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油规律可变的增压式电控喷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8062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4: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喷油规律可变的增压式电控喷油器,包括喷油器体,喷油器体设有第一高压油进油口和喷孔,喷油器体内设有柱塞和针阀,针阀与喷孔配合,柱塞设有压力环,压力环与喷油器体之间设有针阀复位弹簧,压力环下部设有与喷孔相连通的蓄压腔,柱塞的顶端设有控制腔,第一高压油进油口通过第一蓄压腔进油油路与蓄压腔相连通,第一高压油进油口通过控制腔进油油路与控制腔相连通,喷油器体设有固定连接的压力活塞和压力控制活塞,压力活塞和压力控制活塞的运动由电磁控制机构控制;喷油器喷油时,先通过活塞的运动对控制腔内的燃油压力进行补偿,实现“缓喷”;再通过两活塞的配合,实现控制腔双路卸压,喷油器“急喷”,实现靴型喷油规律。

Supercharged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injector with variable injection la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喷油规律可变的增压式电控喷油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喷油器
,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喷油规律可变的增压式电控喷油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控喷油器一般由回油管路、回位弹簧、球阀、泄油孔、喷嘴轴针、喷嘴针阀、控制腔、进油管接头、线圈、衔铁等组成。其原理是:当线圈通电后,电磁铁产生电磁力,吸合引衔铁,同时球阀打开,高压燃油通过泄油孔回油,由于下部喷嘴针阀压力环的燃油压力较高,在压力差的作用下,针阀杆向上运动,燃油喷出,实现喷油。当线圈断电,衔铁在回位弹簧的作用下复位,球阀关闭泄油孔,作用在针阀杆顶端的压力与喷嘴针阀压力环的压力相当,因此针阀杆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关闭喷孔,结束喷油。现有的电控喷油器大都利用电磁阀的开关实现燃油的喷射,因此电磁阀的性能直接影响缸内燃烧,进而影响柴油机的性能。现有的喷油器性能具有以下缺点:1、电磁阀在通电状态下,实现喷油,断电后结束喷油,喷油规律单一;2、喷油器喷射的燃油压力即高压油管中燃油的压力,雾化效果受到高压油泵输出燃油压力的影响,若柴油机在低转速时,高压油泵输出的燃油压力相对较低,因此经喷油器喷出后雾化效果变差,导致燃烧效果下降,影响柴油机的低速性能;3、电磁阀在通电时,由于喷油器控制腔和蓄压腔压力建立需要一定的时间,导致针阀的开启滞后,也就影响了喷油正时,影响燃烧性能;4、喷油器内部的高速阀断电后通过复位弹簧实现复位,随着柴油机的长期运行,复位弹簧易产生疲劳,影响喷油器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喷油规律可变的增压式电控喷油器,该喷油器能够实现可控的先缓后急的靴型喷油规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喷油规律可变的增压式电控喷油器,包括:喷油器体,所述喷油器体设有第一高压油进油口和喷孔,所述喷油器体内设有柱塞和固定于所述柱塞下端的针阀,所述针阀与所述喷孔配合,所述柱塞设有压力环,所述压力环与所述喷油器体之间设有针阀复位弹簧,所述压力环下部设有蓄压腔,所述蓄压腔与所述喷孔相连通,所述柱塞的顶端设有控制腔,所述第一高压油进油口通过第一蓄压腔进油油路与所述蓄压腔相连通,所述第一高压油进油口通过控制腔进油油路与所述控制腔相连通,所述喷油器体设有压力活塞室和压力控制活塞室,所述压力活塞室内设有压力活塞,所述压力控制活塞室内设有压力控制活塞,所述压力活塞和所述压力控制活塞的运动由电磁控制机构控制;所述压力活塞与所述压力活塞室围成压力腔,所述第一高压油进油口设于所述压力腔,所述控制腔进油油路和所述第一蓄压腔进油油路分别与所述压力腔相连通,所述压力活塞室连通有第一低压油路,所述压力活塞设有环形的压力活塞油路,所述压力活塞油路与所述第一低压油路和所述控制腔进油油路位置相对应;所述压力控制活塞与所述压力控制活塞室围成低压油腔,所述低压油腔连通有第二低压油路,所述压力控制活塞室连通有压力补偿油路和压力补偿进油油路,所述压力控制活塞设有环形的压力控制活塞油路,所述压力控制活塞油路与所述压力补偿油路和所述压力补偿进油油路位置相对应,所述压力补偿油路与所述控制腔相连通。优选地,所述压力活塞固定连接有滑动设置的第一导向轴,所述压力控制活塞固定连接有滑动设置的第二导向轴;所述电磁控制机构包括两组相对设置的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所述第一电磁铁和所述第二电磁铁之间设有衔铁,所述衔铁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导向轴和所述第二导向轴之间。优选地,所述第一电磁铁包括第一铁芯和第一电磁线圈,所述第一电磁线圈包覆于所述第一铁芯外,所述第一导向轴滑动设于所述第一铁芯内;所述第二电磁铁包括第二铁芯和第二电磁线圈,所述第二电磁线圈包覆于所述第二铁芯外,所述第二导向轴滑动设于所述第二铁芯内。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向轴和所述第二导向轴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衔铁固定于所述连接轴。优选地,所述衔铁设有沿其运动方向设置的平衡孔。优选地,所述蓄压腔连通有第二蓄压腔进油油路,所述第二蓄压腔进油油路连通有第二高压油进油口。