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96470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1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器。该导光板具有本体、多个凹部及多个分光槽,该本体的侧面定义为入光面,该本体的顶面定义为出光面,该多个凹部凹设于该本体的入光面上.该多个分光槽设置于该本体的出光面上并分别与该多个凹部对应设置,每一分光槽与该入光面之间形成有间距,并每一分光槽在靠近该入光面的一侧形成有分光点及由该分光点朝两侧远离入光面延伸以使经由凹部进入的一部分光线形成全反射效果的全反射面。借此,该导光板能够有效地减少两个发光体之间的光暗差,以缩小能量暗区。

Light guide plat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导光板,特别涉及一种能够对一部分光线提供全反射效果以减少光源之间的亮暗差的导光板。
技术介绍
请配合参看图6,现有的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主要以诸如发光二极管(LED)的发光体52作为光源,然后利用导光板50将发光体52发出的光线均匀地分布于整个导光板50上,来为显示面板提供背光模组。然而,由于现有的光源的发光体52呈间隔设置,因此在相邻的两个发光体之间会形成能量暗区,尤其当发光体52发出的光线进入导光板50后,会因光线折射现象而使光线的行进角度变小,由此导致能量暗区加大。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导光板50进行进一步改良,以减少能量暗区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人鉴于现有导光板的能量暗区的问题,经过不断的试验与研究,终于发展出一种可改进现有缺失的本技术。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光板,其能够减少能量暗区的发生,使光源的光能更均匀地分布于整个显示面上,以达到提升显示器的显示效果的目的。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导光板,其包含:本体,该本体的侧面定义为入光面,且该本体的顶面定义为出光面;多个凹部,其凹设于该本体的该入光面上;以及多个分光槽,其设置于该本体的该出光面上并分别与该多个凹部对应设置,每一分光槽与该入光面之间形成有间距,并且每一分光槽在靠近该入光面的一侧形成有分光点及由该分光点朝两侧远离该入光面延伸以使经由所述凹部进入的一部分光线形成全反射效果的全反射面。藉由上述技术手段,本技术可以利用各分光槽上的全反射面,使发光体发出的光线经由本体的入光面进入本体后,一部分光线在抵达对应分光槽的全反射面时,会因全反射原理而发生反射,由此可加大光线的行进角度以使这部分光线更加偏离分光点行进而进入到两个发光体之间的能量暗区。如此,借由这部分反射光线,可以有效地缩小两个发光体之间的能量暗区,从而使发光源发出的光线能够更加均匀地散布于整个本体上,来为显示器提供更好的背光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导光板的局部立体外观图。图2是本技术的导光板的局部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导光板在操作时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显示器的侧视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导光板的另一实施例的局部俯视图。图6是现有的背光模组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涉及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器,请配合参看图1及图2,由图中可看到,本技术的导光板主要包含本体10、多个凹部20及多个分光槽30。将本体10的侧面定义为入光面12,且将本体10的顶面定义为出光面14。多个凹部20凹设于本体10的入光面12上,多个分光槽30设置于本体10的出光面14上并分别与多个凹部20对应设置。每一分光槽30与入光面12之间形成有间距,并且每一分光槽30在靠近入光面12的一侧形成有分光点32及由分光点32朝两侧远离入光面12延伸以使经由凹部20进入的一部分光线形成全反射效果的全反射面34。每一分光槽30的全反射面34为具有曲率的面,较佳地为具有变化曲率的面。借由具有变化曲率的全反射面34,可以精确地控制每个位置处的曲率,使得每一个位置处的光线都能达到全反射效果,从而确保光线能被反射到两个发光体40之间的能量暗区。另外,如图5所示,具有曲率的全反射面34可由多个连续的小平面构成,如此可提高本体10的模具开设时的方便性,进而降低整体的生产成本。