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低速磁浮变轨距轨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8469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5:36
一种中低速磁浮变轨距轨道,以方便地实现轨距可调,大幅度降低试验场建设成本。包括通过扣件固定安装在轨下支承结构的轨枕,轨枕中央断开形成相对于线路中心线对称布置的左侧轨枕、右侧轨枕,该左侧轨枕、右侧轨枕的腰部竖板、底部翼缘上分别间隔开设对应于不同轨距的纵向调节通孔、竖向调节通孔。左侧轨枕、右侧轨枕的腰部竖板两侧各设置一U型连接构件,该U型连接构件长度方向两侧开设有安装孔,螺栓组件穿过该两侧安装孔和与轨距相对应的纵向调节通孔将左侧轨枕、右侧轨枕连接为一体。扣件的主体穿过与轨距相对应的竖向调节通孔将左侧轨枕、右侧轨枕固定安装在其下方的轨下支承结构上。

A mid low speed maglev track with variable gau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低速磁浮变轨距轨道
本技术涉及中低速磁浮轨道交通系统,特别涉及一种中低速磁浮变轨距轨道。
技术介绍
轨距是中低速磁浮轨道交通系统的重要参数,是车辆设计、轨道线路设计的重要依据。目前,国内外主要有五种轨距标准:2000mm(北京S1线)、1900mm(上海临港新城低速磁浮试验线)、1860mm(长沙磁浮快线)、1850mm(韩国仁川机场线)、1700mm(日本东部丘陵线)。为研究不同轨距对于中低速磁浮轨道交通的影响,而且车辆厂在列车下线时,都需要在试验线上进行相关测试。如果分别建造不同轨距的试验线,则试验场建设成本则非常高。此时,需要针对中低速磁浮轨道进行优化设计,以满足不同轨距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中低速磁浮变轨距轨道,以方便地实现轨距可调,大幅度降低试验场建设成本。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的一种中低速磁浮变轨距轨道,包括通过扣件固定安装在轨下支承结构的轨枕,其特征是:所述轨枕中央断开形成相对于线路中心线对称布置的左侧轨枕、右侧轨枕,该左侧轨枕、右侧轨枕的腰部竖板、底部翼缘上分别间隔开设对应于不同轨距的纵向调节通孔、竖向调节通孔;左侧轨枕、右侧轨枕的腰部竖板两侧各设置一U型连接构件,该U型连接构件长度方向两侧开设有安装孔,螺栓组件穿过该两侧安装孔和与轨距相对应的纵向调节通孔将左侧轨枕、右侧轨枕连接为一体;所述扣件的主体穿过与轨距相对应的竖向调节通孔将左侧轨枕、右侧轨枕固定安装在其下方的轨下支承结构上。所述U型连接构件的横断面呈倒向一侧的U型,其外壁与左侧轨枕、右侧轨枕腰部竖板、底部翼缘和顶部翼缘的外壁相贴合。所述左侧轨枕、右侧轨枕相邻的端面之间固定设置有T型夹板,该T型夹板对应于不同轨距具有相应的长度;该T型夹板的顶面与其左侧轨枕、右侧轨枕的顶面相平介,其竖板的厚度与左侧轨枕、右侧轨枕腰部竖板的厚度相等。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左侧轨枕、右侧轨枕的腰部竖板、底部翼缘上分别间隔开设对应于不同轨距的纵向调节通孔、竖向调节通孔,螺栓组件穿过U型连接构件两侧安装孔和与轨距相对应的纵向调节通孔将左侧轨枕、右侧轨枕连接为一体,即可方便地实现轨距可调;只需将原轨枕截断成两段,且在左侧轨枕、右侧轨枕上加工出纵向调节通孔和竖向调节通孔,增加U型连接构件和相应的连接用螺栓组件,大幅度降低试验场建设成本;只需调整连接用螺栓组件的位置即可实现轨距调整,操作简单方便,且易于轨道系统的维护。附图说明本说明书包括如下八幅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种中低速磁浮变轨距轨道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中低速磁浮变轨距轨道中主要构件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中低速磁浮变轨距轨道的断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中低速磁浮变轨距轨道的主视图;图5是本技术一种中低速磁浮变轨距轨道的俯视图;图6是本技术一种中低速磁浮变轨距轨道中右侧轨枕的立体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一种中低速磁浮变轨距轨道中连接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一种中低速磁浮变轨距轨道中夹板的立体示意图;图中示出构件和对应的标记:左侧轨枕11,右侧轨枕12、纵向调节通孔13,竖向调节通孔14,连接构件20、安装孔21、夹板安装孔22、扣件安装孔24、T型夹板30,连接通孔31,轨下支承结构40,垫板41,扣件50,螺栓组件5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的一种中低速磁浮变轨距轨道,包括通过扣件50固定安装在轨下支承结构40的轨枕。