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蓄能热交换系统,它包括有连接在一起的蓄能装置,室外热交换装置,第一循环管,室内热交换装置,能量循环装置,蓄电池,控制器,第二循环管。较以往而言,本热交换系统在外部环境温度满足使用要求时,能将外部的能量与密闭空间的能量有控制地进行交换,且能够根据外部环境温度的变化,在蓄能装置内适时储蓄一定的能量,从而可以在外部环境温度不满足使用要求时,提取储蓄的能量,以满足密闭空间的温度要求,从而在电力使用紧张和环境温度改变时可自适应平衡,从而达到节能、降低成本的目的,且储能介质为循环水,不会造成环境的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空气调节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蓄能热交换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环境的重视,现代社会在朝着能源节约型社会发展,但人们生 活质量也在逐渐改善,对室内环境温度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加之众多行业高、 精、尖设备的大量应用,必须有一个持久稳定的温度环境;但电力使用紧张时, 供电的峰谷矛盾更加突出,现有的空调系统基本上不能自适应这一情况,不必 要的浪费了许多能源,在一些昼夜温差大的地区,这种情况更为明显,很容易 使空调系统出现故障,这样既增加了投资成本,又不方便维修,需要投入大量 的人力和物力。再有国家正大力推广的错峰用电政策,市场迫切需要一种成本 低、无污染的蓄能空调系统。中国专利(专利号96204844.5)公开了一种蓄能型空调器,是在现有空 调器系统中组入了蓄能器,蓄能器由密闭的容器体和换热排管组成,还有护热 层和外保护层,容器体中充有水。由于组入了蓄能器,虽然可一定程度上有效 地解决了在供冷,供热期间"能力"和"需要"之间随环境温度变化而产生的 矛盾,平衡了用电高峰。但是此空调器中的制冷剂使用久了容易泄漏,容易造 成对环境的污染,另外再次添加制冷剂也需要投入成本,仍没有很好的解决上 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系统成本较高,在用电峰谷间和温差大的 地区不能够自适应平衡的需要,不必要的浪费能源,易发生故障,污染环境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节约成本,当电力使用紧张和环境温度改变时可自适应 平衡,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蓄能热交换系统。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蓄能热交换系统,该系统包括室内部 分和室外部分,其中室内部分包括有蓄能装置,在其内部装有储能介质,用以储存与室内空气热交换所需的能量。室内热交换装置,用以将室内空气与蓄能装置中的储能介质进行能量交换。能量循环装置,用以将蓄能装置中的储能介质输送到室内热交换装置,再将 与室内空气经过热交换后的储能介质输送到蓄能装置中。第一循环管,用以将蓄能装置、室内热交换装置、能量循环装置连接成一个闭合回路;室外部分包括有室外热交换装置,用以将室外空气与蓄能装置中的储能介质进行能量交换;能量循环装置,用以将蓄能装置中的储能介质输送到室外热交换装置,再将 与室外空气经过热交换后的储能介质输送到蓄能装置中;第二循环管,用以将蓄能装置、能量循环装置、室外热交换装置连接成一 个闭合回路;所述的室内部分还包括有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的室内热交换装置、室外热 交换装置、能量循环装置相连,用以控制这些装置的正常运转。为了保证在断电情况下空调系统仍能够正常运行,作为优选,所述的控制 器还连接有蓄电池。作为优选,所述的储能介质为水。作为优选,所述的能量循环装置为循环泵。作为优选,所述的室内热交换装置和室外热交换装置均为风机盘管。为了保持蓄能装置中的能量不流失,作为优选,在所述的蓄能装置外覆有 保温层。和以往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主要优点是,在外部环境温度满足使用要求时,能 将外部的能量与密闭空间(室内)的能量有控制地进行交换,且能够根据外部 环境温度的变化,在蓄能装置内适时储蓄一定的能量,从而可以在外部环境温 度不满足使用要求时,提取储蓄的能量,以满足密闭空间(室内)的温度要求, 从而在电力使用紧张和环境温度改变时可自适应平衡,从而达到节能、降低成 本的目的,且储能介质为循环水,不会造成环境的污染,除此之外本系统也不 会改变密闭空间(室内)的洁净度和湿度等指标。 附图说明图l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中1,蓄能装置;2,室外热交换装置;3,第一循环管;4,室内热交换 装置;5,能量循环装置;6,蓄电池;7,控制器;8,第二循环管;9,保温层。