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洋生态护岸的净化面源污染物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83201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5: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海洋生态护岸的净化面源污染物结构,沿着坡面向着水面方向依次设有一级植被层、一级缓冲坡、一级吸附层、二级植被层、二级吸附层、二级缓冲坡以及石笼护岸,其中,一级缓冲坡与石笼护岸底部连接形成U型结构,所述一级植被层设于一级缓冲坡表层,所述二级植被层设于一级吸附层与二级吸附层之间并使得一级缓冲坡与二级缓冲坡之间形成平整斜坡,所述二级缓冲坡以楔插的方式设于石笼护岸内侧,所述二级植被层近岸侧种植草本植物,离岸侧种植水生草本植物,夹中部种植湿地木本植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在于良好的海岸加固能力,锁住土壤不易流失,并且利用植被起到滞留并吸收污染物、美化环境、提高生态环境水平的效果。

A structure of purifying non-point source pollutants for marine ecological reve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洋生态护岸的净化面源污染物结构
本技术属于生态建设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洋生态护岸的净化面源污染物结构。
技术介绍
水体富营养化导致的一系列水环境问题一直是我国生态保护中的重要关注点之一,而来自面源的污染物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能够对其进行有效滞留并降解吸收,可以有效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确保水体的质量符合生态需求,而现代护岸结构中,很多仅仅是对海岸进行加固,但是对于海岸的生态保护性不好,对于面源污染物的滞留以及吸收降解能力较差,当发生土壤侵蚀时,又不能提供有效的锁住水土功能,当海流涨潮冲击时,无法保持水土,虽然后期通过加强海岸固化来提高这部分功能,但对于面源污染的防护却无能为力,因此需要一种兼顾海岸固化与面源污染物净化为一体的新型护岸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缺陷,本技术提出一种海洋生态护岸的净化面源污染物结构,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以及满足了实际需求,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所示:一种海洋生态护岸的净化面源污染物结构,沿着坡面向着水面方向依次设有一级植被层、一级缓冲坡、一级吸附层、二级植被层、二级吸附层、二级缓冲坡以及石笼护岸,其中,一级缓冲坡与石笼护岸底部连接形成U型结构,所述一级植被层设于一级缓冲坡表层,所述一级吸附层与二级吸附层以底部相对而顶部相离的相对三角形的形式设于一级缓冲坡与二级缓冲坡之间,所述二级植被层设于一级吸附层与二级吸附层之间并使得一级缓冲坡与二级缓冲坡之间形成平整斜坡,所述二级缓冲坡以楔插的方式设于石笼护岸内侧,所述一级吸附层、二级植被层、二级吸附层之间通过土工格栅间隔开,所述二级植被层近岸侧种植草本植物,离岸侧种植水生草本植物,夹中部种植湿地木本植物。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一级植被层和二级植被层由当地土壤和蚯蚓粪按照1:10~20的份数比混合而成,其中,所述二级植被层还包括1~1.5份的鹅卵石和2~2.7份的活性炭,所述一级植被层种植有木本植物、花卉植物或者两者混种。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一级缓冲坡与二级缓冲坡均为岩石混凝土结构,并且所述一级缓冲坡与二级缓冲坡的相对面均并排设有若干逆向突起。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一级植被层与二级植被层的表面还设有土工格栅。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一级吸附层由沸石与活性炭以2:1的份数比组成,所述二级吸附层由沸石、活性炭与珊瑚沙以1∶1∶1的份数比组成。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在于:具备良好的海岸加固能力,当潮水来袭的时候,有效抗冲击并锁住土壤使其不易流失,确保了海岸的生态不会因海流冲刷发生大面积侵蚀的问题,并且对于面源污染物,利用植被,不但可以产生良好的滞留、吸收效果,还能起到美化环境、提高生态环境水平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一级植被层1、一级缓冲坡2、一级吸附层3、二级植被层4、二级吸附层5、二级缓冲坡6、石笼护岸7、土工格栅8、逆向突起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相关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指出的是,以下相关实施例仅是为了更好说明本技术本身而举的优选实施例,而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局限于如下的实施例中,并且本技术涉及本
