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柜的除湿装置,包括装置壳体,在装置壳体内设有风道,在装置壳体内设有上隔板和下隔板,风道分别连通上腔与中腔、中腔与下腔,在装置壳体的顶部设有进风口,进风口与上腔相连通,在装置壳体的侧壁底部设有出风口,出风口与下腔相连通,在上腔内设有升温加热器,在中腔内设有降温器,在下腔内设有干燥加热器,在装置壳体的内壁内设有排水通道,在中腔内设有喇叭集水器,在上隔板内设有空腔,在空腔内设有隔热棉填充体,在下隔板内设有腔条,在腔条内设有隔热防护填充体,在风道内设有风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使用稳定性好,大大提高了除湿的效率,同时也可有效的节省资源,适用性好,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除湿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柜的除湿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电力电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环网柜被广泛应用于大型建筑物的变配电所,其大多使用在大楼的底层,其所处的环境湿度较大,长时间使用容易侵蚀环网柜内的电气设备,现有技术主要采用除湿装置放置在环网柜内进行除湿,现有技术的除湿装置大多采用加热除湿方式,即提高空气温度,加大空气的水分饱和度,然而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不能将柜体内水分排出,而且现有技术的环网柜密封性较差,故而柜体外部的水分很容易再次进入柜体内,从而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除湿装置的除湿效果,适用性和实用性受到限制,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稳定性好且用于电柜的除湿装置。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电柜的除湿装置,包括装置壳体,在所述装置壳体内设有风道,在所述装置壳体内设有上隔板和下隔板,所述上隔板和下隔板将装置壳体分隔成上腔、中腔和下腔,所述风道分别连通上腔与中腔、中腔与下腔,在所述装置壳体的顶部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上腔相连通,在所述装置壳体的侧壁底部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下腔相连通,在所述上腔内设有升温加热器,在所述中腔内设有降温器,在所述下腔内设有干燥加热器,在所述装置壳体的内壁内设有排水通道,在所述中腔内设有喇叭集水器,所述喇叭集水器与所述排水通道相连通,在所述上隔板内设有空腔,在所述空腔内设有隔热棉填充体,在所述下隔板内设有腔条,在所述腔条内设有隔热防护填充体,在所述风道内设有风机。在所述上腔内壁上设有凸起的散热栅片,在所述中腔内壁上设有凸起
的冷凝栅片,在所述下腔内壁设有凸起的干燥散热片。在所述散热栅片内设有散热导孔,在所述散热导孔内设有导热柱,所述导热柱与所述升温加热器相抵接导热,在所述冷凝栅片内设有冷凝通孔,在所述冷凝通孔内设有传递块,所述传递块与所述降温器相抵接,在所述干燥散热片内设有干燥通道,在所述干燥通道内设有保温材料贴合层,所述干燥通道与所述干燥加热器相抵接。在所述上腔内设有第一湿度传感器,在所述上腔的侧壁内设有控制腔,在所述控制腔内设有处理器、与所述处理器相连通的驱动器,所述第一湿度传感器与所述处理器相连通,所述驱动器与所述升温加热器、风机相连接。在所述中腔内设有第二湿度传感器,在所述中腔的侧壁内设有控制凹孔,在所述控制凹孔内设有控制器、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的启动器和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的湿度比较器,所述第一湿度传感器和第二湿度传感器均与所述湿度比较器相连接,所述启动器与所述降温器相连接。在所述下腔的侧壁内设调节腔,在所述调节腔内设有调节器,所述调节器与所述干燥加热器相连接。在所述进风口内设有过滤网层。本专利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使用稳定性好,通过先加热升温,再降温凝结,最后再干燥升温,可以在降温凝结时降多余的水分凝结成水珠并从排水通道内排出,从而大大提高了除湿的效率,同时也可有效的节省资源,适用性好,实用性强。附图说明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图1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见图1,一种用于电柜的除湿装置,包括装置壳体1,在所述装置壳体
