的顶部;所述下PIN针5还包括第二连接片54,所述第二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结构稳固的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塑胶壳、PIN针和外壳;/n所述塑胶壳包括塑胶壳本体和后座;所述塑胶壳本体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后座设置在所述塑胶壳本体的一端;所述后座的顶部设置有卡槽;所述后座的两侧设置有固定块;/n所述PIN针包括上PIN针和下PIN针;所述上PIN针包括上针条、接触弹片和第一接触端条;所述上针条一体成型设置在所述塑胶壳本体内;所述接触弹片设置在所述上针条的一端,并且所述接触弹片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接触弹片凸出于所述塑胶壳本体的顶部;所述第一接触端条设置在所述上针条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接触端条一体成型设置在所述后座内,并且所述第一接触端条的端头从所述后座的底部伸出;所述下PIN针包括下针条、接触端头和第二接触端条;所述下针条一体成型设置在所述塑胶壳本体内,并且所述下针条与所述上针条平行设置;所述接触端头设置在所述下针条的一端,并且所述接触端头设置在所述塑胶壳本体的顶部的其中一端;所述接触端头邻设于所述接触弹片;所述第二接触端条设置在所述下针条的另一端,并且所述第二接触端条的端头从所述后座的底部伸出,并且所述第二接触端条与所述第一接触端条平行设置;/n所述塑胶壳本体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底部的一端设置有后座槽,所述后座设置在所述后座槽内;所述外壳的顶壁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卡置在所述卡槽内;所述外壳的两侧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块卡置在所述固定孔内;所述外壳的顶壁和底壁上设置有第一弹性压片;所述第一弹性压片对称设置在所述塑胶壳本体另一端的上方和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结构稳固的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塑胶壳、PIN针和外壳;
所述塑胶壳包括塑胶壳本体和后座;所述塑胶壳本体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后座设置在所述塑胶壳本体的一端;所述后座的顶部设置有卡槽;所述后座的两侧设置有固定块;
所述PIN针包括上PIN针和下PIN针;所述上PIN针包括上针条、接触弹片和第一接触端条;所述上针条一体成型设置在所述塑胶壳本体内;所述接触弹片设置在所述上针条的一端,并且所述接触弹片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接触弹片凸出于所述塑胶壳本体的顶部;所述第一接触端条设置在所述上针条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接触端条一体成型设置在所述后座内,并且所述第一接触端条的端头从所述后座的底部伸出;所述下PIN针包括下针条、接触端头和第二接触端条;所述下针条一体成型设置在所述塑胶壳本体内,并且所述下针条与所述上针条平行设置;所述接触端头设置在所述下针条的一端,并且所述接触端头设置在所述塑胶壳本体的顶部的其中一端;所述接触端头邻设于所述接触弹片;所述第二接触端条设置在所述下针条的另一端,并且所述第二接触端条的端头从所述后座的底部伸出,并且所述第二接触端条与所述第一接触端条平行设置;
所述塑胶壳本体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底部的一端设置有后座槽,所述后座设置在所述后座槽内;所述外壳的顶壁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卡置在所述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宫搏梁思源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富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