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湿器水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6852 阅读:2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除湿器水槽。其由能够储存从接水盘上流下的冷凝水的水槽主体;安装在水槽主体上,用于防止冷凝水外漏的槽盖;和设置在槽盖上,能够旋转一定角度,从而分离或结合槽盖和水槽主体的把手部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除湿器水槽上设有能够转动一定角度,从而可以分离或结合槽盖和水槽主体的把手部,这样不仅便于搬运,而且易于分离、组装槽盖和水槽主体及清理水槽主体的内部。另外,水槽上形成有能够使冷凝水流入水槽主体内部且可将水槽主体内部的冷凝水向外排出的贯穿孔,因此可在槽盖与水槽主体相互结合的状态下将冷凝水直接排出,因而方便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除湿器水槽,特别是涉及一种槽盖上设有把手部,因 而易于搬运及排出水槽主体内部冷凝水的除湿器水槽。
技术介绍
通常,除湿器是一种能够将室内的潮湿空气吸入其外壳的内部,利用 内部流有冷媒且由蒸发器及冷凝器组成的热交换器降低湿度后将除湿后的 空气重新排向室内空间,从而降低室内空气湿度的装置。已有技术的除湿 器主要包括由蒸发器和冷凝器组成,用于除去流入外壳内部的室内空气中水分的热交换器;位于热交换器的下方,用于收集沿热交换器表面滴落的冷 凝水的接水盘;和位于接水盘的下方,用于储存从接水盘流下的冷凝水的水 槽。所述的水槽呈箱体形状,其上除了上部形成有用于使来自接水盘的冷 凝水流入其主体内部的很小贯穿孔之外,其它部位全部是封闭的。但是这 种已有技术的水槽很难进行搬运和倒掉储存在其内部的冷凝水,而且也很 难清理水槽的内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搬运、排水及内 部清理的除湿器水槽。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除湿器水槽由能够储存从接水盘上 流下的冷凝水的水槽主体;安装在水槽主体上,用于防止冷凝水外漏的槽 盖;和设置在槽盖上,能够旋转一定角度,从而分离或结合槽盖和水槽主 体的把手部构成。所述的槽盖上形成有便于用户用手转动把手部的凹槽。所述的槽盖上形成有能够使冷凝水流入水槽主体内部且能够将水槽主体内部的冷凝水向外排出的贯穿孔。所述的水槽主体的内侧上部边缘部位形成有能够防止槽盖落入其内部 的挂接阶台。所述的水槽主体上在与挂接阶台相隔距离的上方部位形成有能够与把 手部挂接住,从而防止槽盖脱离开水槽主体的挂接突起,而槽盖的相对应 部位则形成有不与挂接突起相互挂接的开口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除湿器水槽由能够储存从接水盘上流下的冷凝水的水槽主体;安装在水槽主体上,用于防止冷凝水外漏的槽盖;和设置在槽盖上,由 沿左右方向形成且与槽盖结合的固定部、从固定部的两端沿前后方向延伸 后向下弯折而形成的延伸部和从延伸部的末端向内延伸而形成,因此能够 挂接在水槽主体上的挂接突起构成的把手部。所述的水槽主体的内侧上部边缘部位形成有能够防止槽盖落到水槽主 体内部的挂接阶台。所述的水槽主体的前后侧面外部形成有能够与挂接突起挂接住的挂接部。所述的挂接部由从水槽主体的前后侧面外部向外突出而形成,因而下 端能够与挂接突起挂接住的突出部和用于引导延伸部的引导部构成。所述的槽盖上形成有能够使冷凝水流入水槽主体内部且能够将水槽主 体内部的冷凝水向外排出的贯穿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除湿器水槽上设有能够转动一定角度,从而可以分离或 结合槽盖和水槽主体的把手部,这样不仅便于搬运,而且易于分离、组装 槽盖和水槽主体及清理水槽主体的内部。另外,水槽上形成有能够使冷凝 水流入水槽主体内部且可将水槽主体内部的冷凝水向外排出的贯穿孔,因 此可在槽盖与水槽主体相互结合的状态下将冷凝水直接排出,因而方便实 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除湿器结构分解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除湿器纵向结构剖视图。图3a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槽主体与槽盖结合状态的水槽一实施例结构立 体图。图3b为图3a中的槽盖上把手部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的水槽结构立体图。图3c为图3a中的水槽主体与槽盖分离状态的水槽结构立体图。 