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组件及具有该磁性组件的电源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5702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15: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磁性组件及具有该磁性组件的电源模块。该磁性组件包括:磁芯,包括至少一绕线柱;以及绕组,绕设于所述绕线柱的外周;其中,所述绕线柱的外壁开设沿轴向方向贯通的至少一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和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对的所述绕组的内壁围设成供气流流通的风道。外界的气流在第一凹槽中流通时同时带走绕组内部与磁芯内部的热量,使得绕组既可以通过外部进行散热也可以通过内部进行散热,同时增强绕组与磁芯的散热效果,降低绕组与磁芯的温度,即降低了磁性组件的整体温度,进而保证电源模块的可靠、高效运行。

Magnetic component and power module with the magnetic compon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磁性组件及具有该磁性组件的电源模块
本技术涉及电源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磁性组件及具有该磁性组件的电源模块。
技术介绍
在风冷电源系统中,磁性组件的散热主要是从内到外层层散发,然后在表层通过强制吹风把热散走。但由于磁性组件被绕组、绝缘胶布、安规胶布、铁芯等严实包裹,且随着功率的增大,内部热量越来越难导出,会导致局部温度过高,严重的甚至有可能烧毁磁性组件。目前风冷散热中,已经有较多的对热处理的方式,如增加带散热齿的散热片,以增大磁件的散热面积等,但是这样将显著增加磁件的体积和重量,非优化方案;或在绕组内部插入相应的导热片,以期把线圈的热传导到导热片再传到外侧,增强散热能力,此设计在低频工作情况下因涡流效应不明显可行,但在高频情况下,其散热片上额外增加的损耗将变得显著,会带来功率变换器效率的明显降低,同时影响组件内部寄生电容的变化,这可能引起严重的电磁干扰等。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为解决磁性组件散热导致的体积等增加以及电磁干扰的问题,提供一种可以在体积不增加的同时保证散热效果的磁性组件及具有该磁性组件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磁性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磁芯,包括至少一绕线柱;以及/n绕组,绕设于所述绕线柱的外周;/n其中,所述绕线柱的外壁开设沿轴向方向贯通的至少一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和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对的所述绕组的内壁围设成供气流流通的风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性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磁芯,包括至少一绕线柱;以及
绕组,绕设于所述绕线柱的外周;
其中,所述绕线柱的外壁开设沿轴向方向贯通的至少一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和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对的所述绕组的内壁围设成供气流流通的风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组件还包括用于缠绕所述绕组的绕线骨架,所述绕线骨架位于所述绕线柱与所述绕组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骨架具有镂空部,所述镂空部至少部分对应所述第一凹槽,使流过所述第一凹槽中的气流通过所述镂空部与所述绕组接触,以使所述气流同时帮助所述磁芯和所述绕组散热。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磁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组件还包括传热件,所述传热件设置于所述绕线骨架,并至少部分对应所述第一凹槽,所述传热件用于将所述绕组的热量散发至所述第一凹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磁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件位于所述绕线骨架与所述绕组之间,或者,所述传热件位于所述绕线骨架与所述绕线柱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柱包括绕组安装部以及设置于所述绕组安装部两端的磁端板,所述第一凹槽设置于所述绕组安装部及所述磁端板并贯通其间;
所述第一凹槽的径向截面积为所述绕组安装部的径向截面积的5%~3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磁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海军刘新伟刘诗威卢增艺章进法
申请(专利权)人: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