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抑制流动畸变的弯型管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80613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4: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抑制流动畸变的弯型管路结构,所述弯型管路主要由弯曲管体和管体内部的导流肋片构成,所述导流肋片根据管路弯曲形状布置在弯管交界处,用于引导管路中分流或汇集的气体。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导流肋片,能改善流体在弯管交界处流动,避免在分流/汇集处的流动互扰,尤其是针对两分流支管分别连接两个增压器压气机进口时,能明显抑制因两压气机叶轮反转引起的管路中流动畸变,达到提升系统效率的目的。

A curved pipe structure for restraining flow distor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抑制流动畸变的弯型管路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废气涡轮增压
,尤其是涉及一种抑制流动畸变的弯型管路结构。
技术介绍
内燃机高功率密度和高原功率恢复的要求需要增压系统性能不断的提高和优化,从而使增压系统能够与发动机进行良好的匹配。增压系统内部及增压系统和发动机连接常用到弯型管路。传统的连接弯管因为流体在分流支管汇集处常产生流动互扰,从而加大流动损失,降低系统效率。因此需要对连接管路内气体流动进行控制,尤其是对V型等非直列发动机上布置的双排增压器用、两分流支管分别连接两个增压器压气机进口的三通连接管,抑制因两压气机叶轮反转引起管路中的流动畸变,有效改善气体在管路中的流动,提升系统效率。因此需要一种抑制流动畸变的弯型管路结构,使得流体在其中流动性能更加良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抑制流动畸变的弯型管路结构,以改善流体在弯管交界处流动,避免在分流/汇集处的流动互扰,明显抑制管路中流动畸变,达到提升系统效率的目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抑制流动畸变的弯型管路结构,包括弯曲管体,所述弯曲管体由多个分流支管和总管交接构成,所述弯曲管体内部布置有根据管路弯曲形状布置在弯管交界处的导流肋片。进一步的,在两个分流支管交汇处布置1个导流肋片,每路分流支管交汇总管处根据管径和导流需求布置1~3个导流肋片。相对于传统弯型管路,本专利技术抑制流动畸变的弯型管路结构因其导流肋片的导流作用,能控制和改善流体在分流/汇集处的流动,避免在此处的流动互扰,尤其是针对两分流支管分别连接两个增压器压气机进口时,明显抑制因两压气机叶轮反转引起的管路中流动畸变,达到提升系统效率的目的。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结构在增压系统中连接的应用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结构的尺寸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弯曲管体;2-导流肋片;3-弯型管路;4-压气机。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一种抑制流动畸变的弯型管路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弯曲管体1,所述弯曲管体1由多个分流支管和总管交接构成,所述弯曲管体1内部布置有根据管路弯曲形状布置在弯管交界处的导流肋片2。在两个分流支管交汇处布置1个导流肋片2,每路分流支管交汇总管处根据管径和导流需求布置1~3个导流肋片2,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每路分流支管交汇总管处根据管径和导流需求布置2个导流肋片2。如图3所示,所述导流肋片2的末端直段分别与分流支管和总管的直段平行;导流肋片2末端直段的长度L1、L2、L3根据需求布置,长度一般规定为R/6~R/2,其中L3略大于L2,其中R为弯管弯曲处的半径。如图2所示的一种抑制流动畸变的弯型管路3和增压系统中的压气机4连接,当增压系统工作时,气流经弯管中总管-分流支管进入压气机进口,此时,由于弯管中的导流肋片2的作用,控制气流流动方向,避免气流在弯管分流处流动互扰,明显抑制因两压气机叶轮反转引起的流动畸变,有效减小气流在管路中的流动损失,达到提高系统效率的目的。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抑制流动畸变的弯型管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弯曲管体(1),所述弯曲管体(1)由多个分流支管和总管交接构成,所述弯曲管体(1)内部布置有根据管路弯曲形状布置在弯管交界处的导流肋片(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抑制流动畸变的弯型管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弯曲管体(1),所述弯曲管体(1)由多个分流支管和总管交接构成,所述弯曲管体(1)内部布置有根据管路弯曲形状布置在弯管交界处的导流肋片(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欣源佟鼎何海龙侯琳琳张子磊肖维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天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