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磁芯体、无线充电线圈组件和无线充电装置
本申请涉及无线充电线圈制作的
,尤其涉及一种导磁芯体、无线充电线圈组件和无线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无线充电线圈包括导磁芯体和线材,导磁芯体的两侧边分别具有多个斜槽,每个斜槽的深度不深,斜槽的斜面的一边缘与导磁芯体的侧边位于同一面上,导致线材缠绕于多个斜槽时,线材容易发生滑线的问题,使每一圈线材之间无法维持等间距,进而影响无线充电线圈的充电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导磁芯体、无线充电线圈组件和无线充电装置,解决目前无线充电线圈中的线材容易于导磁芯体上发生滑线,使每一圈线材之间无法维持等间距,以产生无线充电线圈的充电效率不高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导磁芯体,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相对,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相对,并且位于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导磁芯体具有两个绕线部和跨线部,跨线部位于两个绕线部之间,每个绕线部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分别具有间隔设置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磁芯体,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相对,并且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芯体具有两个绕线部和跨线部,所述跨线部位于两个所述绕线部之间,每个所述绕线部的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分别具有间隔设置的多个绕线凹口,每个所述绕线凹口贯穿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导磁芯体,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相对,并且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芯体具有两个绕线部和跨线部,所述跨线部位于两个所述绕线部之间,每个所述绕线部的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分别具有间隔设置的多个绕线凹口,每个所述绕线凹口贯穿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磁芯体,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绕线凹口包括侧壁与两个相对的边壁,所述侧壁位于两个所述边壁之间,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或所述第二侧壁的所述绕线凹口的所述侧壁的任一边缘与对应的所述第一侧壁或所述第二侧壁之间具有间距。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磁芯体,其特征在于,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或所述第二侧壁的所述绕线凹口的所述侧壁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相互垂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磁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跨线部的所述第一表面或所述第二表面具有跨线槽,所述跨线部具有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侧边相对,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互垂直,所述跨线槽贯穿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并且所述跨线槽的延伸方向与靠近所述第一侧边的所述绕线部的所述第二侧壁和靠近所述第二侧边的所述绕线部的所述第一侧壁相交。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磁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跨线槽的中心线通过最靠近所述第一侧边并且位于所述绕线部的所述第二侧壁的所述绕线凹口和最靠近所述第二侧边并且位于所述绕线部的所述第一侧壁的所述绕线凹口。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磁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跨线部的所述第一表面或所述第二表面具有跨线槽,所述跨线部具有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侧边相对,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互垂直,所述跨线槽贯穿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并且所述跨线槽的延伸方向与靠近所述第一侧边的所述绕线部的所述第一侧壁和靠近所述第二侧边的所述绕线部的所述第二侧壁相交。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磁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跨线槽的中心线通过最靠近所述第一侧边并且位于所述绕线部的所述第一侧壁的所述绕线凹口和最靠近所述第二侧边并且位于所述绕线部的所述第二侧壁的所述绕线凹口。
技术研发人员:王帮飞,刘博,王明成,王福强,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