此外,每一分光槽30在远离入光面12的一侧形成有凹弧面36。凹弧面36的中央远离入光面12。凹弧面36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全反射面34的相对两端,并且每一分光槽30的最大宽度可大于对应的凹部20的最大宽度。借此,当发光体40发出的光线在通过凹部20进入本体10时,并不会发生如图6向内折射而缩小光线的行进角度,而是保持原本角度或相较于图6会向外展开角度(如图3所示的形式),由此可以利用较大宽度的分光槽30以使光线被有效地反射,从而提高反射光线进入到两个发光体40之间的能量暗区的几率。本体10的入光面12的一侧设置有发光源,由此可构成背光模组。该发光源包含分别对应于本体10的入光面12上的多个凹部20的多个发光体40。每一发光体40可为发光二极管(LED)。又请配合参看图4,导光板的本体10的出光面14的一侧设置有显示面板38,由此可构成显示器。如此,请配合参看图3,当发光体40发出的光线经由本体10的入光面12进入本体10后,一部分光线在抵达分光槽30的全反射面34时,会因全反射原理而发生反射,以朝向本体10的入光面12的方向行进,由此可加大光线的行进角度以使这部分光线更加偏离分光点32行进而进入两个相邻发光体40之间的能量暗区。如此,借由这些反射光线,可以有效地缩小两个发光体40之间的能量暗区,从而使发光源发出的光线能够更均匀地散布于整个本体10上,由此为显示器提供更好的背光效果。另外,当在本体10的出光面14的方向上观看时,每一凹部20呈凹弧形。更详细地说,当每一凹部20具有半圆形截面以使每一发光体40设置于对应的凹部20的半圆形截面的圆心位置时,由发光体40发出的一部分光线在经由入光面12进入本体10时,会直接进入本体10内,并不会发生折射现象。如此,可以避免因折射所导致的光线的行进角度的缩小,进而提升导光板整体的导光效果。再者,由于每一分光槽30在远离入光面12的一侧形成有远离入光面12的凹弧面36,因此当未经全反射面34反射的光线在进入分光槽30后,凹弧面36可以为进入分光槽30内的这部分光线提供类似于凹透镜的散光效果,以使经由凹弧面36进入导光板的本体10的光线会进一步向外发散,从而能使发光体40发出的光线能够更加均匀地分布于整个导光板的本体10上。因此,能够使背光模组的光线更为均匀,由此提升显示器整体的显示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应当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即大凡依据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及本技术的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技术的专利涵盖的范围内。【附图标记列表】10本体12入光面14出光面20凹部30分光槽32分光点34全反射面36凹弧面38显示面板40发光体50导光板52发光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包含:/n本体,所述本体的侧面定义为入光面,且所述本体的顶面定义为出光面;/n多个凹部,其凹设于所述本体的所述入光面上;以及/n多个分光槽,其设置于所述本体的所述出光面上并分别与多个所述凹部对应设置,每一所述分光槽与所述入光面之间形成有间距,并且每一所述分光槽在靠近所述入光面的一侧形成有分光点及由所述分光点朝两侧远离所述入光面延伸以使经由所述凹部进入的一部分光线形成全反射效果的全反射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包含:
本体,所述本体的侧面定义为入光面,且所述本体的顶面定义为出光面;
多个凹部,其凹设于所述本体的所述入光面上;以及
多个分光槽,其设置于所述本体的所述出光面上并分别与多个所述凹部对应设置,每一所述分光槽与所述入光面之间形成有间距,并且每一所述分光槽在靠近所述入光面的一侧形成有分光点及由所述分光点朝两侧远离所述入光面延伸以使经由所述凹部进入的一部分光线形成全反射效果的全反射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分光槽的所述全反射面为具有曲率的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分光槽的所述全反射面为具有变化曲率的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分光槽的所述全反射面由多个连续的小平面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分光槽在远离所述入光面的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宗泽佘贵慧吕阳平赖炯宪黄婕妤李俊贤李晏昌
申请(专利权)人:瑞仪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