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履带底盘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78860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履带底盘及车辆,包括底盘主体、设置在底盘主体两侧的行驶组件和用于驱动行驶组件运转的驱动装置,行驶组件包括设置在底盘主体前后两端的主动轮和引导轮、设置在主动轮与引导轮之间的多个支重轮、绕设在主动轮与引导轮之间的履带,履带张紧在主动轮与引导轮之间,主动轮与履带传动连接驱动履带旋转,支重轮位于主动轮和引导轮的下方位置,支重轮的底端支撑在履带上,驱动装置为设置在主动轮内部的轮毂电机,轮毂电机直接设置在主动轮内驱动主动轮旋转,简化了传统驱动方式的传动路线,使机械结构更加简单。

Crawler chassis and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履带底盘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履带轮驱动
,尤其是涉及一种履带底盘及车辆。
技术介绍
履带行走机构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拖拉机等野外作业车辆,因行走条件恶劣,要求该行走机构需要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具有良好的行进和转向能力。履带与地面接触,驱动轮不与地面接触。当马达带动驱动轮转动时,驱动轮在减速器驱动转矩的作用下,通过驱动轮上的轮齿和履带链之间的啮合,连续不断地把履带从后方卷起,与地面接触的那部分履带给地面一个向后的作用力,而地面相应地给履带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是推动机器向前行驶的驱动力,当驱动力足以克服行走阻力时,支重轮就在履带上表面向前滚动,从而使机器向前行驶。一般履带行走机构采用液压马达加减速机驱动主动轮转动的机械传动,液压马达需要液压油作为动力传动介质,对液压系统要求高,传动效率低,目前有些履带行走机构采用电机加减速机驱动主动轮转动,该传动方式效率较液压方式高,但受普通电机特性限制,需通过减速机降速增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履带底盘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履带行走机构通过电机驱动需要使用减速机降速增扭导致动力传输路线复杂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的一种履带底盘,包括:底盘主体;设置在所述底盘主体两侧的行驶组件,包括主动轮、引导轮、多个支重轮和履带,所述主动轮与所述引导轮分别可旋转的设置在所述底盘主体的前后两端,所述履带绕设在所述主动轮与所述引导轮之间且与所述主动轮传动连接,多个所述支重轮可旋转的设置在所述底盘主体上位于所述主动轮与所述引导轮之间且所述支重轮的底端低于所述主动轮与所述引导轮的底端,所述支重轮支撑在所述履带与地面接触的部分的顶端;用于驱动所述主动轮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主动轮内部的轮毂电机。优选地,所述轮毂电机为外转子电机。优选地,所述外转子电机包括定子和转子,所述定子与所述底盘主体固定连接,所述转子设置在所述定子外侧且所述定子与所述转子在远离所述底盘主体一侧的中心旋转连接,所述转子的外侧与所述主动轮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定子包括定子铁芯和多个定子绕组,所述定子铁芯的中心与所述底盘主体固定连接,多个所述定子绕组设置在所述定子铁芯的边缘且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周向间隔分布。优选地,所述转子包括罩壳、设置在所述罩壳内侧的永磁外转子磁轭、设置在所述永磁外转子磁轭内侧的多个永磁体,多个所述永磁体沿所述永磁外转子磁轭的内侧周向间隔分布。优选地,所述主动轮外侧设置有外齿,所述履带内侧设置有内齿,所述主动轮与所述履带之间通过所述内齿与所述外齿啮合传动。优选地,所述底盘主体的侧面位于所述主动轮与所述引导轮之间还设置有托带轮,所述托带轮与所述底盘主体旋转连接,所述托带轮的顶端支撑在所述履带内侧。优选地,所述罩壳靠近所述底盘主体一侧设置有刹车碟盘,所述刹车碟盘上设置有刹车卡钳。优选地,所述支重轮与所述底盘主体之间设置有缓震装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的一种车辆,包括车体和与所述车体连接的履带底盘,所述履带底盘为以上任一项所述的履带底盘。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的一种履带底盘,其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的一种履带底盘,包括底盘主体、设置在底盘主体左右两侧的行驶组件和用于驱动行驶组件运转的驱动装置,行驶组件包括主动轮、引导轮、支重轮和履带,主动轮和引导轮分别设置在底盘主体的前后两端,履带绕设在主动轮和引导轮之间,并且主动轮与履带之间传动连接,多个支重轮设置在主动轮与引导轮之间,支重轮的底端低于主动轮和引导轮的底端,支重轮支撑在履带与地面接触的部分的顶端,上述的主动轮、引导轮、支重轮均与底盘主体转动连接,上述的驱动装置为设置在主动轮内部的轮毂电机,轮毂电机直接安装在主动轮内,轮毂电机的转动部分与主动轮直接连接,省去了大量传动零部件,简化了机械结构,从而使传动效率更高。