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RUI磁性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1883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4: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感器技术领域,特别一种RUI磁性元件,包括中柱磁芯、两个U型磁芯和气隙介质;通过在中柱磁芯的两端面上设有截面形状为等腰三角形的第一凸起,在U型磁芯的两端部设有垂直于所述U型磁芯的第二方形体长度方向的第二凸起,第二凸起的截面形状为梯形,设置所述第二凸起上的截面形状为梯形的端部的斜面与所述第一凸起上的截面形状为等腰三角形的端部的斜面相适配,从而使磁路长度较短的磁力线上的磁阻变大,使磁路长度较长的磁力线上的磁阻变小,从而使磁路长度较短的磁力线和磁路长度较长的磁力线之间的磁阻差距大幅减小,磁力线分布更加均匀,磁性元件的电磁能效率达到大幅提高。

A magnetic element of Rui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RUI磁性元件
本技术涉及电感器
,特别涉及一种RUI磁性元件。
技术介绍
现有的线圈类电感器件一般是由磁芯配合线圈组成,为了防止磁饱和现象发生,通常是在磁路中设置磁路气隙。根据专利公开号为CN207217212U的专利文献可知,现有技术中存在UUI型组合磁芯,UUI型组合磁芯指包括I型磁芯和两个U型磁性的组合,U型磁芯和I型磁芯接触的配合面设置薄片状的气隙介质。但是由于气隙介质具有一定的厚度,将气隙介质设置在U型磁芯和I型磁芯之间时,需要对I型磁芯所安装于的线圈进行结构上的调整,使线圈与I型磁芯接触的端面的中部设有开槽,开槽用于安装气隙介质,在线圈上进行开槽增加了工艺成本,并且由于原来的UUI型U型磁芯与I型磁芯之间沿I型磁芯中部向两端分布的磁路长度不均匀,但是U型与I型的间隙保持均匀,导致U型和I型之间的磁阻不均匀,导致原来的UUI型磁性元件的电磁能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RUI磁性元件,能够使U型和中柱磁芯之间的磁力线分布均匀。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RUI磁性元件,包括中柱磁芯、两个U型磁芯和气隙介质;所述中柱磁芯包括第一方形体和第一凸起,所述第一方形体的两端面上向外延伸出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在沿第一方形体的长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等腰三角形;所述U型磁芯包括第二方形体和第二凸起,所述第二方形体的两端部沿垂直于第二方形体的长度方向均延伸出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在沿第二方形体的长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梯形,所述第二凸起上的截面形状为梯形的端部的斜面与所述第一凸起上的截面形状为等腰三角形的端部的斜面相适配;两个所述U型磁芯对称分布在所述中柱磁芯的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U型磁芯的开口朝向所述中柱磁芯;所述气隙介质设置在所述中柱磁芯的等腰三角形端部的斜边与所述U型磁芯的梯形端部的斜边之间。进一步的,沿所述中柱磁芯的端部延伸出的等腰三角形端部的斜边与沿所述U型磁芯的端部延伸出的梯形的斜边之间的夹角范围为0.1度至15度。进一步的,所述中柱磁芯的第一方形体沿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将中柱磁芯分开,分开的所述中柱磁芯之间设有气隙,所述中部磁芯的气隙之间设有气隙介质。进一步的,所述气隙介质的材质为PET介质。进一步的,所述U型磁芯的U型开口的宽度大于所述中柱磁芯的长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一种RUI磁性元件中,通过在中柱磁芯的两端面上设有截面形状为等腰三角形的第一凸起,在U型磁芯的两端部设有垂直于所述U型磁芯的第二方形体长度方向的第二凸起,第二凸起的截面形状为梯形,设置所述第二凸起上的截面形状为梯形的端部的斜面与所述第一凸起上的截面形状为等腰三角形的端部的斜面相适配,从而使磁路长度较短的磁力线上的磁阻变大,使磁路长度较长的磁力线上的磁阻变小,从而使磁路长度较短的磁力线和磁路长度较长的磁力线之间的磁阻差距大幅减小,磁力线分布更加均匀,磁性元件的电磁能效率达到大幅提高。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RUI磁性元件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RUI磁性元件的中部磁芯的分解示意图;标号说明:1、中柱磁芯;11、第一方形体;12、第一凸起;2、U型磁芯;21、第二方形体;22、第二凸起;3、气隙介质。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请参照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RUI磁性元件,包括中柱磁芯、两个U型磁芯和气隙介质;所述中柱磁芯包括第一方形体和第一凸起,所述第一方形体的两端面上向外延伸出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在沿第一方形体的长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等腰三角形;所述U型磁芯包括第二方形体和第二凸起,所述第二方形体的两端部沿垂直于第二方形体的长度方向均延伸出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在沿第二方形体的长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梯形,所述第二凸起上的截面形状为梯形的端部的斜面与所述第一凸起上的截面形状为等腰三角形的端部的斜面相适配;两个所述U型磁芯对称分布在所述中柱磁芯的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U型磁芯的开口朝向所述中柱磁芯;所述气隙介质设置在所述中柱磁芯的等腰三角形端部的斜边与所述U型磁芯的梯形端部的斜边之间。