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货箱连接结构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78830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3:36
一种货箱连接结构固定装置,涉及货箱连接结构技术领域,包括连接底座,连接底座上转动安装有支撑架,支撑架的上方通过翻转机构连接有货箱底座,且翻转机构还通过方向调节件转动安装于支撑架和货箱底座之间,货箱底座与支撑架之间还设有用以辅助翻转的翻转部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技术中均是通过向后翻将料物卸出,但是该方式受限于卸料区域大小影响,经常出现不便于车体调头,造成卸料后货物的二次搬运;以及根据料物使用需要沿着车体的两侧进行卸料,但由于汽车受限于空间不易调头,使得只能实现单侧料物的卸料,降低了对周边的辅助效率。

A fixing device of cargo box connect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货箱连接结构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货箱连接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货箱连接结构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轻型货车的货箱与车架的固定技术采用货箱与车架通过螺栓的硬连接方式,车架上的刚性振动通过固定点直接传递到货箱上。带货箱的越野汽车装载质量与轻型货车相当,并且要满足在各种恶劣地面环境下的正常行驶。当车辆在越野路面的工况下行驶时,路面不平度所引起的车辆变形不能完全被轮胎、悬架系统及车架吸收,采用硬连接的固定方式会使得货箱的变形较大,降低货箱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也有一些车辆在货箱和车架纵梁之间增加垫木或者橡胶软垫来进行隔振。垫木不仅隔振效果差,并且当车架形式为变高度或变宽度纵梁时,隔振设计将难以实现。而橡胶软垫虽可以在一定程度缓解振动的问题,但往往难以保证结构的可靠性和耐久性。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了一个申请号为201721432695.6的专利,用以解决上述问题,该技术方案包括用于与货箱固定连接的上固定座、用于与车架固定连接的下固定座、设置于上固定座与下固定座之间的上软垫总成、设置于下固定座下方的下软垫总成,套管总成、高强度螺栓,所述套管总成从上至下贯穿于上软垫总成、下固定座、下软垫总成中心,所述高强度螺栓通过穿过套管总成、上固定座将上固定座、上软垫总成、下固定座、下软垫总成整体连接。本技术软连接的固定结构可以有效的吸收货箱载荷和车架的震动,提高货箱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但是该装置随着使用也逐渐的暴露出了该技术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当需要对其货箱内料物进行卸货时,现有的方式均是通过向后翻将料物卸出,但是该方式受限于卸料区域大小影响,经常出现不便于车体调头,造成卸料后,货物二次搬运,提高了劳动强度。第二,其中根据卸货需要,经常出现沿着车体的两侧进行卸料,用以实现对料物的使用,但由于汽车受限于空间不易调头,使得只能实现单侧料物的卸料,大大的降低了对周边的辅助效率。由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货箱连接结构固定装置,用以解决传统技术中均是通过向后翻将料物卸出,但是该方式受限于卸料区域大小影响,经常出现不便于车体调头,造成卸料后货物的二次搬运;以及根据料物使用需要沿着车体的两侧进行卸料,但由于汽车受限于空间不易调头,使得只能实现单侧料物的卸料,降低了对周边的辅助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货箱连接结构固定装置,包括连接底座,所述连接底座上转动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上方通过翻转机构连接有货箱底座,且所述翻转机构还通过方向调节件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撑架和所述货箱底座之间,所述货箱底座与所述支撑架之间还设有用以辅助翻转的翻转部件。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翻转机构包括摆动板,所述摆动板铰接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支撑架上还铰接有驱动缸,所述驱动缸的伸缩杆与所述摆动板的下端部相铰接,所述货箱底座的下表面还固接有板体,所述板体上开设有水平设置的矩形滑槽,所述摆动板的上端部通过铰接柱约束于所述矩形滑槽内。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方向调节件包括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撑架上的转筒,所述转筒的轴线竖直设置,所述货箱底座的底部还转动安装有与所述转筒同轴设置的转动座,所述摆动板和所述驱动缸均铰接于所述转筒内部,所述板体的上表面固接于所述转动座的下表面。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翻转部件包括围设于所述货箱底座四周上的转轴,所述转轴通过连板水平固接于所述货箱底座的底面上,所述支撑架的上表面对应所述转轴固接有铰接座,所述铰接座开设有铰接槽,所述转轴铰接于所述铰接槽内,所述铰接座上还设有用以封闭所述铰接槽的封闭件。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封闭件包括插装板,所述铰接座上开设有插装孔,所述插装板插装于所述插装孔内,且处于内侧的一端与所述铰接槽的侧壁相抵,并将所述转轴约束于所述铰接槽内。