1内设有风道2,在所述装置壳体1内设有上隔板3和下隔板4,所述上隔板3和下隔板4将装置壳体1分隔成上腔5、中腔6和下腔7,所述风道2分别连通上腔与中腔、中腔与下腔,在所述装置壳体1的顶部设有进风口8,所述进风口与所述上腔相连通,在所述装置壳体1的侧壁底部设有出风口9,所述出风口与所述下腔相连通,在所述上腔5内设有升温加热器10,在所述中腔6内设有降温器11,在所述下腔7内设有干燥加热器12,在所述装置壳体1的内壁内设有排水通道13,在所述中腔6内设有喇叭集水器14,所述喇叭集水器14与所述排水通道13相连通,在所述上隔板3内设有空腔15,在所述空腔15内设有隔热棉填充体16,在所述下隔板4内设有腔条17,在所述腔条17内设有隔热防护填充体18,在所述风道2内设有风机19。在所述上腔5内壁上设有凸起的散热栅片20,在所述中腔6内壁上设有凸起的冷凝栅片21,在所述下腔7内壁设有凸起的干燥散热片22。在所述散热栅片20内设有散热导孔23,在所述散热导孔23内设有导热柱24,所述导热柱24与所述升温加热器10相抵接导热,在所述冷凝栅片21内设有冷凝通孔25,在所述冷凝通孔25内设有传递块26,所述传递块26与所述降温器11相抵接,在所述干燥散热片22内设有干燥通道27,在所述干燥通道27内设有保温材料贴合层28,所述干燥通道27与所述干燥加热器12相抵接。在所述上腔5内设有第一湿度传感器29,在所述上腔5的侧壁内设有控制腔30,在所述控制腔30内设有处理器31、与所述处理器31相连通的驱动器32,所述第一湿度传感器29与所述处理器31相连通,所述驱动器32与所述升温加热器10、风机19相连接。在所述中腔6内设有第二湿度传感器33,在所述中腔6的侧壁内设有控制凹孔34,在所述控制凹孔34内设有控制器35、与所述控制器35相连接的启动器36和与所述控制器35相连接的湿度比较器37,所述第一湿度传感器29和第二湿度传感器33均与所述湿度比较器37相连接,所述启动器36与所述降温器11相连接。在所述下腔7的侧壁内设调节腔38,在所述调节腔38内设有调节器39,所述调节器与所述干燥加热器相连接。在所述进风口8内设有过滤网层40。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使用稳定性好,通过先加热升温,再降温凝结,
最后再干燥升温,可以在降温凝结时降多余的水分凝结成水珠并从排水通道内排出,从而大大提高了除湿的效率,同时也可有效的节省资源,适用性好,实用性强。显然,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专利技术的实质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电柜的除湿装置,包括装置壳体,在所述装置壳体内设有风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装置壳体内设有上隔板和下隔板,所述上隔板和下隔板将装置壳体分隔成上腔、中腔和下腔,所述风道分别连通上腔与中腔、中腔与下腔,在所述装置壳体的顶部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上腔相连通,在所述装置壳体的侧壁底部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下腔相连通,在所述上腔内设有升温加热器,在所述中腔内设有降温器,在所述下腔内设有干燥加热器,在所述装置壳体的内壁内设有排水通道,在所述中腔内设有喇叭集水器,所述喇叭集水器与所述排水通道相连通,在所述上隔板内设有空腔,在所述空腔内设有隔热棉填充体,在所述下隔板内设有腔条,在所述腔条内设有隔热防护填充体,在所述风道内设有风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柜的除湿装置,包括装置壳体,在所述装置壳体内设有风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装置壳体内设有上隔板和下隔板,所述上隔板和下隔板将装置壳体分隔成上腔、中腔和下腔,所述风道分别连通上腔与中腔、中腔与下腔,在所述装置壳体的顶部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上腔相连通,在所述装置壳体的侧壁底部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下腔相连通,在所述上腔内设有升温加热器,在所述中腔内设有降温器,在所述下腔内设有干燥加热器,在所述装置壳体的内壁内设有排水通道,在所述中腔内设有喇叭集水器,所述喇叭集水器与所述排水通道相连通,在所述上隔板内设有空腔,在所述空腔内设有隔热棉填充体,在所述下隔板内设有腔条,在所述腔条内设有隔热防护填充体,在所述风道内设有风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柜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腔内壁上设有凸起的散热栅片,在所述中腔内壁上设有凸起的冷凝栅片,在所述下腔内壁设有凸起的干燥散热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柜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散热栅片内设有散热导孔,在所述散热导孔内设有导热柱,所述导热柱与所述升温加热器相抵接导热,在所述冷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海兵,
申请(专利权)人:周海兵,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