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如图1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蓄能热交换 系统,包括有室内部分和室外部分,所述的室内部分包括有蓄能装置l,室内热交换装置4,能量循环装置5,第一循环管3。所述的蓄能装置l,在其内部装有储能介质,用以储存与室内空气热交换所需的能量,在蓄能装置1上设有管接头,为了防止能量流失,在蓄能装置1外覆有保温层9,保温层9也可以与蓄 能装置1 一体制成;为了达到节能环保,保护环境的目的,储能介质采用水; 室内热交换装置4,采用风机盘管,风机盘管包括有低噪声风机和盘管,在盘管上设有翅片,盘管有两个管接头,用以将室内空气与蓄能装置1中的储能介质进行能量交换;能量循环装置5,采用循环泵,用以将蓄能装置l中的储能介质 输送到室内热交换装置4,再将与室内空气经过热交换后的储能介质输送到蓄能 装置1中;第一循环管3,采用不锈钢管,不锈钢管外加有保温层(图中不可见), 用以将蓄能装置l、室内热交换装置4、能量循环装置5连接成一个闭合循环回 路。所述的室外部分包括有室外热交换装置2,能量循环装置5和第二循环管 8,所述的室外热交换装置2,同样采用风机盘管,用以将室外空气与蓄能装置 1中的储能介质进行能量交换;能量循环装置5,同样采用循环泵,用以将蓄能 装置1中的储能介质输送到室外热交换装置2,再将与室外空气经过热交换后的 储能介质输送到蓄能装置l中;第二循环管8,同样采用不锈钢管,用以将蓄能 装置l、能量循环装置5、室外热交换装置2连接成一个闭合回路。该系统还包括有控制器7,分别与所述的室内热交换装置4、室外热交换装 置2、能量循环装置5相连,用以控制这些装置的正常运转,并使其在用电峰谷 间和环境温度改变时可自适应平衡,即在外部环境温度满足使用要求时,能将 外部的能量与密闭空间(室内)的能量有控制地进行交换,且能够根据外部环 境温度的变化,在蓄能装置内适时储蓄一定的能量,从而可以在外部环境温度 不满足使用要求时,提取储蓄的能量,以满足密闭空间(室内)的温度要求。为了保证在断电情况下空调系统仍能够正常运行,控制器7还连接有蓄电 池6,用以当断电时提供能量循环装置5、热交换装置4运行所需要的电能,保 持室内温度的稳定。权利要求1、一种蓄能热交换系统,其特征是该系统包括室内部分和室外部分,其中室内部分包括有蓄能装置(1),在其内部装有储能介质,用以储存与室内空气热交换所需的能量;室内热交换装置(4),用以将室内空气与蓄能装置(1)中的储能介质进行能量交换;能量循环装置(5),用以将蓄能装置(1)中的储能介质输送到室内热交换装置(4),再将与室内空气经过热交换后的储能介质输送到蓄能装置(1)中;第一循环管(3),用以将蓄能装置(1)、室内热交换装置(4)、能量循环装置(5)连接成一个闭合回路;室外部分包括有室外热交换装置(2),用以将室外空气与蓄能装置(1)中的储能介质进行能量交换;能量循环装置(5),用以将蓄能装置(1)中的储能介质输送到室外热交换装置(2),再将与室外空气经过热交换后的储能介质输送到蓄能装置(1)中;第二循环管(8),用以将蓄能装置(1)、能量循环装置(5)、室外热交换装置(2)连接成一个闭合回路;所述的室内部分还包括有控制器(7),分别与所述的室内热交换装置(4)、室外热交换装置(2)、能量循环装置(5)相连,用以控制这些装置的正常运转。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能热交换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控制器(7)还 连接有蓄电池(6)。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能热交换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储能介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蓄能热交换系统,其特征是该系统包括室内部分和室外部分,其中室内部分包括有:蓄能装置(1),在其内部装有储能介质,用以储存与室内空气热交换所需的能量;室内热交换装置(4),用以将室内空气与蓄能装置(1)中的储能介质进行能量 交换;能量循环装置(5),用以将蓄能装置(1)中的储能介质输送到室内热交换装置(4),再将与室内空气经过热交换后的储能介质输送到蓄能装置(1)中;第一循环管(3),用以将蓄能装置(1)、室内热交换装置(4)、能量循环装置(5 )连接成一个闭合回路;室外部分包括有:室外热交换装置(2),用以将室外空气与蓄能装置(1)中的储能介质进行能量交换;能量循环装置(5),用以将蓄能装置(1)中的储能介质输送到室外热交换装置(2),再将与室外空气经过热 交换后的储能介质输送到蓄能装置(1)中;第二循环管(8),用以将蓄能装置(1)、能量循环装置(5)、室外热交换装置(2)连接成一个闭合回路;所述的室内部分还包括有控制器(7),分别与所述的室内热交换装置(4)、室外热交换装置 (2)、能量循环装置(5)相连,用以控制这些装置的正常运转。...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向金,
申请(专利权)人:杨向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