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粉体连续加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8142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4: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创造提供了一种金属粉体连续加料装置,包括文氏粉泵以及设有封顶结构的料仓,该料仓下端的锥形部内设有用于金属粉末流化的微孔流化板;所述文氏粉泵上设有伸入料仓且延伸至微孔流化板上方的引射管路;所述文氏粉泵上设有引射气体入口和出料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创造提供的加料装置,仅需很小的吸力就可以将呈流化状态的金属粉未吸入出料器中,并与引射气流混合后从出口排出,随着调节输送气体的流量,可以连续可控的按需要的速度将金属粉末加入目标位置,而且加料过程非常安全。

A continuous feeding device for metal pow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粉体连续加料装置
本专利技术创造属于金属粉末加料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金属粉体连续加料装置。
技术介绍
在工业生产中特别是化工生产中,往往会碰到金属粉未需均匀加料的情形,如以金属铝粉作为还原剂的化工反应,就要求铝粉以缓慢、可控的方式连续加入。若大量加入则会引起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氢气造成冲料事故,严重的还可能造成爆炸。这种场合目前仍普遍采用人工加料的方式,粉末物料非封闭,因此,人工加料对操作人员危害很大,特别是毒性易挥发粉末易导致严重的职业病。在实际应用中也有采用绞龙加料的方式,而该方式由于轴与腔体存在摩擦,容易发热导至金属粉未燃烧,也带来安全隐患。采用氮气流输送的方式,通常仅在金属粉体制造企业应用,主要用于大批量金属粉未的输送和包装,也不适用于化工生产中小流量连续加料的场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创造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金属粉体连续加料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金属粉体连续加料装置,包括:料仓,其上设有封顶结构,料仓底部与流化气体进气口相通,料仓下端设有锥形的集料腔,在集料腔底部对应流化气体进气口设有微孔流化板;引射管路,从料仓外部延伸至微孔流化板上方,引射管路处于料仓内的部分对应微孔流化板设有吸料口,该吸料口与微孔流化板间留有进料间隙;出料器,设置引射管路处在料仓外部的一端,并且与引射管路连通;所述出料器上端沿其轴向设有喷嘴,在出料器下端对应喷嘴设有文丘里管。进一步,所述封顶结构采用可拆卸的顶盖,在顶盖上设置有启盖螺钉。进一步,所述封顶结构上设有排气口。进一步,所述引射管路的吸料口与微孔流化板上端面间的进料间隙为5-100mm。进一步,所述引射管路对应微孔流化板的一端具有吸料口,该吸料口下端开口大,上端开口小。进一步,所述引射管路包括竖直部和水平部,所述出料器垂直于引射管路的水平部。进一步,所述料仓底部和流化气体进气口通过法兰连接,所述微孔流化板压紧固定于二者的法兰盘之间,并且,在微孔流化板两侧分别设有与相应侧法兰形成密封的垫片。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创造具有以下优势:本专利技术创造仅需很小的吸力就可以将呈流化状态的金属粉未吸入出料器中,并与引射气流混合后从出口排出,随着调节输送气体的流量,可以连续调节金属粉末的加入速度。因此可以连续可控的按需要的速度将金属粉末加入目标位置,而且加料过程非常安全。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创造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创造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创造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创造,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创造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创造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创造实施例中微孔流化板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创造实施例中出料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封顶结构;2-料仓;3-流化气体进气口;4-集料腔;5-微孔流化板;6-引射管路;7-吸料口;8-进料间隙;9-出料器;10-喷嘴;11-文丘里管;12-启盖螺钉;13-排气口;14-流化气体储存腔;15-法兰;16-垫片;17-连接管。