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8808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空调机,目的是提供在使换气用管道形成于室内机背面的空调机中,即使在制冷时进行外部空气导入运转且在气管道内产生凝结水也可迅速进行排水处理以无妨碍地继续制冷运转的空调机。其具备使由室内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的空气进行流动的送风机的外罩、在该外罩背面侧配置且可向室内供给室外空气的换气管道,该换气通道在管道中途具有通孔,其可在室外空气中的水分于制冷运转时在管道内凝结的情况下将凝结水排出到管道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换气装置的空调机,特别涉及适于换气风路的结露水处理的空调机的构造。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243108号公报)的图13中记载了现有此类空调机。在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将室外空气中的水分吸附到吸附体7中以用于加湿的构成。另外,在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274727号公报)中记载的结构有,配有从室外机向室内机内输送制冷剂以进行热交换的室内热交换器,在该热交换器两侧设有空间,在一侧的空间内容纳换气装置,同时在其背面上引出换气管道,将连续制冷剂管从另一侧空间引出到室内机的背面,并与在被安装的壁上所开的通到室外的壁孔的位置相对应,将任一配管容纳于在室内机背面下部水平设置的横向较长的容纳部中。当在该容纳部横拉换气管道时,由于从换气装置引出到背面的换气管道马上直角弯曲,所以在该弯曲部上设有连接部件的同时在室内机背面的容纳部内水平横拉,且在从横拉朝向壁孔之处使用半圆形的连接部件。而且,在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3-185179号公报)中记载了以下结构在室内机一端配置换气装置,在室内机背面下部的水平容纳室中水平设置有在两端部设有开口部的换气风路,并在配设从室内机另一端侧通向室外的换气管道的情况下,将换气装置和该换气风路以及换气风路的另一端和通向室外的换气管道用作为连接工具的肘形管连接。而且,制冷剂配管配设于该换气风路和所设置的壁之间。但是,如果在对室内制冷时进行导入外部空气的换气操作,则由于在室内的制冷环境中被冷却的换气管道内部流动有室外空气,所以换气管道内表面有产生凝结水的可能性,而在专利文献1到3中没有考虑这些。虽然凝结量小时也可无妨碍地制冷且能使换气(外部空气导入)的运转继续,但如果因长时间运转而使凝结量增大的话,则滞留的凝结水漫过管道内的小堰和凸部,或是滞留的凝结水的表面由于导入外部空气而产生波纹,亦或凝结到管道的顶面和侧面上的凝结水落下或流下。这时,对于换气管道,由于没对凝结水的处理作任何考虑,所以其一部分成为小水滴并随着导入外部空气流而与导入外部空气一同吹到室内,这样就可能产生弄湿位于导入外部空气的吹出口周围或其下方的地板等室内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在使换气用管道形成于室内机背面的空调机中,即使在制冷时进行外部空气导入运转且在气管道内产生凝结水也可迅速进行排水处理以无妨碍地继续制冷运转的空调机。上述目的通过在具备制冷运转时成为冷却器的室内热交换器、使空气流通到该室内热交换器中的送风机、使由上述室内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的空气进行流动的送风机的外罩、在该外罩背面侧配置且向室内供给室外空气的换气管道的空调机中配备在该换气管道中途设置的通孔来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可提供在室内机背面形成有换气用管道的空调机中,即使在制冷时进行外部空气导入运转且在气管道内产生凝结水也可迅速进行排水处理以无妨碍地继续制冷运转的空调机。附图说明图1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机中的图2所示的室内机上安装有装饰板的状态的A-A剖视图。图2是取下图1中室内机的装饰板的状态的主视图。图3是图1的背面立体图。图4是图3中换气装置的通风管道连接部的放大立体图。图5是用于本专利技术的换气装置用风路的多个第二接合器的外观立体图。图6是用于本专利技术的换气装置用风路的多个第三接合器的外观立体图。图7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第二接合器的通用化的背面立体图。图8是作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具备与基体分体的换气管道的室内机的剖视图。