图4a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槽主体与槽盖结合状态的水槽另一实施例结 构立体图。图4b为图4a中的水槽主体和槽盖分离状态的水槽结构立体图。 附图中主要部件标号说明 10:外壳 20:前面板30:送风机 40:热交换器50:孔板 60:压縮机70:接水盘 80:水槽82:水槽主体 84:槽盖86:把手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除湿器水槽进行详细说 明。如图l、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除湿器包括形成两侧面、顶面及底面 外部结构,而正面和背面处于开口状态的外壳IO;安装在外壳10的正面开 口处,其上形成有空气排出口22的前面板20;设置在外壳10的内部,用于 吹送空气的送风机30;位于送风机30的前方或后方,由蒸发器42和冷凝器 44组成,能够对吸入的室内空气进行除湿的热交换器40;设置在送风机30和热交换器40之间,用于引导流经热交换器40的空气,使之流向送风机 30 —侧的孔板50;与蒸发器42和冷凝器44通过冷媒管相连,能够对系统中 循环的冷媒进行压缩的压縮机60;设置在热交换器40的下方,用于收集热 交换器40进行除湿时从其表面滴落的冷凝水的接水盘70;和设置在接水盘 70的下方一侧,用于盛放从热交换器40表面滴落的冷凝水,并且能够从外 壳10内向外抽出的水槽80。其中,外壳10由形成除湿器顶面及两侧面外 部结构的外壳主体12和安装在外壳主体12的底部,从而形成除湿器底面 外部结构的底座14构成。其中外壳主体12的背面上部安装有能够除去吸 入空气中异物的空气过滤器90,空气过滤器90的下方设有水槽80。另外, 底座14的表面上安装有压縮机60,并放置有能够向外抽出的水槽80。压 縮机60和水槽80之间垂直设有用于划分压縮机60设置空间和水槽80设 置空间的挡板100。水平设置的接水盘70 —体形成在挡板100的上端,其 表面上安装有热交换器40,用于收集从热交换器40表面滴落的冷凝水,并 且其一侧形成有能够将收集到的冷凝水排向水槽80的排水口 72。排水口 72是从接水盘70的一侧以管状向下突出而形成,从而可使接水盘70内的 冷凝水流到水槽80的内部。水槽80以可向后抽出的方式放置在底座14的 表面,从接水盘70内流下的冷凝水可储存在其内部。下面,对水槽80的 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如图3a至3c所示,所述的水槽80由用于储存从接水 盘70内流下的冷凝水的水槽主体82;安装在水槽主体82的上端,用于防止 冷凝水外漏的槽盖84;和设置在槽盖84上,能够旋转一定角度,从而将槽 盖84与水槽主体82分离或结合的把手部86构成。其中槽盖84的表面中 心部位形成有便于用户用手转动把手部86的圆形凹槽84a,而其边缘部位 则形成有可使冷凝水流入水槽主体82内部及从水槽主体82内部排出冷凝 水的贯穿孔84b。为了防止槽盖84落到水槽主体82的内部,水槽主体82 的内侧上部边缘部位形成有挂接阶台82a,而在与挂接阶台82a相隔一定距离的上方部位形成有能够与把手部86挂接住,从而可以防止槽盖84脱离 幵水槽主体82的挂接突起82b。即挂接突起82b形成在水槽主体82的左右 侧面内部上端,而槽盖84的左右侧边缘相对应的部位则形成有不与挂接突 起82b相互挂接的开口 84c。如图4a、图4b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另一种除湿器水槽80由用于储存 从接水盘70流下的冷凝水的水槽主体82;安装在水槽主体82的上端,用于 防止冷凝水外漏的槽盖84;和设置在槽盖84上的把手部86构成。其中把手 部86包括沿左右方向形成且与槽盖84结合的固定部86b;从固定部86b的 两端沿前后方向延伸后向下弯折而形成的延伸部86a;和从延伸部86a的末 端向内延伸而形成,因此能够挂接在水槽主体82上的挂接突起86c。为了 防止槽盖84落到水槽主体82的内部,水槽主体82的内侧上部边缘部位形 成有挂接阶台82a,并且其前后侧面外部形成有可与挂接突起86c挂接住的 挂接部8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除湿器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除湿器水槽(80)由能够储存从接水盘(70)上流下的冷凝水的水槽主体(82);安装在水槽主体(82)上,用于防止冷凝水外漏的槽盖(84);和设置在槽盖(84)上,能够旋转一定角度,从而分离或结合槽盖(84)和水槽主体(82)的把手部(86)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原硕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