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创造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创造。一种金属粉体连续加料装置,如图1至3所示,包括:设有封顶结构1的料仓2,该料仓底部与流化气体进气口3相通;所述料仓下端设有锥形的集料腔4,在所述集料腔底部对应流化气体进气口设有微孔流化板5;引射管路6,从料仓外部延伸至微孔流化板上方,所述引射管路处于料仓内的部分对应微孔流化板设有吸料口7,该吸料口与微孔流化板间留有进料间隙8;出料器9,设置引射管路处在料仓外部的一端,且该出料器侧壁与所述引射管路连通;所述出料器上端沿其轴向设有喷嘴10,在出料器下端对应喷嘴设有文丘里管11。实际管路布置时,引射管路可以从集料腔侧壁穿出,总行程短,压力损失小,粉料与管路内壁摩擦机会减小,容易实现送料的稳定。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现有技术中的专利文件201620240521.9公开了一种通过文丘里管输送瓜尔胶的装置,该装置利用文丘里管中通过高速气流来输送和分散瓜尔胶,其文丘里管为横向设置,在出口处必须设置弯头才能将物料输送至目标位置,如果携带物料的硬度较高,高速气流相当于“水刀”,会对出料口弯头处形成非常强的切割力,因此该装置只能输送如瓜尔胶之类的“软”物料,并不适用于金属粉未的连续输送。而本专利技术创造主要应用于铝粉、铁粉等金属分体的连续加料。金属粉未比重大,在加料过程中,单独采用文氏粉泵难以将高比重的金属粉未吸入粉泵中。本专利技术创造提供的加料装置是先将金属粉未采用隋性气体气流吹至悬浮状态(流化状态),此时仅需很小的吸力就可以将呈流化状态的金属粉未吸入粉泵腔体(出料器)之中,并与引射气流混合后从出口排出。本专利技术还将出料器竖向设置,从而实现出料口部分垂直,高比重的金属粉体可以顺畅的送至目标位置。所述封顶结构采用可拆卸的顶盖,在顶盖上设置有启盖螺钉12,便于封顶结构打开。另外,在封顶结构上设置排气口13,排气口处可安装单向阀,当内部压力过高时,可主动泄压。上述引射管路的吸料口与微孔流化板上端面间的进料间隙为5-100mm。优选范围为50-60mm,该进料间隙对加料会产生直接影响,间隙太小影响加料效率,而间隙过大则需要很大的流化气速,容易将粉体吹出。上述引射管路对应微孔流化板的一端具有吸料口14,该吸料口呈喇叭口状,其下端开口大,上端开口小。需要指出的是,该吸料口的最下端(最大口径处)最好与流化区域大小一致,能最大限度的保证流化与送料的平衡性,减小能源浪费的同时,还保持了连续、稳定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粉体连续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料仓,其上设有封顶结构,所述料仓底部与流化气体进气口相通,料仓下端设有锥形的集料腔,集料腔底部对应流化气体进气口设有微孔流化板;/n引射管路,从料仓外部延伸至微孔流化板上方,引射管路处于料仓内的部分对应微孔流化板设有吸料口,该吸料口与微孔流化板间留有进料间隙;/n出料器,设置于引射管路处在料仓外部的一端,并且与引射管路连通;所述出料器上端沿其轴向设有喷嘴,在出料器下端对应喷嘴设有文丘里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粉体连续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料仓,其上设有封顶结构,所述料仓底部与流化气体进气口相通,料仓下端设有锥形的集料腔,集料腔底部对应流化气体进气口设有微孔流化板;
引射管路,从料仓外部延伸至微孔流化板上方,引射管路处于料仓内的部分对应微孔流化板设有吸料口,该吸料口与微孔流化板间留有进料间隙;
出料器,设置于引射管路处在料仓外部的一端,并且与引射管路连通;所述出料器上端沿其轴向设有喷嘴,在出料器下端对应喷嘴设有文丘里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粉体连续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顶结构采用可拆卸的顶盖,在顶盖上设置有启盖螺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粉体连续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顶结构上设有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红朝张军华何火雷李琛钟强汤国霞毕作鹏孙春光李海平
申请(专利权)人:利安隆科润浙江新材料有限公司天津利安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