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灌注桩半桩施工的模块化弧形钢模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07852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3: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灌注桩的半桩施工用模块化弧形钢模及半桩施工方法,所述模块化弧形钢模由多个标准单元拼接而成,所述模块化弧形钢模安装在所述半桩对应的空桩区域,所述标准单元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中空,所述壳体由平板和弧形板合围而成,所述平板的两端与所述弧形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壳体所在的空间为所述空桩区域。利用该模块化弧形钢模形成标准构件进行预制,在灌注桩的半桩施工过程中进行拼装,使其具有模块化条件。该模块化弧形钢模可适应工程中不同高度、不同直径的半桩施工,适用范围广,同时模块化弧形钢模可回收循环利用。能够有效提高半桩的施工质量及施工速度,缩短施工工期,提高经济性。

Modular arc steel formwork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half pile construction of cast-in-place p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灌注桩半桩施工的模块化弧形钢模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灌注桩的半桩施工用模块化弧形钢模及半桩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地下工程大力发展,其中以地铁建设为例,其线路多设于城市主干道路下方,穿越城市密集区,车站多选择于交通便利的平交路口,交通流量大,地下工程建设的同时需考虑城市交通的运转。随着城市发展越来越成熟,周边建筑物分布密集,由于道路宽度有限,地下工程采用明挖施工将对城市的通行造成极大的影响,为保证交通,此类情况的地下工程通常采用盖挖法或半盖挖法施工,盖板上方提供交通空间。盖挖法施工中的盖板通常支撑于基坑围护结构上,围护结构通常采用灌注桩,盖板则支撑于灌注桩上,灌注桩既需作为盖板的支撑点,又需承受侧向土体压力,因此灌注桩桩顶以下一定高度内桩截面设计为半圆弧或弓形,即称之为半桩形式。现有技术中灌注桩半桩的施工方法:步骤1:如图1所示,首先在成孔区域安装钢筋笼;步骤2:如图2所示,将成孔区域浇筑混凝土形成圆形灌注桩;步骤3:如图3所示,凿除圆形灌注桩上多余的混凝土形成灌注桩半桩。采用该施工方法形成的灌注桩半桩质量难以保证,施工工期长,同时灌注桩多余半桩混凝土凿除、运输工作量较大,且造成大量混凝土严重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灌注桩的半桩施工用模块化弧形钢模及半桩施工方法。该模块化弧形钢模安装于半桩对应的空桩区域,实现仅浇筑半桩区域混凝土,后期无需进行多余混凝土凿除,保障半桩施工质量,缩短施工工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灌注桩的半桩施工用模块化弧形钢模,所述模块化弧形钢模由多个标准单元拼接而成,所述模块化弧形钢模安装在所述半桩对应的空桩区域,所述标准单元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中空,所述壳体由平板和弧形板合围而成,所述平板的两端与所述弧形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壳体所在的空间为所述空桩区域。进一步地,在上述的模块化弧形钢模中,所述平板和所述弧形板均竖向放置,所述壳体的上端和下端均敞开。进一步地,在上述的模块化弧形钢模中,所述标准单元还包括有加劲肋,所述加劲肋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上。进一步地,在上述的模块化弧形钢模中,所述加劲肋在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上环绕一圈;优选地,所述加劲肋焊接在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上;优选地,所述加劲肋位于所述壳体在高度上的中部。进一步地,在上述的模块化弧形钢模中,所述标准单元还包括有若干定位钢板,若干所述定位钢板在所述壳体上端的内表面均匀设置,所述定位钢板用于两个所述标准单元之间的定位和连接。进一步地,在上述的模块化弧形钢模中,所述定位钢板与所述壳体之间焊接连接。进一步地,在上述的模块化弧形钢模中,所述标准单元还包括有若干吊钩,所述吊钩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上;若干所述吊钩在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上均匀设置,所述吊钩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上段,所述吊钩用于作为拼装和拆卸所述标准单元时的吊装点。进一步地,在上述的模块化弧形钢模中,还包括有封底钢板,多个所述标准单元上下排列,所述封底钢板设置在最下面的所述标准单元的下端,所述封底钢板将位于最下面的所述标准单元的下端全面覆盖。进一步地,在上述的模块化弧形钢模中,所述半桩的区域内放置有钢筋笼。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的模块化弧形钢模的半桩施工方法,灌注桩包括半桩和整桩,所述整桩位于所述半桩的下面,所述空桩区域与所述半桩的高度对应,所述空桩区域位于所述整桩的上面,所述半桩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安装钢筋笼,所述钢筋笼的设置区域为半桩所在的区域及所述整桩所在的区域,向所述整桩区域内浇筑混凝土至所述空桩区域的底部,将设置有封底钢板的标准单元吊装至所述空桩区域的底部;在已放置的所述标准单元的上方依次放置若干所述标准单元,直至最上面的所述标准单元的顶端高于所述半桩的顶端设计标高,完成所述模块化弧形钢模的安装,向所述半桩区域内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初凝后由上至下依次拆卸所有的所述标准单元,完成施工。分析可知,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灌注桩的半桩施工用模块化弧形钢模及半桩施工方法,利用该模块化弧形钢模形成标准构件进行预制,在半桩施工过程中进行拼装,使其具有模块化条件。该模块化弧形钢模可适应工程中不同高度、不同直径的半桩施工,适用范围广,同时模块化弧形钢模可回收循环利用。能够有效提高半桩施工的质量及施工速度,缩短施工工期,提高经济性。