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灌注桩半桩施工的模块化弧形钢模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灌注桩的半桩施工用模块化弧形钢模及半桩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地下工程大力发展,其中以地铁建设为例,其线路多设于城市主干道路下方,穿越城市密集区,车站多选择于交通便利的平交路口,交通流量大,地下工程建设的同时需考虑城市交通的运转。随着城市发展越来越成熟,周边建筑物分布密集,由于道路宽度有限,地下工程采用明挖施工将对城市的通行造成极大的影响,为保证交通,此类情况的地下工程通常采用盖挖法或半盖挖法施工,盖板上方提供交通空间。盖挖法施工中的盖板通常支撑于基坑围护结构上,围护结构通常采用灌注桩,盖板则支撑于灌注桩上,灌注桩既需作为盖板的支撑点,又需承受侧向土体压力,因此灌注桩桩顶以下一定高度内桩截面设计为半圆弧或弓形,即称之为半桩形式。现有技术中灌注桩半桩的施工方法:步骤1:如图1所示,首先在成孔区域安装钢筋笼;步骤2:如图2所示,将成孔区域浇筑混凝土形成圆形灌注桩;步骤3:如图3所示,凿除圆形灌注桩上多余的混凝土形成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灌注桩的半桩施工用模块化弧形钢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化弧形钢模由多个标准单元拼接而成,所述模块化弧形钢模安装在所述半桩对应的空桩区域,/n所述标准单元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中空,所述壳体由平板和弧形板合围而成,所述平板的两端与所述弧形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壳体所在的空间为所述空桩区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灌注桩的半桩施工用模块化弧形钢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化弧形钢模由多个标准单元拼接而成,所述模块化弧形钢模安装在所述半桩对应的空桩区域,
所述标准单元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中空,所述壳体由平板和弧形板合围而成,所述平板的两端与所述弧形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壳体所在的空间为所述空桩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弧形钢模,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板和所述弧形板均竖向放置,
所述壳体的上端和下端均敞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弧形钢模,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准单元还包括有加劲肋,所述加劲肋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块化弧形钢模,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劲肋在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上环绕一圈;
优选地,所述加劲肋焊接在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上;
优选地,所述加劲肋位于所述壳体在高度上的中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化弧形钢模,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准单元还包括有若干定位钢板,
若干所述定位钢板在所述壳体上端的内表面均匀设置,所述定位钢板用于两个所述标准单元之间的定位和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块化弧形钢模,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钢板与所述壳体之间焊接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弧形钢模,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准单元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洋洋,张冀,张青青,刘生平,程韬,蒲东均,陈健,苗通,高强,曹亚博,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