的相关必要部件,应当视为本
内的公知技术,是本
所属的技术人员所能知道并掌握的。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使子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一级”、“二级”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対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一级”、“二级”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対重要性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结合附图所示,一种海洋生态护岸的净化面源污染物结构,沿着坡面向着水面方向依次设有一级植被层1、一级缓冲坡2、一级吸附层3、二级植被层4、二级吸附层5、二级缓冲坡6以及石笼护岸7,其中,一级缓冲坡2与石笼护岸7底部连接形成U型结构,所述一级植被层1设于一级缓冲坡2表层,所述一级吸附层3与二级吸附层5以底部相对而顶部相离的相对三角形的形式设于一级缓冲坡2与二级缓冲坡6之间,所述二级植被层4设于一级吸附层3与二级吸附层5之间并使得一级缓冲坡1与二级缓冲坡6之间形成平整斜坡,所述二级缓冲坡6以楔插的方式设于石笼护岸7内侧,所述一级吸附层3、二级植被层4、二级吸附层5之间通过土工格栅8间隔开,所述二级植被层4近岸侧种植草本植物,离岸侧种植水生草本植物,夹中部种植湿地木本植物。本技术在实施的时候,来自面源的污染物会首先在一级植被层1,其径流速度会降低,大颗粒的有机物垃圾会在此处被阻拦,而水在此处也会与有机物产生硝化反应以及氨化反应,尔后被吸收或者人工及时处理,之后经过以及缓冲坡2的缓冲后,在一级吸附层3与二级吸附层5形成的漏斗中进行层层过滤吸收,尤其是在一级吸附层3的自上而下过滤吸附能力不断提高的前提下,越往下阻拦效果越专利技术显,而位于上层的面源污染物会在倒三角形的二级植被层之中,由草本植物、木本植物的搭配作用下进行充分吸收以及反应,尤其是在植物环境下,含氮有机物会在微生物作用下最终转化为硝化物,成为植物的养分,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循环,而二级缓冲坡6则可以将剩余没有被吸收转化的面源污染物进行二次阻挡缓冲,进一步延长其滞留时间,从而实现绝大多数的污染物的净化过滤,并且还能令护岸植被有更好的生长环境,使其能够实现锁住水土的能力,也能够为海岸的微生物和生物群提供良好的庇护能力,使得生态循环能够有效进行,而石笼护岸7则可以有效缓冲掉来自水流的冲刷,这样整体正常运转就能形成良好的海岸生态护岸环境群。需要指出的是,本技术中的一级缓冲坡2、二级缓冲坡6以及石笼护岸7的材质是属于海洋生态用的耐腐蚀混凝土材料,当中含有珊瑚沙、硫酸钠、纤维增强衬料等添加物,能有效抵御大海中不同成分的侵蚀,延长整体的使用寿命和提高结构的强度。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一级植被层1和二级植被层4由当地土壤和蚯蚓粪按照1:10~20的份数比混合而成,其中,所述二级植被层4还包括1~1.5份的鹅卵石和2~2.7份的活性炭,所述一级植被层1种植有木本植物、花卉植物或者两者混种,蚯蚓粪具有良好的单位面积比,还具有大量的微生物群落,因此能够提供良好的生物分解能力,而二级植被层因为要起到锁住水土并增加吸收的作用,其鹅卵石和活性炭就能提供良好的支持,尤其是增加土壤的坚固程度上来说,鹅卵石起到良好的固定辅助效果。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一级缓冲坡2与二级缓冲坡6均为岩石混凝土结构,并且所述一级缓冲坡2与二级缓冲坡6的相对面均并排设有若干逆向突起9,其中逆向突起9能够作为多层缓冲延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洋生态护岸的净化面源污染物结构,其特征在于,沿着坡面向着水面方向依次设有一级植被层、一级缓冲坡、一级吸附层、二级植被层、二级吸附层、二级缓冲坡以及石笼护岸,其中,一级缓冲坡与石笼护岸底部连接形成U型结构,所述一级植被层设于一级缓冲坡表层,所述一级吸附层与二级吸附层以底部相对而顶部相离的相对三角形的形式设于一级缓冲坡与二级缓冲坡之间,所述二级植被层设于一级吸附层与二级吸附层之间并使得一级缓冲坡与二级缓冲坡之间形成平整斜坡,所述二级缓冲坡以楔插的方式设于石笼护岸内侧,所述一级吸附层、二级植被层、二级吸附层之间通过土工格栅间隔开,所述二级植被层近岸侧种植草本植物,离岸侧种植水生草本植物,夹中部种植湿地木本植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洋生态护岸的净化面源污染物结构,其特征在于,沿着坡面向着水面方向依次设有一级植被层、一级缓冲坡、一级吸附层、二级植被层、二级吸附层、二级缓冲坡以及石笼护岸,其中,一级缓冲坡与石笼护岸底部连接形成U型结构,所述一级植被层设于一级缓冲坡表层,所述一级吸附层与二级吸附层以底部相对而顶部相离的相对三角形的形式设于一级缓冲坡与二级缓冲坡之间,所述二级植被层设于一级吸附层与二级吸附层之间并使得一级缓冲坡与二级缓冲坡之间形成平整斜坡,所述二级缓冲坡以楔插的方式设于石笼护岸内侧,所述一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立
申请(专利权)人:中环宇恩广东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