参照图2、图5和图6,所述轨枕中央断开形成相对于线路中心线对称布置的左侧轨枕11、右侧轨枕12,该左侧轨枕11、右侧轨枕12的腰部竖板、底部翼缘上分别间隔开设对应于不同轨距的纵向调节通孔13、竖向调节通孔14。参照图2、图3和图7,左侧轨枕11、右侧轨枕12的腰部竖板两侧各设置一U型连接构件20,该U型连接构件20长度方向两侧开设有安装孔21,螺栓组件51穿过该两侧安装孔21和与轨距相对应的纵向调节通孔13将左侧轨枕11、右侧轨枕12连接为一体。参照图4,所述扣件50的主体穿过与轨距相对应的竖向调节通孔14将左侧轨枕11、右侧轨枕12固定安装在其下方的轨下支承结构40上。参照图4,左侧轨枕11、右侧轨枕12的腰部竖板、底部翼缘上分别间隔开设对应于不同轨距的纵向调节通孔13、竖向调节通孔14,螺栓组件51穿过U型连接构件20两侧安装孔21和与轨距相对应的纵向调节通孔13将左侧轨枕11、右侧轨枕12连接为一体,即可方便地实现轨距可调。只需将原轨枕截断成两段,且在左侧轨枕11、右侧轨枕12上加工出纵向调节通孔13和竖向调节通孔14,增加U型连接构件20和相应的连接用螺栓组件51,大幅度降低试验场建设成本。只需调整连接用螺栓组件51的位置即可实现轨距调整,操作简单方便,且易于轨道系统的维护。图4中,左侧轨枕11、右侧轨枕12对应的纵向调节通孔13、竖向调节通孔14的间距t1、t2、t3对应着三种不同的轨距S1、S2、S3,其中,t1<t2<t3,S1>S2>S3。改变相邻两纵向调节通孔13、竖向调节通孔14之间的间距,即能适应所需轨距的要求。参照图2、图3和图7,为增强轨枕结构的稳定性,所述U型连接构件20的横断面呈倒向一侧的U型,其外壁与左侧轨枕11、右侧轨枕12腰部竖板、底部翼缘和顶部翼缘的外壁相贴合。参照图2和图8,为增强轨枕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所述左侧轨枕11、右侧轨枕12相邻的端面之间固定设置有T型夹板30,该T型夹板30对应于不同轨距具有相应的长度。该T型夹板30的顶面与其左侧轨枕11、右侧轨枕12的顶面相平齐,其竖板的厚度与左侧轨枕11、右侧轨枕12腰部竖板的厚度相等。所述T型夹板30的竖板上设置连接通孔31,U型连接构件20中央部位设置夹板安装孔22,螺栓组件51穿过夹板安装孔22、连接通孔31将T型夹板30安装固定在两侧U型连接构件20上。参照图2和图3,作为一种通常的配置方式,所述左侧轨枕11、右侧轨枕12的底面与轨下支承结构40的顶面之间设置垫板41。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技术一种中低速磁浮变轨距轨道的一些原理,并非是要将本技术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技术所申请的专利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低速磁浮变轨距轨道,包括通过扣件(50)固定安装在轨下支承结构(40)的轨枕,其特征是:所述轨枕中央断开形成相对于线路中心线对称布置的左侧轨枕(11)、右侧轨枕(12),该左侧轨枕(11)、右侧轨枕(12)的腰部竖板、底部翼缘上分别间隔开设对应于不同轨距的纵向调节通孔(13)、竖向调节通孔(14);左侧轨枕(11)、右侧轨枕(12)的腰部竖板两侧各设置一U型连接构件(20),该U型连接构件(20)长度方向两侧开设有安装孔(21),螺栓组件(51)穿过该两侧安装孔(21)和与轨距相对应的纵向调节通孔(13)将左侧轨枕(11)、右侧轨枕(12)连接为一体;所述扣件(50)的主体穿过与轨距相对应的竖向调节通孔(14)将左侧轨枕(11)、右侧轨枕(12)固定安装在其下方的轨下支承结构(40)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低速磁浮变轨距轨道,包括通过扣件(50)固定安装在轨下支承结构(40)的轨枕,其特征是:所述轨枕中央断开形成相对于线路中心线对称布置的左侧轨枕(11)、右侧轨枕(12),该左侧轨枕(11)、右侧轨枕(12)的腰部竖板、底部翼缘上分别间隔开设对应于不同轨距的纵向调节通孔(13)、竖向调节通孔(14);左侧轨枕(11)、右侧轨枕(12)的腰部竖板两侧各设置一U型连接构件(20),该U型连接构件(20)长度方向两侧开设有安装孔(21),螺栓组件(51)穿过该两侧安装孔(21)和与轨距相对应的纵向调节通孔(13)将左侧轨枕(11)、右侧轨枕(12)连接为一体;所述扣件(50)的主体穿过与轨距相对应的竖向调节通孔(14)将左侧轨枕(11)、右侧轨枕(12)固定安装在其下方的轨下支承结构(40)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低速磁浮变轨距轨道,其特征是:所述U型连接构件(20)的横断面呈倒向一侧的U型,其外壁与左侧轨枕(11)、右侧轨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连军蔡文锋徐银光徐浩徐锡江李忠继林红松杨吉忠冯读贝代丰陈志辉杨文茂肖飞知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