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插装板处于外侧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铰接座的外部并固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插装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的末端螺纹连接于所述铰接座上。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转筒的外周壁上固接有齿环,所述支撑架上还固接有与所述齿环相啮合的驱动机。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连接底座与所述支撑架之间安装有转动盘。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围绕所述转动盘呈旋转对称安装有若干个万向支撑轮,所述万向支撑轮的轮面与所述连接底座的上表面相摩擦接触。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连接底座的上表面还开设有环形槽,所述万向支撑轮约束于所述环形槽内。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连接底座的周壁上还固接有连接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中通过货箱底座用以安装货箱,通过连接底座上的转动盘实现了带动货箱整体转动,可以实现根据卸料需要,选择不同的卸料方向,克服因受卸料区域的影响,使得不便于调头问题;其中通过翻转机构可以实现当货箱不便于转动时,通过其对货箱进行侧倾,实现辅助的对料物的卸料,降低了劳动力;其中通过翻转机构利用方向调节件转动安装,实现了根据卸料的需要,通过转动翻转机构实现将货箱对不同的方向进行侧倾卸料,大大的降低了卸料区域对车体卸料的影响;提高了对其他工作的配合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了劳动力的输出;结构简单,工作稳定;操作控制简便,易于大规模制造与安装,应用范围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中:1-连接底座;2-转动盘;3-万向支撑轮;4-支撑架;5-货箱底座;6-转筒;7-齿环;8-驱动缸;9-摆动板;10-转动座;11-板体;12-驱动机;13-连板;14-铰接座;15-转轴;16-铰接槽;17-插装板;18-固定板;19-固定螺栓;20-矩形滑槽;21-连接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货箱连接结构固定装置,包括连接底座1,连接底座1上转动安装有支撑架4,支撑架4的上方通过翻转机构连接有货箱底座5,货箱安装于货箱底座5上,货箱上的门体及货箱的结构采用日常所常见的;且翻转机构还通过方向调节件转动安装于支撑架4和货箱底座5之间,货箱底座5与支撑架4之间还设有用以辅助翻转的翻转部件。翻转机构包括摆动板9,摆动板9铰接于支撑架4上,支撑架4上还铰接有驱动缸8,驱动缸8的伸缩杆与摆动板9的下端部相铰接,货箱底座5的下表面还固接有板体11,板体11上开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货箱连接结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底座(1),所述连接底座(1)上转动安装有支撑架(4),所述支撑架(4)的上方通过翻转机构连接有货箱底座(5),且所述翻转机构还通过方向调节件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撑架(4)和所述货箱底座(5)之间,所述货箱底座(5)与所述支撑架(4)之间还设有用以辅助翻转的翻转部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货箱连接结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底座(1),所述连接底座(1)上转动安装有支撑架(4),所述支撑架(4)的上方通过翻转机构连接有货箱底座(5),且所述翻转机构还通过方向调节件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撑架(4)和所述货箱底座(5)之间,所述货箱底座(5)与所述支撑架(4)之间还设有用以辅助翻转的翻转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货箱连接结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包括摆动板(9),所述摆动板(9)铰接于所述支撑架(4)上,所述支撑架(4)上还铰接有驱动缸(8),所述驱动缸(8)的伸缩杆与所述摆动板(9)的下端部相铰接,所述货箱底座(5)的下表面还固接有板体(11),所述板体(11)上开设有水平设置的矩形滑槽(20),所述摆动板(9)的上端部通过铰接柱约束于所述矩形滑槽(20)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货箱连接结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向调节件包括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撑架(4)上的转筒(6),所述转筒(6)的轴线竖直设置,所述货箱底座(5)的底部还转动安装有与所述转筒(6)同轴设置的转动座(10),所述摆动板(9)和所述驱动缸(8)均铰接于所述转筒(6)内部,所述板体(11)的上表面固接于所述转动座(10)的下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货箱连接结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部件包括围设于所述货箱底座(5)四周上的转轴(15),所述转轴(15)通过连板(13)水平固接于所述货箱底座(5)的底面上,所述支撑架(4)的上表面对应所述转轴(15)固接有铰接座(14),所述铰接座(14)开设有铰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建奎冯延渡陈伟张秀川杨永正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凯马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