图9是作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方式的具备圆管状换气管道的室内机的剖视图。图10是图9中圆管状换气管道的通孔部分的剖视图。图11是由多个部件来构成圆管状换气管道的实施例的主视图。图12是具有图11中通孔的排水管道的立体图。图中1 室内机2 连续制冷剂管 2a 弯曲部3 热交换4 排水管 5 通风管道6 遥控器7 装饰盖 8 基体9 室内送风机10 热交换室 11 配管室12 换气装置室13 前板 14 容纳部15 换气管道 16 通风开口部 17 背面槽18 换气送风机19 第一接合器 20 第二接合器21 马达 22 接水部 23 换气装置24 吹出管道 25 除菌过滤器 26 控制装置27 显示装置 28 带状物 29 切除部30 第三接合器31 圆管状换气管道 31a 排水部31b 通孔 31c 管道隔热材料 32 压紧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使用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空调机的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10来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空调机。图1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机中的图2所示的室内机上安装有装饰板的状态的A-A剖视图,图2是取下图1中室内机的装饰板的状态的主视图,图3是图1的背面立体图,图4是图3中换气装置的通风管道连接部的放大立体图,图5是用于本专利技术的换气装置用风路的多个第二接合器的外观立体图,图6是用于本专利技术的换气装置用风路的多个第三接合器的外观立体图,图7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第二接合器的共同使用化的背面立体图,图8是作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具备与基体分体的换气管道的室内机的剖视图,图9是作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方式的具备圆管状换气管道的室内机的剖视图,图10是图9中圆管状换气管道的通孔部分的剖视图,图11是由多个部件来构成圆管状换气管道的实施例的主视图,图12是具有图11中通孔的排水管道的立体图。如图1、图2及图3所示,空调机由用连续制冷剂管2连接的室内机1和室外机(未示出)以及室内的热交换器3等一同来构成封闭冷冻循环。其为室内机1设置于壁面、排水管4和换气用通风管道5从室内机1与上述连续制冷剂管2一起通过同一壁孔被引出到室外而进行使用的分体式空调机。运转操作通过遥控器6(远距离操作)进行。与热交换室10内的热交换器3连接的辅助制冷剂管10a从配管室11导出到纵向较长容纳室14b,并朝向其下方的背面下部容纳部14a。该辅助制冷剂管10a容纳于背面下部容纳部14a中并输出,如图3中双点划线所示,与分开准备并连接到室外机上的连续制冷剂管2在背面下部容纳部14a内连接,与室外机一同构成封闭冷冻循环。背面的侧端部容纳部14b与其下方的背面下部容纳部14a连接,该背面下部容纳部14a成为横向配设辅助制冷剂管10a和连续制冷剂管2时的配管容纳部及用于使连续制冷剂管2弯曲的空间。因此,扩大换气装置室12侧的背面下部容纳室14a具有防止在连续制冷剂管弯曲作业时管损坏等的效果。室内机1的整体形状是横向较长,箱体具备前面、侧面及包围上下面的树脂制的装饰盖7和封闭背面的树脂制基体8。在宽度方向的中央配置有上下并排设置了热交换器3和室内送风机9的热交换室10,在该热交换器3的两端具有以右隔板8c及左隔板8b为界线的空间,将一侧空间作为容纳热交换器3的弯管和除湿运转用的调节装置的配管室11,将另一侧空间作为容纳换气装置23的换气装置室12。在装饰盖7上在前面具备室内空气的热交换吸入口7sa,在上面具备热交换吸入口7sb,在下方设有热交换排出口7d。而且,与换气装置室12相对的箱体前面设有换气空气的室内空气取入口12s,且箱体宽度的中央设有换气空气的室内空气吹出口12d。在图1中,与热交换室10相对的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机,其具备制冷运转时成为冷却器的室内热交换器、使空气流通到该室内热交换器中的送风机、使由所述室内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的空气进行流动的送风机的外罩、在该外罩背面侧配置且向室内供给室外空气的换气管道,其特征在于:具备在该换气管道中 途设置的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栗诚宫崎则夫松原荣介羽生博之矢萩健一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家用电器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