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其中:图1为现有技术中半桩施工方法步骤1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半桩施工方法步骤2的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半桩施工方法步骤3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标准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标准单元与封底钢板的剖视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标准单元的剖视示意图。图7本图5的俯视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模块化弧形钢模安装在空桩区域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半桩施工方法步骤1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半桩施工方法步骤2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半桩施工方法步骤3的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半桩施工方法步骤4的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半桩施工方法步骤5的示意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半桩施工方法步骤6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空桩区域;2模块化弧形钢模;3标准单元;31平板;32弧形板;33加劲肋;34定位钢板;35吊钩;4钢筋笼;5混凝土;6地面;7封底钢板;8半桩;9整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各个示例通过本专利技术的解释的方式提供而非限制本专利技术。实际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清楚,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在本专利技术中进行修改和变型。例如,示为或描述为一个实施例的一部分的特征可用于另一个实施例,以产生又一个实施例。因此,所期望的是,本专利技术包含归入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的此类修改和变型。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而不是要求本专利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术语“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部件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如图4至图15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灌注桩的半桩施工用模块化弧形钢模,半桩8位于地面6以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灌注桩的半桩施工用模块化弧形钢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化弧形钢模由多个标准单元拼接而成,所述模块化弧形钢模安装在所述半桩对应的空桩区域,/n所述标准单元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中空,所述壳体由平板和弧形板合围而成,所述平板的两端与所述弧形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壳体所在的空间为所述空桩区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灌注桩的半桩施工用模块化弧形钢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化弧形钢模由多个标准单元拼接而成,所述模块化弧形钢模安装在所述半桩对应的空桩区域,
所述标准单元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中空,所述壳体由平板和弧形板合围而成,所述平板的两端与所述弧形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壳体所在的空间为所述空桩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弧形钢模,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板和所述弧形板均竖向放置,
所述壳体的上端和下端均敞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弧形钢模,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准单元还包括有加劲肋,所述加劲肋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块化弧形钢模,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劲肋在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上环绕一圈;
优选地,所述加劲肋焊接在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上;
优选地,所述加劲肋位于所述壳体在高度上的中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化弧形钢模,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准单元还包括有若干定位钢板,
若干所述定位钢板在所述壳体上端的内表面均匀设置,所述定位钢板用于两个所述标准单元之间的定位和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块化弧形钢模,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钢板与所述壳体之间焊接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弧形钢模,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准单元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洋洋张冀张青青刘生平程韬蒲东均陈健苗通高强曹亚博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