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装置的室外单元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6250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空调装置的室外单元,可将因风扇罩的存在而引起的压力损失抑制得较小,并可提高空调装置的性能。空调装置的室外单元包括室外风扇、空气吹出口和风扇罩(30)。风扇罩(30)用于覆盖空气吹出口,具有距离室外风扇100mm以上的远离风扇部(31)。在该远离风扇部(31)上形成有最小宽度为15mm以上的第一开口(OP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调装置的室外单元,尤其涉及从顶面吹出空气的空调装 置的室外单元。
技术介绍
在以往的从顶面吹出空气的空调装置的室外单元中,在外壳的顶面上形成 有空气吹出口,且用风扇罩(也称作风扇格栅)覆盖该空气吹出口 (例如参照 专利文献l)。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4-156828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对于这种空调装置的室外单元,要求在维持紧凑性的同时提高性能。另外, 还要求吹出空气用的风扇在维持与以往相同的尺寸的同时提高风量。然而,以往,以将配置风扇叶轮的空气吹出口覆盖的形态安装的风扇罩成 了吹出空气时的阻力,从而导致压力损失。从安全角度出发,不能为了消除这 种压力损失而省去风扇罩,但如果能尽可能将压力损失抑制得较小,则可相应 地提高风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将因风扇罩的存在而引起的压力损失抑制 得较小、并可提高空调装置的性能的室外单元。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第1专利技术的空调装置的室外单元包括风扇、空气吹出口和风扇罩。空气吹 出口是用于将风扇吹出的空气排出到外部的开口。风扇罩用于覆盖空气吹出 口,且具有距离风扇比试验指的长度更远的远离风扇部。在该远离风扇部上形成有可插入试验指的第一开口。以往,在空调装置中,在树脂制的风扇罩上形成有供空气流通的许多狭缝,但这些狭缝的最大宽度被限制成试验指不能伸入、即不满12mm的宽度。与此相反,在第l专利技术的室外单元中,在风扇罩上,在距离风扇比试验指 的长度更远的位置上设有远离风扇部,有了该远离风扇部,则即使手指被插入, 指尖也不会接触旋转中的风扇,因此将远离风扇部上的第一开口做成可插入试 验指的较大(宽度大)的开口。由于在风扇罩的远离风扇部上形成这种大的第 一开口,因此从空气吹出口吹出的空气可在不受到风扇罩的较大的阻力的情况 下来到室外单元的外部,可将因风扇罩而引起的压力损失抑制得较小。由此, 第1专利技术的室外单元可增大风量或利用风扇来提高静压,从而可提高空调装置 的性能。第2专利技术的空调装置的室外单元是在第1专利技术的室外单元中,远离风扇部 距离风扇80ram以上,远离风扇部的第一开口的最小宽度为12mm以上。第3专利技术的空调装置的室外单元是在第1或第2专利技术的室外单元中,远离 风扇部距离风扇100mm以上,远离风扇部的第一开口的最小宽度为15mm以上。第4专利技术的空调装置的室外单元是在第1至第3专利技术的任一个室外单元 中,风扇罩还具有接近风扇部,该接近风扇部离开风扇的距离比远离风扇部短。 另外,在接近风扇部上形成有不能插入试验指的第二开口。在此,若仅在距离风扇足够远的远离风扇部上设置开口而不在靠近风扇的 部分上设置开口,则有时无法充分确保压力损失的减少量,鉴于此,在接近风 扇部也设置不能伸入手指的较小(宽度窄)的第二开口。由此,可进一步减少 压力损失。第5专利技术的空调装置的室外单元是在第4专利技术的室外单元中,第二开口的 最大宽度小于12mm。第6专利技术的空调装置的室外单元是在第4或第5专利技术的室外单元中,远离 风扇部与空气吹出口相对。另外,接近风扇部从远离风扇部的周缘朝着空气吹 出口的周缘延伸。在此,使与空气吹出口相对的远离风扇部充分地离开风扇,并在该远离风扇部与空气吹出口的周缘部分之间,在防止与风扇接触的部分的靠近风扇的接 近风扇部上,用第二开口来确保安全性并减少压力损失。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若远离风扇部离开风扇很远,则室外风扇会变得过大,因此,远离风扇部与风扇之间的距离应做成500mra以下,最好是做成300mm以 下。而当远离风扇部的第一开口的最小宽度过大时,手可以从第一开口伸入风 扇侧,因此,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第一开口的最小宽度应做成60腿以下,最 好是做成50mm以下。