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重机主梁连杆举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70631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起重机主梁连杆举升装置,包括:底座、托架、丝杆、动力驱动机构、第一上连杆、第一下连杆、第二上连杆、第二下连杆、第三上连杆、第三下连杆;第一上连杆底端与第一下连杆顶端铰接,丝杆在动力驱动机构的作用力下左右直动,第二上连杆底端、第二下连杆顶端同时铰接在丝杆上,第三上连杆底端、第三下连杆顶端同时铰接在丝杆上,底座、第二下连杆、第三下连杆与丝杆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托架、第二上连杆、第三上连杆与丝杆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有益效果:连杆与连杆之间、连杆与其他部件之间均为铰接关系,不需要在连杆上加工齿结构,方便加工制造,同时也规避了采用齿结构保持连杆同步动作而造成的使用效果差的问题。

A lifting device of crane main beam connecting r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起重机主梁连杆举升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起重机主梁连杆举升装置。
技术介绍
千斤顶是一种为人们所熟知的举升装置,尤其是电动剪式千斤顶,它是用钢性顶举件作为工作装置,通过顶部托台和底部底座在行程内顶升重物的轻小起重设备。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2107479U的中国技术专利所公开的一种四连杆电动千斤顶(即一种连杆举升装置),包括托架、上连杆、下连杆、底座、丝杆、销柱螺母、减速电机,上、下连杆组成了四连杆机构,一端绞接在托架上,另一端绞接在底座上;右边的上、下连杆绞接处设置了销柱螺母,左边的上、下连杆绞接处设置了减速电机;丝杆的一端穿过减速电机的外壳,并在减速电机的驱动下旋转,另一端穿过销柱螺母中间的螺孔,丝杆旋转时通过销柱螺母的移动拉动四连杆机构,使托架升降。上述连杆举升装置可以用于对起重机主梁进行举升,连杆举升装置的两个上连杆之间通过齿啮合,两个下连杆之间也通过齿啮合,使得两个上连杆和两个下连杆能够同步开合,实现托架的升降,这就需要在上连杆和下连杆上分别加工齿结构,但由于上、下连杆一般呈板状或者杆状,端部齿结构不易加工,并且齿结构的强度有限,尤其是在用于举升起重机主梁这种比较重的物体时,长期使用后容易变形影响正常啮合,造成连杆举升装置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起重机主梁连杆举升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连杆举升装置的连杆加工难度大、以及使用效果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中的起重机主梁连杆举升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起重机主梁连杆举升装置,包括:底座;托架,位于底座的上方;丝杆,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丝杆的左端或者右端连接有动力驱动机构,动力驱动机构用于带动丝杆旋转或者左右直动;第一下连杆,底端铰接在底座上;第二下连杆,底端铰接在底座上,第二下连杆与第一下连杆左右布置;第一上连杆,顶端铰接在托架上;第二上连杆,顶端铰接在托架上,第二上连杆与第一上连杆左右布置;第一上连杆和第二上连杆间隔布置,第一下连杆和第二下连杆间隔布置,起重机主梁连杆举升装置还包括:第三上连杆,顶端铰接在托架上,第三上连杆位于第一上连杆和第二上连杆之间;第三下连杆,底端铰接在底座上,第三下连杆位于第一下连杆和第二下连杆之间;其中,定义靠近动力驱动机构设置的连杆为第一上连杆和第一下连杆,第一上连杆的底端与第一下连杆的顶端铰接,且丝杆贯穿第一上连杆和第一下连杆的铰接处,丝杆在动力驱动机构的作用力下左右直动,第二上连杆的底端、第二下连杆的顶端同时铰接在丝杆上,第三上连杆的底端、第三下连杆的顶端同时铰接在丝杆上,底座、第二下连杆、第三下连杆与丝杆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托架、第二上连杆、第三上连杆与丝杆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或者,定义靠近动力驱动机构设置的连杆为第一上连杆和第一下连杆,第一上连杆的底端与第一