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可重复注浆的双重防涌水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6629330 阅读: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4 21:27
本申请涉及水下隧道病害治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型可重复注浆的双重防涌水装置及方法,包括锚固剂锚固套管,所述锚固剂锚固套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法兰盘,所述法兰盘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锚固螺栓,所述锚固剂锚固套管的顶端法兰连接有套管闸阀,所述套管闸阀的输出端法兰连接有密封装置套筒,所述密封装置套筒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两个双道密封橡胶圈,两个所述双道密封橡胶圈之间设置有传力构件一,所述传力构件一滑动连接在所述密封装置套筒的内部。本发明专利技术允许在不拆除主体装置的情况下,利用其作业通道直接伸入无损检测设备,对注浆固结体的密实度、范围等关键指标进行原位且及时的量化评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下隧道病害治理,具体为一种新型可重复注浆的双重防涌水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1、当前,随着水下隧道运营年限的增长,病害问题日益凸显。水下隧道在长期运营过程中,受到地下水侵蚀、地质条件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结构损坏、渗漏水等病害,严重影响隧道的正常使用和安全性。然而,针对水下隧道病害治理的注浆防涌水技术,其装置研发、设计及施工经验仍显匮乏。

2、在此背景下,传统防喷装置普遍采用单一密封结构,在高水压环境下,这种单一密封结构极易失效,无法有效防止涌水现象的发生,给注浆施工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同时,现有封闭器依赖压紧螺栓固定钻杆,在重复注浆过程中,密封件磨损严重,不仅导致密封性能下降,而且作业效率低下,增加了施工成本和时间。

3、针对地下工程施工中高水压地层易发生涌水、排渣困难、压力控制复杂等技术难题,本专利技术围绕注浆防涌水施工技术展开创新,提出一种适用于高水压地层的钻孔注浆双重防涌水装置及其施工方法。该方案突破传统密封技术瓶颈,通过创新优化泄压口结构设计,实现高效排渣、动态压力调节与注浆压力精准控制的多重功能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可重复注浆的双重防涌水装置,包括锚固剂锚固套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剂锚固套管(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法兰盘(2),所述法兰盘(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锚固螺栓(3),所述锚固剂锚固套管(1)的顶端法兰连接有套管闸阀(4),所述套管闸阀(4)的输出端法兰连接有密封装置套筒(5),所述密封装置套筒(5)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两个双道密封橡胶圈(6),两个所述双道密封橡胶圈(6)之间设置有传力构件一(7),所述传力构件一(7)滑动连接在所述密封装置套筒(5)的内部,所述密封装置套筒(5)的外表面顶端固定连接有压实螺栓(8),所述压实螺栓(8)的顶端与所述双道密封橡胶圈(6)之间固定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可重复注浆的双重防涌水装置,包括锚固剂锚固套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剂锚固套管(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法兰盘(2),所述法兰盘(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锚固螺栓(3),所述锚固剂锚固套管(1)的顶端法兰连接有套管闸阀(4),所述套管闸阀(4)的输出端法兰连接有密封装置套筒(5),所述密封装置套筒(5)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两个双道密封橡胶圈(6),两个所述双道密封橡胶圈(6)之间设置有传力构件一(7),所述传力构件一(7)滑动连接在所述密封装置套筒(5)的内部,所述密封装置套筒(5)的外表面顶端固定连接有压实螺栓(8),所述压实螺栓(8)的顶端与所述双道密封橡胶圈(6)之间固定连接有传力构件二(9),所述传力构件二(9)滑动连接在所述密封装置套筒(5)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可重复注浆的双重防涌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装置套筒(5)的外表面连通有泄压管(10),所述泄压管(10)的内部连通有泄压阀(11),所述泄压管(10)位于所述双道密封橡胶圈(6)与所述套管闸阀(4)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可重复注浆的双重防涌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装置套筒(5)的外表面连通有压力计(12),所述压力计(12)与所述泄压管(10)对称分布在所述密封装置套筒(5)的外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可重复注浆的双重防涌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道密封橡胶圈(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垫测量装置(13),所述密封垫测量装置(13)包括厚度传感器(1301)、应力传感器(1302)、裂纹传感器(1303)、温度传感器(1304)和压力传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永辉孙东波马坤鹏刘玉杰曾珂郭富强陈国燃彭辉王伟翰胡防洪杨斌缑亚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