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山法水下隧道充气式挡水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80273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4: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矿山法水下隧道充气式挡水墙,包括:钢筋混凝土底座;可膨胀的气囊,底部固定在钢筋混凝土底座上,两侧固定在隧道支护结构侧墙上;盖状钢板,设置在气囊的外部,位于钢筋混凝土底座上,盖状钢板的顶面与施工道路平齐,通过气囊的膨胀与压缩以带动盖状钢板向上移动或落下。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矿山法水下隧道充气式挡水墙,适用于矿山法水下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充气式挡水墙,该装置在隧道发生涌水时可以迅速投入使用,阻挡来水,为抢险提供缓冲时间;在非工作状态可收纳,不占用隧道内部空间;在隧道贯通后拆除方便。

A kind of inflatable water retaining wall for underwater tunnel with min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矿山法水下隧道充气式挡水墙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中的施工安全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矿山法水下隧道充气式挡水墙。
技术介绍
穿江越海隧道往往是现代都市交通系统中的重要节点,目前水下隧道最常采用的工法主要有:矿山法、盾构法、沉管法等,其中矿山法隧道在水深较深且地质条件复杂的场区环境应用广泛,具有代表性的工程有厦门翔安海底隧道、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等。与盾构隧道不同,矿山法水下隧道的开挖面为开放式,在穿越富水软弱地层或裂隙发育的岩石地层时,开挖面易发生涌水事故,轻则影响施工进度,重则威胁洞内人员、设备的安全。在遭遇这种地层条件时,一般采用注浆加固堵水,并辅以机械抽排的方法进行预处理。但是由于地下工程环境的不确定性,注浆加固的效果因地因时而异,翔安海底隧道与胶州湾海底隧道在注浆后开挖过程中均出现过不同程度的开挖面涌水状况,因此矿山法水下隧道一般均在开挖面后方布置至少一道施工临时挡水装置以应对这种状况。目前惯用的施工临时挡水装置形式为:在开挖面后方,围岩完整段浇筑一道混凝土墙,并通过径向锚索(管)与周边围岩连接,墙上预留门洞并安装单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矿山法水下隧道充气式挡水墙,其特征在于,包括:/n钢筋混凝土底座(1);/n可膨胀的气囊(2),底部固定在钢筋混凝土底座(1)上,两侧固定在隧道支护结构侧墙(9)上;以及/n盖状钢板(3),设置在气囊(2)的外部,位于钢筋混凝土底座(1)上,盖状钢板(3)的顶面与施工道路平齐,通过气囊(2)的膨胀与压缩以带动盖状钢板(3)向上移动或落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山法水下隧道充气式挡水墙,其特征在于,包括:
钢筋混凝土底座(1);
可膨胀的气囊(2),底部固定在钢筋混凝土底座(1)上,两侧固定在隧道支护结构侧墙(9)上;以及
盖状钢板(3),设置在气囊(2)的外部,位于钢筋混凝土底座(1)上,盖状钢板(3)的顶面与施工道路平齐,通过气囊(2)的膨胀与压缩以带动盖状钢板(3)向上移动或落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山法水下隧道充气式挡水墙,其特征在于,盖状钢板(3)呈矩形,垂直于隧道轴线(2)处设置有可承力支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矿山法水下隧道充气式挡水墙,其特征在于,盖状钢板(3)靠近迎水侧的一边通过铰接支座(13)固定在钢筋混凝土底座(1),靠近背水侧的一边通过活动支座与钢筋混凝土底座(1)活动连接,盖状钢板(3)绕铰接支座(13)自由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山法水下隧道充气式挡水墙,其特征在于,气囊(2)通过充气管与充气泵(6)相连,气囊(2)上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超业贺维国杜宝义李乐孙晓科张建国李勇陈翰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天津隧道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