下连杆的顶端铰接,且丝杆贯穿第一上连杆和第一下连杆的铰接处,丝杆在动力驱动机构的作用力下做旋转动作,第二上连杆的底端与第二下连杆的顶端铰接,丝杆与第二上连杆和第二下连杆之间的铰接轴螺纹连接,第三上连杆的底端与第三下连杆的顶端铰接,丝杆与第三上连杆和第三下连杆之间的铰接轴螺纹连接,底座、第二下连杆、第三下连杆与丝杆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托架、第二上连杆、第三上连杆与丝杆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中起重机主梁连杆举升装置的第一上连杆和第二上连杆间隔布置,第一下连杆和第二下连杆间隔布置,并且在第一上连杆和第二上连杆之间设置第三上连杆,在第一下连杆和第二下连杆之间设置第三下连杆。当丝杆为左右直动时,丝杆可以拉动第二上连杆和第二下连杆向靠拢或者远离第一上连杆和第一下连杆的方向摆动,而第三下连杆随动,可以在平行四边形机构的作用下保证丝杆的平动动作,同时第三上连杆随动,从而在平行四边形机构的作用下保证托架的上下平移,与此同时托架则会带动第一上连杆和第一下连杆动作,使得第一上连杆和第一下连杆、第二上连杆和第二下连杆、第三上连杆和第三下连杆同步运动。当丝杆做旋转动作时,在丝杆螺母机构原理的作用下,第二上连杆和第二下连杆之间的铰接轴沿着丝杆平动,同时第三上连杆和第三下连杆之间的铰接轴也沿着丝杆平动,两个铰接轴之间的间距始终保持不变,类似在底座、第二下连杆、第三下连杆与丝杆之间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同时在托架、第二上连杆、第三上连杆与丝杆之间也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从而既保证了丝杆的平动,也保证了托架的上下平移,同理由托架带动第一上连杆和第一下连杆动作,使得第一上连杆和第一下连杆、第二上连杆和第二下连杆、第三上连杆和第三下连杆同步运动。采用上述两种并列的技术方案,均可以实现各个连杆的同步动作,保证托架的上下平移,实现起重机主梁连杆举升装置的基础功能,同时连杆与连杆之间、连杆与其他部件之间均为铰接关系,不需要在连杆上加工齿结构,降低了加工难度,方便加工制造,同时也规避了采用齿结构保持连杆同步动作而造成的使用效果差的问题。进一步的,为了方便丝杆与第二上连杆、第三上连杆、第二下连杆、第三下连杆之间的连接,丝杆包括丝杆本体和与丝杆本体相连的拉杆,丝杆本体与动力驱动机构连接,丝杆本体在动力驱动机构的作用力下带动拉杆一起左右直动,第二上连杆的底端、第二下连杆的顶端同时铰接在拉杆上,第三上连杆的底端、第三下连杆的顶端同时铰接在拉杆上,底座、第二下连杆、第三下连杆与拉杆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托架、第二上连杆、第三上连杆与拉杆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为了进一步的方便拉杆与第二上连杆、第三上连杆、第二下连杆、第三下连杆之间的连接,拉杆为方杆,拉杆具有与第二上连杆、第三上连杆、第二下连杆、第三下连杆相铰接的铰接侧面。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实现丝杆的左右直动,所述动力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壳体,壳体内转动装配有相互啮合的蜗轮和蜗杆,电机与蜗杆传动连接以带动蜗杆转动,丝杆与蜗轮螺纹连接,以在蜗轮转动时驱动丝杆左右直动。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制造,同时方便装配连接,第一上连杆和第一下连杆分别设置有平行且前后间隔的两组,起重机主梁连杆举升装置还包括铰接座,铰接座包括竖板和垂直间隔固定在竖板上的两个耳板,其中一个耳板与一组第一上连杆和第一下连杆铰接、另一个耳板与另一组第一上连杆和第一下连杆铰接,丝杆贯穿所述竖板。进一步的,为了保证起重机主梁连杆举升装置的整体结构强度,提高使用效果,第二上连杆设置有平行且前后间隔的两组,两组第二上连杆分别位于丝杆的前后两侧,第二下连杆也设置有平行且前后间隔的两组,两组第二下连杆也分别位于丝杆的前后两侧。