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湿器的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8517 阅读:2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除湿器的排水结构,属于以减湿处理为特征的空气调节室内装置。它包括安装在机箱前面并具有空气排出口的前面板,机箱内设有排水口的聚水板上设置热交换器、电机驱动的风扇,聚水板下的底盘前部设置的压缩机,聚水板下的底盘后部设置积聚冷凝水并可移动的水箱;其聚水板上的排水口上设置一端引入聚水板下水箱的倒虹吸管。这样设计的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取出水箱清理水箱内冷凝水时,不会使冷凝水继续流到除湿器的底盘上,因此不必随时揩去底盘上的积水,更能避免除湿器部件的锈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以减湿处理为特征的空气调节室内装置,具体是一种清理水箱时防止接水盘的冷凝水滴落在除湿器底盘上的除湿器的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除湿器将室内的潮湿的空气引入到机箱内部,通过蒸发器和冷凝器构成的热交换器来降低室内湿度,再将除湿后的空气排放到室内,来达到降低室内湿度目的。图1是以往技术除湿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以往技术除湿器的纵剖结构示意图。以往技术的除湿器如图1和图2所示,主要包括形成除湿器1外观并且前面和后面都开口的机箱2;安装在机箱2的开口前方,并且形成有空气排出口4的前面板6;设置在机箱2内部引起空气流动的由风扇电机7驱动的风扇8;以及设置在风扇电机7的前方或者后方,由对吸入的空气进行除湿的蒸发器10和冷凝器11构成的热交换器12;设置在风扇8和热交换器12之间,对通过热交换器12的空气向风扇8一侧引导的挡板架13;蒸发器10和冷凝器11连接在一起对循环的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压缩机14;设置在热交换器12的下部,对在热交换器12除湿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进行收集的聚水板15;还包括在聚水板15下面设置的水箱16,该水箱用来收集热交换器12上产生的冷凝水,并且当冷凝水的水位达到一定量的时候,便于从机箱2中引出后清理。机箱2是由形成除湿器1上面和两侧面的机箱主体3和安装在机箱主体3的下面,形成除湿器1底部的底盘5构成。机箱主体3的后面上侧安装有对空气中的异物进行过滤的过滤板18,过滤板18的下侧设置着水箱16,所以除湿器1的空气吸入口(未图示)是机箱主体3后面的部分。底盘5上面固定设置着压缩机14和可以移动的水箱16,为了划分压缩机14的设置空间和水箱16的设置空间,在压缩机14和水箱16之间垂直设置了隔板17。为了便于收集聚水板15引入的冷凝水,水箱16设置在底盘5的上面,并且可从底盘5的上面向后方移动。以往的除湿器随着风扇电机7的运行,室内侧的潮湿的空气通过空气吸入口和过滤板18进入到机箱2的内部,经热交换器12除湿后,通过前面板6的空气排出口4排放到室内。在热交换器12除湿的过程中,蒸发器10的表面会产生冷凝水滴落到聚水板15上,然后通过排水口19引入并聚集到水箱16里。当水箱16内的冷凝水达到一定水位的时候,使用者可将水箱16向后方引出,将水箱内部的冷凝水倒掉,然后再将水箱从机箱2的后面下侧推入。但是,由于在除湿器工作状态下,冷凝水不断形成并经排水口19向下滴落,当清理水箱内冷凝水的时候,冷凝水不断滴落在取出水箱后的底盘5上面,给用户带来不便,同时还会造成除湿器部件的锈蚀,缩短除湿器的使用寿命。图中所示的9是电源线、20冷凝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冷凝水不断滴落在取出水箱后的底盘上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除湿器的排水结构,避免给用户带来使用中的不便,以及造成除湿器部件锈蚀,缩短除湿器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是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除湿器的排水结构,包括安装在机箱前面并具有空气排出口的前面板,机箱内设有排水口的聚水板上设置热交换器、电机驱动的风扇,聚水板下的底盘前部设置的压缩机,聚水板下的底盘后部设置积聚冷凝水并可移动的水箱;其聚水板上的排水口上设置一端引入聚水板下水箱的倒虹吸管。所述的除湿器的排水结构,其倒虹吸管短管口接近聚水板面,倒虹吸管长管与聚水板上的排水口嵌接并向下引向水桶的水桶口。