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的一种车辆,其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的一种车辆,包括车体和带动车体移动的履带底盘,该履带底盘为以上所述的履带底盘,该履带底盘内的主动轮内直接安装轮毂电机,轮毂电机的转动部分与主动轮直接连接,省去了大量传动零部件,简化了机械结构,从而使传动效率更高。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主动轮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履带底盘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履带底盘俯视简图。图中:1、底盘主体;2、主动轮;3、引导轮;4、支重轮;5、履带;6、定子铁芯;7、定子绕组;8、罩壳;9、永磁外转子磁轭;10、永磁体;11、外齿;12、内齿;13、托带轮;14、刹车碟盘;15、刹车卡钳;16、缓震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
技术实现思路
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参看图1~图3,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履带底盘,包括底盘主体1、设置在底盘主体1两侧的行驶组件和用于驱动行驶组件运转的驱动装置,每个行驶组件均可以包括主动轮2、引导轮3、多个支重轮4和履带5,主动轮2和引导轮3分别设置在底盘主体1一侧的前后两端,例如可以将主动轮2设置在底盘主体1前进方向的后端,引导轮3位于前端,主动轮2和引导轮3可以位于底盘主体1一侧的顶端,多个支重轮4均与底盘主体1转动连接,多个支重轮4的轴心之间的连线可以与地面平行,多个支重轮4可以位于底盘主体1一侧的底端,支重轮4的底端低于主动轮2和引导轮3的底端,履带5绕过主动轮2、支重轮4和引导轮3后首尾连接,履带5张紧在主动轮2与引导轮3之间,支重轮4支撑在履带5与地面接触的部分的顶端,履带5与主动轮2之间可以为齿轮齿条连接结构,可以在履带5宽度方向的中部实现传动连接,支重轮4可以支撑在履带5内侧面的两侧,上述的驱动装置可以为设置在主动轮2内部的轮毂电机,该轮毂电机可以为外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履带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盘主体(1);/n设置在所述底盘主体(1)两侧的行驶组件,包括主动轮(2)、引导轮(3)、多个支重轮(4)和履带(5),所述主动轮(2)与所述引导轮(3)分别可旋转的设置在所述底盘主体(1)的前后两端,所述履带(5)绕设在所述主动轮(2)与所述引导轮(3)之间且与所述主动轮(2)传动连接,多个所述支重轮(4)可旋转的设置在所述底盘主体(1)上位于所述主动轮(2)与所述引导轮(3)之间且所述支重轮(4)的底端低于所述主动轮(2)与所述引导轮(3)的底端,所述支重轮(4)支撑在所述履带(5)与地面接触的部分的顶端;/n用于驱动所述主动轮(2)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主动轮(2)内部的轮毂电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履带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盘主体(1);
设置在所述底盘主体(1)两侧的行驶组件,包括主动轮(2)、引导轮(3)、多个支重轮(4)和履带(5),所述主动轮(2)与所述引导轮(3)分别可旋转的设置在所述底盘主体(1)的前后两端,所述履带(5)绕设在所述主动轮(2)与所述引导轮(3)之间且与所述主动轮(2)传动连接,多个所述支重轮(4)可旋转的设置在所述底盘主体(1)上位于所述主动轮(2)与所述引导轮(3)之间且所述支重轮(4)的底端低于所述主动轮(2)与所述引导轮(3)的底端,所述支重轮(4)支撑在所述履带(5)与地面接触的部分的顶端;
用于驱动所述主动轮(2)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主动轮(2)内部的轮毂电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履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电机为外转子电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履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转子电机包括定子和转子,所述定子与所述底盘主体(1)固定连接,所述转子设置在所述定子外侧且所述定子与所述转子在远离所述底盘主体(1)一侧的中心旋转连接,所述转子的外侧与所述主动轮(2)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履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包括定子铁芯(6)和多个定子绕组(7),所述定子铁芯(6)的中心与所述底盘主体(1)固定连接,多个所述定子绕组(7)设置在所述定子铁芯(6)的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元晓冯子玲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合能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