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滑移门车型的开放式B柱上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78795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针对滑移门车型的开放式B柱上端结构,后边梁加强板和上导轨安装板围合形成供滑移门上导轨安装的凹型腔体空间,上导轨缓冲块安装支架上朝向滑移门上导轨方向固定缓冲块,上导轨缓冲块安装支架两端分别与后边梁加强板和上导轨安装板焊接,上导轨安装板靠近A柱上加强板的前部延长至覆盖整个B柱上部接头区域,B柱内封板、后边梁封板和A柱内封板通过焊接搭接而成B柱上端的内封板结构,后边梁封板在滑移门上导轨拐弯段弯折形成一个朝车内伸入的凸包,B柱内封板上部接头位置设用于提升B柱强度的弯折腔体,中横梁螺接支架通过螺接方式安装在后边梁封板上的凸包边,中横梁与中横梁安装板焊接连接。

Open B-pillar upper structure for sliding door mode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针对滑移门车型的开放式B柱上端结构
本技术属于车身结构,涉及一种白车身侧围B柱上端接头匹配结构及全景天窗布置方式,是针对带有全景天窗配置的滑移门车型B柱上端接头匹配的结构设计及布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家庭成员数增加,MPV车型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而兼具商务和居家风格的滑移门MPV车型,则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滑移门上导轨的布置对白车身传统结构设计和性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由此产生的B柱上部开放式的腔体结构对白车身模态、扭转刚度和侧面碰撞性能影响很大,而且目前市场上还没有同时具有滑移门和全景天窗两种配置的MPV车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针对滑移门车型的开放式B柱上端结构,同时满足了滑移门和全景天窗两种配置的布置需求,白车身模态、扭转刚度和C-NCAP侧面碰撞性能也达到了设计目标要求。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针对滑移门车型的开放式B柱上端结构,其特点在于,其包括B柱外加强板,与A柱相连的A柱上加强板,后边梁加强板,用于安装滑移门上导轨的上导轨安装板,固定于滑移门上导轨末端位置的上导轨缓冲块安装支架,用于支撑和覆盖后边梁加强板的后边梁封板,B柱内封板,与A柱相连的A柱内封板,用于配合安装天窗的中横梁和中横梁螺接支架。后边梁加强板和上导轨安装板围合形成供滑移门上导轨安装的凹型腔体空间,上导轨缓冲块安装支架上朝向滑移门上导轨方向固定缓冲块,上导轨缓冲块安装支架两端分别与后边梁加强板和上导轨安装板焊接,上导轨安装板靠近A柱上加强板的前部延长至覆盖整个B柱上部接头区域,B柱内封板、后边梁封板和A柱内封板通过焊接搭接而成B柱上端的内封板结构,后边梁封板在滑移门上导轨拐弯段弯折形成一个朝车内伸入的凸包,B柱内封板上部接头位置设用于提升B柱强度的弯折腔体,中横梁螺接支架通过螺接方式安装在后边梁封板上的凸包边,中横梁与中横梁安装板焊接连接。较佳地,后边梁加强板材料选用SCG260Y+Z,料厚为1.2mm。较佳地,后边梁封板材料选用SCR300L,料厚为1.4mm。较佳地,上导轨安装板的材料选用SCG420D+Z,料厚为1.2mm。较佳地,B柱外加强板、A柱上加强板和后边梁加强板之间采用通过焊接及密封胶呈实封闭式结构。较佳地,后边梁封板和后边梁加强板在凸包区域保留5mm的电泳液间隙,焊接翻边宽度为12mm。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技术各较佳实例。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创新B柱上端接头搭接方式、优化钣金零件冲压角度、按配置装配中横梁及螺接支架,优化钣金件的结构特征,来同时实现滑移门和全景天窗的布置需求,并达到白车身模态、扭转刚度和侧面碰撞的性能需求。保证了全景天窗与凸包边缘Y向最小5mm装配间隙的要求。解决后边梁加强板和后边梁封板的冲压问题,同时满足C-NCAP侧面碰撞星级需求和车辆腐蚀试验要求。弥补开放式腔体对白车身模态的影响。上导轨缓冲块安装支架5区别于直接固定于导轨的新安装方式使白车身模态提升0.1HZ,后边梁盖板在前部区域延长覆盖的方式使白车身模态提升0.15HZ。后边梁封板7和后边梁加强板3的拔模角度减小至Z向15°。后边梁封板7上的凸包为上轨道安装板2的滑移门上导轨6突出常规边梁区域的空间提供了支撑和补强。附图说明图1和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开放式B柱上端结构外部框架搭接示意图。