所述的除湿器的排水结构,其倒虹吸管长管与聚水板上的排水口是松配合。这样设计的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用户清理水箱中积水时,调整倒虹吸管使其暂停虹吸,冷凝水不会继续流到除湿器的底盘上,因此不必随时揩去底盘上的积水,更能避免除湿器部件的锈蚀。附图说明图1是以往技术除湿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以往技术除湿器的纵剖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除湿器的纵剖结构示意图。图中主要部件的符号说明 1.除湿器2.机箱3.机箱主体 4.空气排出口5.底盘 6.前面板7.电机 8.风扇9.电源线10.蒸发器11.冷凝器 12.热交换器13.挡板架 14.压缩机15.聚水板 16.水箱17.隔板 18.过滤板19.排水口 20.倒虹吸管长管21.倒虹吸管短管 22.倒虹吸管最高点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考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图3是本专利技术除湿器的纵剖结构示意图。图中与现有技术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符号。本专利技术包括安装在机箱2前面并具有空气排出口4的前面板6,机箱2内设有排水口的聚水板15上设置热交换器12、电机7驱动的风扇8,聚水板15下的底盘5前部设置的压缩机14,聚水板15下的底盘5后部设置积聚冷凝水并可移动的水箱16;其聚水板15上的排水口上设置一端引入聚水板15下水箱的倒虹吸管21。本专利技术如图3、图4所示,主要由形成外观并且前面和后面都开口的机箱2;安装在机箱2的开口前方,设有空气排出口4的前面板6;设置在机箱2的开口后面,并形成空气吸入口的后面板(未图示);设置在前面板6的空气吸入口4后方的风扇电机7和风扇8,使空气从空气吸入口(未图示)引入后再通过空气排出口4排出;在风扇电机7的后方,设置由对吸入的空气进行除湿的蒸发器10和冷凝器11构成的热交换器12;设置在风扇8和热交换器12之间,对通过热交换器12的空气向风扇8一侧引导的挡板架13;设置在热交换器12的下部,对在热交换器12除湿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进行收集的聚水板15;底盘5上面固定设置着压缩机14和可以移动的水箱16,为了划分压缩机14的设置空间和水箱16的设置空间,在压缩机14和水箱16之间垂直设置了隔板17。为了便于收集聚水板15引入的冷凝水,水箱16设置在底盘5的上面,并且可从底盘5的上面向后方移动。前面板6是安装在机箱主体2的前面上部,在机箱的背面安装着过滤板18以次对通过空气吸入口(未图示)进入的空气进行过滤。空气吸入口则在机箱主体2和底盘5的开口后面全面的形成,使得空气吸入口尽量增大。压缩机14位于隔板17和前面板6的空气排出口4之间的底盘5上面,随着风扇8的旋转,空气经过压缩机14而到空气排出口4,所以压缩机14还给除湿的空气进行加热的附加作用。聚水板15和隔板17的上端形成为一体,而且上面设置着热交换器12,使得对热交换器12表面上的冷凝水起到聚水的作用,而且聚水板15的一侧还形成着将冷凝水向水箱16排水的倒虹吸管。倒虹吸管短管21口接近聚水板15面,倒虹吸管长管20与聚水板上的排水口嵌接并向下引向水桶16的水桶口。所述的除湿器的排水结构,其倒虹吸管长管20与聚水板15上的排水口是松配合。水箱16是上面有开口的箱子的形状,而且可以在机箱2背面下侧向后方引出,即水箱16可以在底盘5的上面后部抽屉式的进出,所以在过滤板18下方和底盘5形成的空间中推入或者取出。水箱16和过滤板18一起形成了除湿器1的后面外观。滴落到聚水板15上的冷凝水不会出现已有技术中那样不断流到取出水箱16后的底盘5上面的现象。聚水板15上的冷凝水必须聚集到一定量,并且水位达到倒虹吸管最高点22产生虹吸现象,冷凝水才能向下流出来。当清理水箱16积水的时候,调整倒虹吸管暂时中止虹吸,聚水板15上的冷凝水位低于倒虹吸管短管21,因此积水不会流出;水箱16内积水清理后放回原位,聚水板15上的冷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除湿器的排水结构,包括安装在机箱前面并具有空气排出口的前面板,机箱内设有排水口的聚水板上设置热交换器、电机驱动的风扇,聚水板下的底盘前部设置的压缩机,聚水板下的底盘后部设置积聚冷凝水并可移动的水箱;其特征在于聚水板上的排水口设置一端引入聚水板下水箱的倒虹吸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学峰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