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声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8505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5: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隔声板,涉及隔声降噪材料技术领域,解决了隔声板隔声效果差的技术问题。该隔声板包括隔声板本体、固定座、加强杆、防雨罩和防护网,所述加强杆沿固定座长度方向间隔设置,隔声板本体设置在相邻两个加强杆之间,且隔声板本体底部与固定座固定连接,防雨罩横跨隔声板本体后两端分别与加强杆顶部连接,防护网设置在隔声板本体的两侧外壁上,隔声板本体包括边框,以及依次设置在边框内的前面板、第一吸声层、隔声空腔、内加强层、第二吸声层和后面板,前面板上设置有吸音孔,前面板和后面板外侧均设置有镀锌层或镀镍层,边框通过卡合部与加强杆和固定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隔声效果好,寿命长的特点。

A sound insulation boar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声板
本技术涉及隔声降噪材料
,尤其是涉及一种隔声板。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而作为城市道路交通干线的地上快速路,高架桥直接穿行在城市高楼大厦之间,对处在路边的学校、写字楼等场所,噪音已成为新的污染源,人们将长期处于汽车、火车的噪音污染之中,这将严重影响人们的学校、工作和休息。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目前大多数噪声治理工程中使用的隔声板,隔声效果一般,而且由于户外使用,长期日晒雨淋也造成吸声材料进水受潮,从而大大降低整体的吸声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声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隔声板隔声效果差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隔声板,包括隔声板本体、固定座、加强杆、防雨罩和防护网,所述加强杆沿所述固定座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隔声板本体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加强杆之间,且所述隔声板本体底部与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所述防雨罩横跨所述隔声板本体后两端分别与所述加强杆顶部连接,所述防护网设置在所述隔声板本体的两侧外壁上,所述隔声板本体包括边框,以及依次设置在所述边框内的前面板、第一吸声层、隔声空腔、内加强层、第二吸声层和后面板,所述前面板上设置有吸音孔,所述前面板和所述后面板外侧均设置有镀锌层或镀镍层,所述边框通过卡合部与所述加强杆和所述固定座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音孔截面为S形,且所述吸音孔内设置有多个吸音凸起结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音孔末端设置有喇叭口形扩张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音孔为喇叭口或阶梯形,且所述吸音孔的大口端朝向所述第一吸声层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声空腔内由上向下设置有多块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为Z字形结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吸声层和所述第二吸声层均采用多孔吸声材料制成,且所述第一吸声层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吸声层的孔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加强层为钢丝网制成的加强网,所述加强网围设在所述隔声空腔周侧,所述加强网与所述前面板和所述后面板之间均通过连接件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雨罩横截面为弯弧形或三角形结构,所述防雨罩两端设置有连接柱,所述加强杆顶端设置有供所述连接柱穿入的插槽,且所述插槽深度不小于所述连接柱长度,所述防雨罩下端宽度不小于所述隔声板本体厚度的两倍。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护网采用塑料材质制成,所述加强杆宽度大于所述隔声板本体厚度,所述防护网两侧边分别与所述加强杆边部连接,底边与所述固定座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合部包括圆锥形凸起卡柱和与所述凸起卡柱规格相适配的凹陷卡座,所述凸起卡柱设置在所述边框、所述加强杆或所述固定座上。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隔声空腔,并在前面板上设置吸音孔,使得隔声板的隔声效果加强,通过设置防雨罩,并在前后面板外侧设置镀锌层或镀镍层,提高隔声板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S形吸音孔、喇叭口形或阶梯形吸音孔,并在吸音孔内设置吸音凸起,进一步提高隔声板的隔声吸声效果;通过设置导流板,使得空气在隔声空腔内的流通流经被延长,且降低空气流速,起到降噪吸声的作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隔声板局部进行剖分后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隔声板一种实施例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隔声板本体的断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隔声板中边框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隔声板中第一吸声层一种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隔声板中第一吸声层另一种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隔声板中隔声空腔的截面示意图。