图3和图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开放式B柱上端结构内部封板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针对滑移门车型的开放式B柱上端结构,其包括B柱外加强板4,与A柱相连的A柱上加强板1,后边梁加强板3,用于安装滑移门上导轨6的上导轨安装板2,固定于滑移门上导轨6末端位置的上导轨缓冲块安装支架5,用于支撑和覆盖后边梁加强板3的后边梁封板7,B柱内封板11,与A柱相连的A柱内封板8,用于配合安装天窗的中横梁9和中横梁螺接支架10。B柱外加强板4、A柱上加强板1和后边梁加强板3之间采用通过焊接及密封胶呈实封闭式结构,实现加强板框架接头的完整性和整车密封性要求。后边梁加强板3和上导轨安装板2围合形成供滑移门上导轨6安装的凹型腔体空间,上导轨缓冲块安装支架5上朝向滑移门上导轨6方向固定缓冲块,上导轨缓冲块安装支架5两端分别与后边梁加强板3和上导轨安装板2焊接,上导轨安装板2靠近A柱上加强板1的前部延长至覆盖整个B柱上部接头区域,B柱内封板11、后边梁封板7和A柱内封板8通过焊接搭接而成B柱上端的内封板结构,后边梁封板7在滑移门上导轨6拐弯段弯折形成一个朝车内伸入的凸包,B柱内封板11上部接头位置设用于提升B柱强度的弯折腔体,中横梁螺接支架10通过螺接方式安装在后边梁封板7上的凸包边,中横梁9与中横梁安装板11焊接连接。为解决后边梁加强板和后边梁封板的冲压问题,同时满足C-NCAP侧面碰撞星级需求和车辆腐蚀试验要求,后边梁加强板3材料选用SCG260Y+Z,料厚为1.2mm;后边梁封板7材料选用SCR300L,料厚为1.4mm;上导轨安装板2的材料选用SCG420D+Z,料厚为1.2mm。后边梁封板7和后边梁加强板3在凸包区域保留5mm的电泳液间隙,焊接翻边宽度为12mm。为实现全景天窗布置和装配的Y向空间要求,后边梁封板7和后边梁加强板3在凸包区域仅保留5mm电泳液的间隙,将后边梁封板7和后边梁加强板3的拔模角度减小至Z向15°,同时为进一步增大Y向空间,降低拔模边的Z向高度,将焊接翻边的有效宽度局部降低至12mm,通过上述措施,保证了全景天窗与凸包边缘Y向最小5mm装配间隙的要求。在有全景天窗配置的车型上,无中横梁和中横梁安装板,全景天窗固定在天窗加强板上;在非全景天窗车型上,中横梁安装板通过螺接方式安装在后边梁封板上,中横梁通过焊接方式与中横梁安装板连接;该布置方式,既满足了中横梁的安装问题,又满足了全景天窗Y向安装匹配问题。为了弥补开放式腔体对白车身模态的影响,B柱内封板11上部接头Y向腔体做尽量饱满,同时B柱上部一直延伸至边梁根部,该措施可使白车身模态提升0.45HZ。本技术相比传统方式的旋转门B柱上端结构,具有如下特点:1、B柱上端结构(外部框架)为开放式的腔体结构。2、B柱上端结构(内部封板)具有随形凸包,伸入车内,对布置影响较大。3、同时满足了全景天窗与滑移门两种配置的布置需求,在目前汽车市场尚属首例。虽然以上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针对滑移门车型的开放式B柱上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B柱外加强板(4),与A柱相连的A柱上加强板(1),后边梁加强板(3),用于安装滑移门上导轨(6)的上导轨安装板(2),固定于滑移门上导轨(6)末端位置的上导轨缓冲块安装支架(5),用于支撑和覆盖后边梁加强板(3)的后边梁封板(7),B柱内封板(11),与A柱相连的A柱内封板(8),用于配合安装天窗的中横梁(9)和中横梁螺接支架(10);/n后边梁加强板(3)和上导轨安装板(2)围合形成供滑移门上导轨(6)安装的凹型腔体空间,上导轨缓冲块安装支架(5)上朝向滑移门上导轨(6)方向固定缓冲块,上导轨缓冲块安装支架(5)两端分别与后边梁加强板(3)和上导轨安装板(2)焊接,上导轨安装板(2)靠近A柱上加强板(1)的前部延长至覆盖整个B柱上部接头区域,B柱内封板(11)、后边梁封板(7)和A柱内封板(8)通过焊接搭接而成B柱上端的内封板结构,后边梁封板(7)在滑移门上导轨(6)拐弯段弯折形成一个朝车内伸入的凸包,B柱内封板(11)上部接头位置设用于提升B柱强度的弯折腔体,中横梁螺接支架(10)通过螺接方式安装在后边梁封板(7)上的凸包边,中横梁(9)与中横梁螺接支架(10)焊接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对滑移门车型的开放式B柱上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B柱外加强板(4),与A柱相连的A柱上加强板(1),后边梁加强板(3),用于安装滑移门上导轨(6)的上导轨安装板(2),固定于滑移门上导轨(6)末端位置的上导轨缓冲块安装支架(5),用于支撑和覆盖后边梁加强板(3)的后边梁封板(7),B柱内封板(11),与A柱相连的A柱内封板(8),用于配合安装天窗的中横梁(9)和中横梁螺接支架(10);
后边梁加强板(3)和上导轨安装板(2)围合形成供滑移门上导轨(6)安装的凹型腔体空间,上导轨缓冲块安装支架(5)上朝向滑移门上导轨(6)方向固定缓冲块,上导轨缓冲块安装支架(5)两端分别与后边梁加强板(3)和上导轨安装板(2)焊接,上导轨安装板(2)靠近A柱上加强板(1)的前部延长至覆盖整个B柱上部接头区域,B柱内封板(11)、后边梁封板(7)和A柱内封板(8)通过焊接搭接而成B柱上端的内封板结构,后边梁封板(7)在滑移门上导轨(6)拐弯段弯折形成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风超杨亭福贾桂明吴许杰伍雪梅张鹏李连好谭敦松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