进一步的,为了避免干涉,同时缩短铰接点之间的横向距离,从而减小起重机主梁连杆举升装置的横向尺寸,第一上连杆和第二上连杆的底部、第一下连杆和第二下连杆的顶部均呈弯曲状而形成有凹部,第一上连杆和第二上连杆左右对称且它们的凹部相对设置,第一下连杆和第二下连杆左右对称且它们的凹部也相对设置;第三上连杆的顶部呈弯曲状并形成有凹部,第三上连杆的凹部朝向第二上连杆设置,第三下连杆的底部呈弯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起重机主梁连杆举升装置,包括:/n底座;/n托架,位于底座的上方;/n丝杆,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丝杆的左端或者右端连接有动力驱动机构,动力驱动机构用于带动丝杆旋转或者左右直动;/n第一下连杆,底端铰接在底座上;/n第二下连杆,底端铰接在底座上,第二下连杆与第一下连杆左右布置;/n第一上连杆,顶端铰接在托架上;/n第二上连杆,顶端铰接在托架上,第二上连杆与第一上连杆左右布置;/n其特征在于,第一上连杆和第二上连杆间隔布置,第一下连杆和第二下连杆间隔布置,起重机主梁连杆举升装置还包括:/n第三上连杆,顶端铰接在托架上,第三上连杆位于第一上连杆和第二上连杆之间;/n第三下连杆,底端铰接在底座上,第三下连杆位于第一下连杆和第二下连杆之间;/n其中,定义靠近动力驱动机构设置的连杆为第一上连杆和第一下连杆,第一上连杆的底端与第一下连杆的顶端铰接,且丝杆贯穿第一上连杆和第一下连杆的铰接处,丝杆在动力驱动机构的作用力下左右直动,第二上连杆的底端、第二下连杆的顶端同时铰接在丝杆上,第三上连杆的底端、第三下连杆的顶端同时铰接在丝杆上,底座、第二下连杆、第三下连杆与丝杆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托架、第二上连杆、第三上连杆与丝杆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或者,/n定义靠近动力驱动机构设置的连杆为第一上连杆和第一下连杆,第一上连杆的底端与第一下连杆的顶端铰接,且丝杆贯穿第一上连杆和第一下连杆的铰接处,丝杆在动力驱动机构的作用力下做旋转动作,第二上连杆的底端与第二下连杆的顶端铰接,丝杆与第二上连杆和第二下连杆之间的铰接轴螺纹连接,第三上连杆的底端与第三下连杆的顶端铰接,丝杆与第三上连杆和第三下连杆之间的铰接轴螺纹连接,底座、第二下连杆、第三下连杆与丝杆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托架、第二上连杆、第三上连杆与丝杆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起重机主梁连杆举升装置,包括:
底座;
托架,位于底座的上方;
丝杆,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丝杆的左端或者右端连接有动力驱动机构,动力驱动机构用于带动丝杆旋转或者左右直动;
第一下连杆,底端铰接在底座上;
第二下连杆,底端铰接在底座上,第二下连杆与第一下连杆左右布置;
第一上连杆,顶端铰接在托架上;
第二上连杆,顶端铰接在托架上,第二上连杆与第一上连杆左右布置;
其特征在于,第一上连杆和第二上连杆间隔布置,第一下连杆和第二下连杆间隔布置,起重机主梁连杆举升装置还包括:
第三上连杆,顶端铰接在托架上,第三上连杆位于第一上连杆和第二上连杆之间;
第三下连杆,底端铰接在底座上,第三下连杆位于第一下连杆和第二下连杆之间;
其中,定义靠近动力驱动机构设置的连杆为第一上连杆和第一下连杆,第一上连杆的底端与第一下连杆的顶端铰接,且丝杆贯穿第一上连杆和第一下连杆的铰接处,丝杆在动力驱动机构的作用力下左右直动,第二上连杆的底端、第二下连杆的顶端同时铰接在丝杆上,第三上连杆的底端、第三下连杆的顶端同时铰接在丝杆上,底座、第二下连杆、第三下连杆与丝杆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托架、第二上连杆、第三上连杆与丝杆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或者,
定义靠近动力驱动机构设置的连杆为第一上连杆和第一下连杆,第一上连杆的底端与第一下连杆的顶端铰接,且丝杆贯穿第一上连杆和第一下连杆的铰接处,丝杆在动力驱动机构的作用力下做旋转动作,第二上连杆的底端与第二下连杆的顶端铰接,丝杆与第二上连杆和第二下连杆之间的铰接轴螺纹连接,第三上连杆的底端与第三下连杆的顶端铰接,丝杆与第三上连杆和第三下连杆之间的铰接轴螺纹连接,底座、第二下连杆、第三下连杆与丝杆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托架、第二上连杆、第三上连杆与丝杆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主梁连杆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丝杆包括丝杆本体和与丝杆本体相连的拉杆,丝杆本体与动力驱动机构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东亮马文波丰树礼黄晓琳姬宏赟郑沛陈刚胡胜超申强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矿山起重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