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针对现有电控喷油器的缺陷,首先,高压燃油进入喷油器后先通过压力活塞进行二次加压,提高了蓄压腔内的燃油压力,进而提升了喷射燃油的雾化效果,从而解决了柴油机在低转速时喷油压力低、雾化效果差的问题,提高了柴油机的低速性能,同时,通过压力控制活塞的运动对控制腔内的燃油压力进行一定补偿,实现“缓喷”;再通过两活塞的配合,实现控制腔双路卸压,从而提升了针阀的开启速度,加快了喷油器的响应速度,喷油器快速喷油,实现靴型喷油规律。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喷油规律可变的增压式电控喷油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喷油器不喷油时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进行压力补偿时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控制腔两路卸压时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喷油器体;2-柱塞;3-喷孔;4-针阀;5-蓄压腔;6-针阀复位弹簧;7-控制腔;8-压力环;9-第二高压油进油口;10-第一高压油进油口;11-压力腔;12-压力活塞;121-压力活塞油路;13-第一蓄压腔进油油路;14-控制腔进油油路;151-第一电磁线圈;152-第一铁芯;16-衔铁;161-平衡孔;171-第二电磁线圈;172-第二铁芯;18-压力补偿油路;19-压力控制活塞;191-压力控制活塞油路;20-低压油腔;21-第一导向轴;22-第二导向轴;23-连接轴;24-第二低压油路;25-第一低压油路;26-压力补偿进油油路;27-第二蓄压腔进油油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且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示,一种喷油规律可变的增压式电控喷油器,包括:喷油器体1,喷油器体1设有第一高压油进油口10、第二高压油进油口9和喷孔3,喷油器体1内设有柱塞2和固定于柱塞2下端的针阀4,针阀4与喷孔3配合,柱塞2设有压力环8,压力环8与喷油器体1之间设有针阀复位弹簧6,压力环8下部设有蓄压腔5,蓄压腔5与喷孔3相连通,柱塞2的顶端设有控制腔7。如图1、图2、图3和图4共同所示,喷油器体1设有两个活塞室,分别为压力活塞室和压力控制活塞室。压力活塞室内设有压力活塞12,压力活塞12设有环形的压力活塞油路121,压力活塞12与压力活塞室围成封闭的压力腔11,压力腔11内设有第一高压油进油口10,压力腔11与蓄压腔5之间设有第一蓄压腔进油油路13,第二高压油进油口9与蓄压腔5之间设有第二蓄压腔进油油路27,压力腔11与控制腔7之间设有控制腔进油油路14,压力活塞室还连通有第一低压油路25,第一低压油路25通过管路与柴油机的油箱相连通,压力活塞油路121与第一低压油路25和控制腔进油油路14的位置相对应。压力控制活塞室内设有压力控制活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喷油规律可变的增压式电控喷油器,包括:喷油器体,所述喷油器体设有第一高压油进油口和喷孔,所述喷油器体内设有柱塞和固定于所述柱塞下端的针阀,所述针阀与所述喷孔配合,所述柱塞设有压力环,所述压力环与所述喷油器体之间设有针阀复位弹簧,所述压力环下部设有蓄压腔,所述蓄压腔与所述喷孔相连通,所述柱塞的顶端设有控制腔,所述第一高压油进油口通过第一蓄压腔进油油路与所述蓄压腔相连通,所述第一高压油进油口通过控制腔进油油路与所述控制腔相连通,其特征在于:/n所述喷油器体设有压力活塞室和压力控制活塞室,所述压力活塞室内设有压力活塞,所述压力控制活塞室内设有压力控制活塞,所述压力活塞和所述压力控制活塞的运动由电磁控制机构控制;/n所述压力活塞与所述压力活塞室围成压力腔,所述第一高压油进油口设于所述压力腔,所述控制腔进油油路和所述第一蓄压腔进油油路分别与所述压力腔相连通,所述压力活塞室连通有第一低压油路,所述压力活塞设有环形的压力活塞油路,所述压力活塞油路与所述第一低压油路和所述控制腔进油油路位置相对应;/n所述压力控制活塞与所述压力控制活塞室围成低压油腔,所述低压油腔连通有第二低压油路,所述压力控制活塞室连通有压力补偿油路和压力补偿进油油路,所述压力控制活塞设有环形的压力控制活塞油路,所述压力控制活塞油路与所述压力补偿油路和所述压力补偿进油油路位置相对应,所述压力补偿油路与所述控制腔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喷油规律可变的增压式电控喷油器,包括:喷油器体,所述喷油器体设有第一高压油进油口和喷孔,所述喷油器体内设有柱塞和固定于所述柱塞下端的针阀,所述针阀与所述喷孔配合,所述柱塞设有压力环,所述压力环与所述喷油器体之间设有针阀复位弹簧,所述压力环下部设有蓄压腔,所述蓄压腔与所述喷孔相连通,所述柱塞的顶端设有控制腔,所述第一高压油进油口通过第一蓄压腔进油油路与所述蓄压腔相连通,所述第一高压油进油口通过控制腔进油油路与所述控制腔相连通,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油器体设有压力活塞室和压力控制活塞室,所述压力活塞室内设有压力活塞,所述压力控制活塞室内设有压力控制活塞,所述压力活塞和所述压力控制活塞的运动由电磁控制机构控制;
所述压力活塞与所述压力活塞室围成压力腔,所述第一高压油进油口设于所述压力腔,所述控制腔进油油路和所述第一蓄压腔进油油路分别与所述压力腔相连通,所述压力活塞室连通有第一低压油路,所述压力活塞设有环形的压力活塞油路,所述压力活塞油路与所述第一低压油路和所述控制腔进油油路位置相对应;
所述压力控制活塞与所述压力控制活塞室围成低压油腔,所述低压油腔连通有第二低压油路,所述压力控制活塞室连通有压力补偿油路和压力补偿进油油路,所述压力控制活塞设有环形的压力控制活塞油路,所述压力控制活塞油路与所述压力补偿油路和所述压力补偿进油油路位置相对应,所述压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晓青周伟刘大鹏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重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