另外,对于为使手指不能伸入而将最大宽度设定为小于 12ran的第二开口,若该最大宽度过小,则接近风扇部引起的空气阻力会变大, 因此,应将最大宽度做成3mm以上,最好是做成5mm以上。 专利技术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可确保防止与风扇接触的风扇罩的安全上的功能,并可 将因风扇罩的存在而引起的压力损失抑制得较小,因此,与以往相比,可 提高空调装置的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包括本专利技术一实施形态的室外单元在内的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回路图。图2 (a)是5马力的室外单元的概略俯视图,图2 (b)是8、 10、 12马 力的室外单元的概略俯视图,图2 (c)是14、 16、 18马力的室外单元的概略 俯视图。图3是具有双联室外风扇的室外单元的外观图。图4是省略了外壳等的室外单元的立体图。图5是室外单元的内部的俯视图。图6是风扇罩的俯视图。图7是风扇罩的侧视图。图8是表示室外风扇的最优化的图。图9是表示室外风扇的最优化的图。图IO是控制基板的概略图。图ll是显示部的概略图。图12是表示试验指的图。图13是变形例的电动机支撑台的剖视图。图14是表示变形例的截止阀的安装构造的图。(符号说明) 1空调装置2室外单元 29室外风扇 30风扇罩 31远离风扇部 32接近风扇部 100试验指 0P1第一开口 0P2第二开口具体实施方式 〈空调装置的结构〉图1表示的是包括本专利技术一实施形态的室外单元在内的空调装置的制冷 剂回路IO。空调装置l是大楼用的多联式空调装置,多个室内单元3与一个或 多个室外单元2并联连接。空调装置l的制冷剂回路10主要由压縮机11、四 通切换阀12、室外热交换器13、室外膨胀阀14、室内膨胀阀15、室内热交换 器16依次连接而成,构成蒸汽压縮式的制冷循环。压縮机11、四通切换阀12、室外热交换器13和室外膨胀阀14被包括在 室外单元2中,室内膨胀阀15和室内热交换器16被包括在室内单元3中。四 通切换阀12与室内热交换器16之间利用气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17a相连,室 外膨胀阀14与室内膨胀阀15之间利用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17b相连。制冷 剂连通配管17a、 17b配置在室外单元2与室内单元3之间。另外,在室外单 元2内还设有储能器及其它附属设备,但在此并未图示。在室外单元2内部的制冷剂回路的末端部上设有气体侧截止阀18和液体侧截止阀19。气体侧截止阀18配置在四通切换阀12侦ij,液体侧截止阀19配 置在室外膨胀阀14侧。在气体侧截止阀18上连接气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17a, 在液体侧截止阀19上连接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17b。在设置室外单元2和室 内单元3时,使这些截止阀18、 19处于关闭状态。当在现场设置了各单元2、 3并将气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17a和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17b连接在截止阀 18、 19上之后,使截止阀18、 19处于打开状态。图1所示的空调装置1的制冷剂回路10对实际回路进行了简化。例如, 实际的压縮机11大多由利用变换器进行转速控制的变容量压縮机(下面称作 变换器压縮机)和进行通断控制的定容量压縮机(下面称作定容量压縮机)组 合而成。为了可与设置物的大小对应,作为室外单元2,准备了图2 (a)所示 的5马力(HP)的室外单元、图2 (b)所示的8、 10、 12马力的室外单元、以 及图2 (c)所示的14、 16、 18马力的室外单元,图2 (a)的室外单元内置有 一台变换器压縮机,图2 (b)的室外单元内置有一台变换器压縮机和一台定容 量压縮机,图2(c)的室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装置的室外单元(2),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扇(29);空气吹出口,该空气吹出口用于将从所述风扇吹出的空气排出到外部;以及风扇罩(30),该风扇罩(30)覆盖所述空气吹出口,所述风扇罩(30)具有远离风扇部(31),该远离风扇部(31)与所述风扇间的距离超过试验指(100)的长度,在所述远离风扇部(31)上形成有可插入所述试验指的第一开口(OP1)。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田圭司竿尾忠石井郁司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