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湿联合冷却排汽直接供热高效凝汽器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083378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5: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供热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干湿联合冷却排汽直接供热高效凝汽器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汽轮机、空冷凝汽器、空冷岛、湿式高效凝汽器、热网循环水泵、热网加热器和辅机循环水泵、辅机循环水冷却水塔,汽轮机与空气冷凝器连接,空气冷凝器通过管道并联的方式分别连接湿式高效凝汽器与空冷岛,湿式高效凝汽器内设有循环水管道,循环水管道的入口通过并联的方式分别通过管道连接热网循环水泵和辅机循环水泵,循环水管道的出口通过并联的方式分别通过管道连接热网加热器和辅机循环水冷却水塔,辅机循环水泵与辅机循环水冷却水塔通过管道连接。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减少热电联产机组的冷源损失,并满足供热需求。

A high efficiency condenser system with combined cooling and exhaust for direct heating and its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干湿联合冷却排汽直接供热高效凝汽器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供热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干湿联合冷却排汽直接供热高效凝汽器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汽轮机运行中存在较多的冷源损失。对于空冷机组,汽轮机乏汽冷却不仅仅造成热量浪费,还需要通过空冷风机提供动力,增加厂用电量。对于北方集中供热工程不断推进,热电联产机组供热需求不断增加。而小锅炉供热导致的环保问题比较突出,大城市近些年对于清洁供热问题比较重视。对于不增加新机组条件下,提高现有机组的供热能力,是解决供热需求、清洁供暖的一项重要课题。如何同时减少电力生产过程中的冷源损失,同时高效率、低投资利用冷端热量达到增加机组供热能力,是一项亟需解决的难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干湿联合冷却排汽直接供热高效凝汽器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干湿联合冷却排汽直接供热高效凝汽器系统及其使用方法,针对目前热电联产机组日益增加的供热需求及较多的冷源损失,利用汽轮机将部分乏汽加热热网循环水到65℃,冷却后的汽轮机乏汽进行下次热力循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干湿联合冷却排汽直接供热高效凝汽器系统,包括汽轮机、空冷凝汽器、空冷岛、湿式高效凝汽器、热网循环水泵、热网加热器、辅机循环水泵、辅机循环水冷却水塔,汽轮机与空气冷凝器连接,空气冷凝器通过管道并联的方式分别连接湿式高效凝汽器与空冷岛,湿式高效凝汽器内设有循环水管道,循环水管道的入口通过并联的方式分别通过管道连接热网循环水泵和辅机循环水泵,循环水管道的出口通过并联的方式分别通过管道连接热网加热器和辅机循环水冷却水塔,辅机循环水泵与辅机循环水冷却水塔通过管道连接。干湿联合冷却排汽直接供热高效凝汽器系统的使用方法:S1:在供热期,提升汽轮机的排汽压力,采用高背压运行方式,汽轮机部分乏汽通过空冷凝汽器及管道进入湿式高效凝汽器,使热网循环水通过热网循环水泵进入湿式高效凝汽器加热至65℃,加热后的热网循环水进入热网加热器继续加热至热网用户需求温度;进入湿式高效凝汽器的乏汽冷却后形成凝结水通过管道采用自流方式进入空冷凝汽器;汽轮机剩余乏汽通过空冷凝汽器及空冷凝汽器与空冷岛之间管道进入空冷岛进行冷却,冷却后形成凝结水通过管道采用自流方式进入空冷凝汽器中;S2:在非供热期,降低所述汽轮机的排汽压力至额定排汽压压力附近,采用正常背压运行方式。汽轮机部分乏汽通过空冷凝汽器及管道进入湿式高效凝汽器,辅机冷却水塔的热辅机循环水通过辅机循环水泵进入湿式高效凝汽器吸热,吸热后的热辅机循环水通过辅机循环水冷却塔进行放热,形成循环;进入湿式高效凝汽器的乏汽冷却后形成凝结水通过管道采用自流方式进入空冷凝汽器;汽轮机剩余乏汽通过空冷凝汽器及管道进入空冷岛进行冷却,冷却后形成凝结水通过管道自流至空冷凝汽器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本专利技术,在供热期,提升汽轮机的排汽压力,采用高背压运行方式,汽轮机部分乏汽通过空冷凝汽器及管道进入湿式高效凝汽器,使热网循环水通过热网循环水泵进入湿式高效凝汽器加热至65℃,加热后的热网循环水进入热网加热器继续加热至热网用户需求温度;进入湿式高效凝汽器的乏汽冷却后形成凝结水通过管道采用自流方式进入空冷凝汽器;汽轮机剩余乏汽通过空冷凝汽器及空冷凝汽器与空冷岛之间管道进入空冷岛进行冷却,冷却后形成凝结水通过管道采用自流方式进入空冷凝汽器中。此系统利用机组冷端能量提升机组供热能力,大大减少了机组热电联产能耗。