图中1、隔声板本体;11、边框;111、卡合部;1111、凸起卡柱;1112、凹陷卡座;12、前面板;121、吸音孔;122、吸音凸起结构;123、扩张部;13、第一吸声层;14、隔声空腔;141、导流板;15、内加强层;16、第二吸声层;17、后面板;2、固定座;3、加强杆;31、插槽;4、防雨罩;41、连接柱;5、防护网。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隔声板,包括隔声板本体1、固定座2、加强杆3、防雨罩4和防护网5,加强杆3沿固定座2长度方向间隔设置,隔声板本体1设置在相邻两个加强杆3之间,且隔声板本体1底部与固定座2固定连接,防雨罩4横跨隔声板本体1后两端分别与加强杆3顶部连接,防护网5设置在隔声板本体1的两侧外壁上,如图3所示,隔声板本体1包括边框11,以及依次设置在边框11内的前面板12、第一吸声层13、隔声空腔14、内加强层15、第二吸声层16和后面板17,前面板12上设置有吸音孔121,前面板12和后面板17外侧均设置有镀锌层或镀镍层,如图4所示,边框11通过卡合部111与加强杆3和固定座2连接。设置隔声空腔14,并在前面板12上设置吸音孔121,使得隔声板的隔声效果加强,通过设置防雨罩4,并在前后面板外侧设置镀锌层或镀镍层,提高隔声板的使用寿命。后面板17采用胶合板、硬质纤维板、石棉水泥板或石膏板制成,前面板12采用金属板制成。如图5所示,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为了提高隔声板的隔声效果,吸音孔121截面为S形,且吸音孔121内设置有多个吸音凸起结构122。进一步的,吸音孔121末端设置有喇叭口形扩张部123。如图6所示,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吸音孔121为喇叭口或阶梯形,且吸音孔121的大口端朝向第一吸声层13侧。通过设置S形吸音孔121、喇叭口形或阶梯形吸音孔121,并在吸音孔121内设置吸音凸起,进一步提高隔声板的隔声吸声效果。如图7所示,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隔声空腔14内由上向下设置有多块导流板141,导流板141为Z字形结构。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吸声层13和第二吸声层16均采用多孔吸声材料制成,且第一吸声层13的孔径小于第二吸声层16的孔径。多孔吸声材料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产品实现,如有机纤维材料、麻棉毛毡、无机纤维材料、玻璃棉、岩棉、矿棉,脲醛泡沫塑料,氨基甲酸脂泡沫塑料、膨胀珍珠岩制品等。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内加强层15为钢丝网制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声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隔声板本体(1)、固定座(2)、加强杆(3)、防雨罩(4)和防护网(5),所述加强杆(3)沿所述固定座(2)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隔声板本体(1)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加强杆(3)之间,且所述隔声板本体(1)底部与所述固定座(2)固定连接,所述防雨罩(4)横跨所述隔声板本体(1)后两端分别与所述加强杆(3)顶部连接,所述防护网(5)设置在所述隔声板本体(1)的两侧外壁上,所述隔声板本体(1)包括边框(11),以及依次设置在所述边框(11)内的前面板(12)、第一吸声层(13)、隔声空腔(14)、内加强层(15)、第二吸声层(16)和后面板(17),所述前面板(12)上设置有吸音孔(121),所述前面板(12)和所述后面板(17)外侧均设置有镀锌层或镀镍层,所述边框(11)通过卡合部(111)与所述加强杆(3)和所述固定座(2)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声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隔声板本体(1)、固定座(2)、加强杆(3)、防雨罩(4)和防护网(5),所述加强杆(3)沿所述固定座(2)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隔声板本体(1)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加强杆(3)之间,且所述隔声板本体(1)底部与所述固定座(2)固定连接,所述防雨罩(4)横跨所述隔声板本体(1)后两端分别与所述加强杆(3)顶部连接,所述防护网(5)设置在所述隔声板本体(1)的两侧外壁上,所述隔声板本体(1)包括边框(11),以及依次设置在所述边框(11)内的前面板(12)、第一吸声层(13)、隔声空腔(14)、内加强层(15)、第二吸声层(16)和后面板(17),所述前面板(12)上设置有吸音孔(121),所述前面板(12)和所述后面板(17)外侧均设置有镀锌层或镀镍层,所述边框(11)通过卡合部(111)与所述加强杆(3)和所述固定座(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孔(121)截面为S形,且所述吸音孔(121)内设置有多个吸音凸起结构(1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孔(121)末端设置有喇叭口形扩张部(12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孔(121)为喇叭口或阶梯形,且所述吸音孔(121)的大口端朝向所述第一吸声层(13)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声空腔(14)内由上向下设置有多块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济伯雷增伟徐莉红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瑞斯壮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