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一种RUI磁性元件中,通过在中柱磁芯的两端面上设有截面形状为等腰三角形的第一凸起,在U型磁芯的两端部设有垂直于所述U型磁芯的第二方形体长度方向的第二凸起,第二凸起的截面形状为梯形,设置所述第二凸起上的截面形状为梯形的端部的斜面与所述第一凸起上的截面形状为等腰三角形的端部的斜面相适配,从而使磁路长度较短的磁力线上的磁阻变大,使磁路长度较长的磁力线上的磁阻变小,从而使磁路长度较短的磁力线和磁路长度较长的磁力线之间的磁阻差距大幅减小,磁力线分布更加均匀,磁性元件的电磁能效率达到大幅提高。进一步的,沿所述中柱磁芯的端部延伸出的等腰三角形端部的斜边与沿所述U型磁芯的端部延伸出的梯形的斜边之间的夹角范围为0.1度至15度。从上述描述可知,当中柱磁芯的端部延伸出的等腰三角形端部的斜边与沿所述U型磁芯的端部延伸出的梯形的斜边之间的夹角范围为0.1度至15度时,使不同尺寸大小的磁性元件的U型磁芯与中柱磁芯之间的分布不均匀的磁力线变得分布更加均匀。进一步的,所述中柱磁芯的第一方形体沿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将中柱磁芯分开,分开的所述中柱磁芯之间设有气隙,所述中部磁芯的气隙之间设有气隙介质。从上述描述可知,增加了磁芯元件中的气隙数量,使扩散磁通深入线圈内部的幅度减小,降低电磁损耗且提高电磁转化效率。进一步的,所述气隙介质的材质为PET介质。从上述描述可知,PET介质有很多种厚度,恰好可以根据电路不同的要求设置不同的气隙量,如果没有PET介质的话,那么磁芯组合起来,气隙就成了不可变微气隙量了,则无法达不到生产要求;设置气隙的PET介质能够起到支撑的作用。同时多处气隙可降低损耗。进一步的,所述U型磁芯的U型开口的宽度大于所述中柱磁芯的长度。从上述描述可知,所述U型磁芯的U型开口的宽度大于所述中柱磁芯的长度,在U型磁芯和中柱磁芯进行装配时,两个U型磁芯将中柱磁芯夹持在两个U型磁芯之间,形成一个磁性元件整体,便于磁性元件的装配。请参照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为:一种RUI磁性元件,包括中柱磁芯1、两个U型磁芯2和气隙介质3;所述中柱磁芯1包括第一方形体11和第一凸起12,所述第一方形体11的两端面上向外延伸出第一凸起12,所述第一凸起12在沿第一方形体11的长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等腰三角形;所述中柱磁芯1的第一方形体11沿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将中柱磁芯1分开,分开的所述中柱磁芯1之间设有气隙,所述中部磁芯的气隙之间设有气隙介质3,所述气隙介质3的材质为PET,或者陶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RUI磁性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柱磁芯、两个U型磁芯和气隙介质;/n所述中柱磁芯包括第一方形体和第一凸起,所述第一方形体的两端面上向外延伸出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在沿第一方形体的长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等腰三角形;/n所述U型磁芯包括第二方形体和第二凸起,所述第二方形体的两端部沿垂直于第二方形体的长度方向均延伸出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在沿第二方形体的长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梯形,所述第二凸起上的截面形状为梯形的端部的斜面与所述第一凸起上的截面形状为等腰三角形的端部的斜面相适配;/n两个所述U型磁芯对称分布在所述中柱磁芯的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U型磁芯的开口朝向所述中柱磁芯;/n所述气隙介质设置在所述中柱磁芯的等腰三角形端部的斜边与所述U型磁芯的梯形端部的斜边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RUI磁性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柱磁芯、两个U型磁芯和气隙介质;
所述中柱磁芯包括第一方形体和第一凸起,所述第一方形体的两端面上向外延伸出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在沿第一方形体的长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等腰三角形;
所述U型磁芯包括第二方形体和第二凸起,所述第二方形体的两端部沿垂直于第二方形体的长度方向均延伸出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在沿第二方形体的长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梯形,所述第二凸起上的截面形状为梯形的端部的斜面与所述第一凸起上的截面形状为等腰三角形的端部的斜面相适配;
两个所述U型磁芯对称分布在所述中柱磁芯的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U型磁芯的开口朝向所述中柱磁芯;
所述气隙介质设置在所述中柱磁芯的等腰三角形端部的斜边与所述U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思忠林金城黄文龙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南磁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