对于典型热网循环水流量8000t/h供热机组,按照上述方法,可利用汽轮机冷端系统热量约130MW,增加供热面积约260万平方米。附图说明附图1为一种干湿联合冷却排汽直接供热高效凝汽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汽轮机、2-空冷凝汽器、3-空冷岛、4-湿式高效凝汽器、5-热网循环水泵、6-热网加热器、7-辅机循环水泵、8-辅机循环水冷却水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干湿联合冷却排汽直接供热高效凝汽器系统,包括汽轮机1、空冷凝汽器2、空冷岛3、湿式高效凝汽器4、热网循环水泵5、热网加热器6、辅机循环水泵7、辅机循环水冷却水塔8,汽轮机1与空气冷凝器2连接,空气冷凝器2通过管道并联的方式分别连接湿式高效凝汽器4与空冷岛3(即空冷岛3与湿式高效凝汽器4并联后连接空气冷凝器2),湿式高效凝汽器4内设有循环水管道,循环水管道的入口通过并联的方式分别通过管道连接热网循环水泵5和辅机循环水泵7,循环水管道的出口通过并联的方式分别通过管道连接热网加热器6和辅机循环水冷却水塔8,所述辅机循环水泵7与辅机循环水冷却水塔8通过管道连接(即辅机循环水冷却水塔8的一个管道通过辅机循环水泵7连接循环水管道的入口,另一个管道直接连接循环水管道的出口)。本专利技术的使用原理为:在供热期,提升汽轮机1的排汽压力,采用高背压运行方式。汽轮机1部分乏汽通过空冷凝汽器2及空冷凝汽器2与湿式高效凝汽器4管道进入湿式高效凝汽器4,使热网循环水回水通过热网循环水泵5进入湿式高效凝汽器4加热至65℃,加热后的热网循环水进入热网加热器6继续加热至热网用户需求温度。进入湿式高效凝汽器4冷却后的凝结水通过管道采用自流方式进入空冷凝汽器2。汽轮机1剩余乏汽通过空冷凝汽器2及空冷凝汽器与空冷岛3之间管道进入空冷岛3进行冷却,冷却后的凝结水通过管道自流至空冷凝汽器2中。在非供热期,降低汽轮机1的排汽压力至额定排汽压压力附近,采用正常背压运行方式。汽轮机1部分乏汽通过空冷凝汽器2及空冷凝汽器2与湿式高效凝汽器4之间的管道进入湿式高效凝汽器4,辅机冷却水塔8出水通过辅机循环水泵7进入湿式高效凝汽器4吸热,吸热后的热辅机循环水通过辅机循环水冷却塔8进行放热,形成循环。进入湿式高效凝汽器4冷却后的凝结水通过管道采用自流方式进入空冷凝汽器2。汽轮机1剩余乏汽通过空冷凝汽器2及空冷凝汽器2与空冷岛3之间管道进入空冷岛3进行冷却,冷却后的凝结水通过管道自流至空冷凝汽器2中。对于典型热网循环水流量8000t/h供热机组,按照上述方法,可利用汽轮机冷端系统约热量130MW,增加供热面积约260万平方米。以上公开的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专利技术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
人员能很好的理解和利用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干湿联合冷却排汽直接供热高效凝汽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汽轮机(1)、空冷凝汽器(2)、空冷岛(3)、湿式高效凝汽器(4)、热网循环水泵(5)、热网加热器(6)、辅机循环水泵(7)和辅机循环水冷却水塔(8),所述汽轮机(1)与空气冷凝器(2)连接,所述空气冷凝器(2)通过管道并联的方式分别连接湿式高效凝汽器(4)与空冷岛(3),所述湿式高效凝汽器(4)内设有循环水管道,所述循环水管道的入口通过并联的方式分别通过管道连接热网循环水泵(5)和辅机循环水泵(7),所述循环水管道的出口通过并联的方式分别通过管道连接热网加热器(6)和辅机循环水冷却水塔(8),所述辅机循环水泵(7)与辅机循环水冷却水塔(8)通过管道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湿联合冷却排汽直接供热高效凝汽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汽轮机(1)、空冷凝汽器(2)、空冷岛(3)、湿式高效凝汽器(4)、热网循环水泵(5)、热网加热器(6)、辅机循环水泵(7)和辅机循环水冷却水塔(8),所述汽轮机(1)与空气冷凝器(2)连接,所述空气冷凝器(2)通过管道并联的方式分别连接湿式高效凝汽器(4)与空冷岛(3),所述湿式高效凝汽器(4)内设有循环水管道,所述循环水管道的入口通过并联的方式分别通过管道连接热网循环水泵(5)和辅机循环水泵(7),所述循环水管道的出口通过并联的方式分别通过管道连接热网加热器(6)和辅机循环水冷却水塔(8),所述辅机循环水泵(7)与辅机循环水冷却水塔(8)通过管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湿联合冷却排汽直接供热高效凝汽器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S1:在供热期,提升所述汽轮机(1)的排汽压力,采用高背压运行方式,汽轮机(1)部分乏汽通过空冷凝汽器(2)及管道进入湿式高效凝汽器(4),使热网循环水通过热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国强张振华赵文波刘岩李燕平杨晋青可儿杜未周雅君孔令国张飞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火力发电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