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安装件组件、具有该组件的空调装置的室外单元以及空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6251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气安装件组件,在大致长方体箱状的外壳的内部被铅垂延伸的隔板分割成送风机室和机械室的空调装置的室外单元中,可抑制送风机室内的通风阻力的增加并确保现场作业性。电气安装件组件(7)具有框架(71),在该框架(71)上安装有各种电气零件,各种电气零件包括安装有运行控制元件的控制基板(91)和变换器控制元件(92),在设于单元外壳(2)内的状态下,所述框架(71)被设置成使控制基板(91)的基板面沿着隔板(28)并相对于单元外壳(2)的前表面倾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气安装件组件、具有该组件的空调装置的室外单元以及 空调装置,尤其涉及在大致长方体箱状的外壳的内部被铅垂延伸的隔板分割 成送风机室和机械室的空调装置的室外单元中被配置在机械室内的电气安 装件组件、具有该组件的空调装置的室外单元以及空调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有一种空调装置的室外单元,其大致长方体箱状的外壳的内部被沿铅 垂方向延伸的隔板分割成送风机室和机械室。在该送风机室内主要配置有室外 热交换器和室外风扇。在机械室内主要配置有压縮机、由阀类和制冷剂配管等 构成的制冷剂回路构成零件以及电气安装件组件。在这种电气安装件组件中, 安装有运行控制元件的控制基板和运行时需要冷却的变换器控制元件(例如功 率晶体管、二极管等)安装在俯视外壳时呈大致矩形形状的框架上。另外,该 电气安装件组件的框架被配置成使控制基板的基板面与外壳的前表面正交(即 与外壳的侧面平行)的状态(参照专利文献l)。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9-236284号公报在上述电气安装件组件中,从电气安装件组件紧凑化的角度出发,将框架 的俯视形状做成大致矩形形状是理想的,但这会导致构成电气安装件组件的散 热片以外的框架的一部分也突出到送风机室内,从而容易使送风机室内的通风 阻力增加,而且,在将多个具有这种电气安装件组件的室外单元并排设置时, 很难确保维护等的现场作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大致长方体箱状的外壳的内部被铅垂延伸的隔板分割成送风机室和机械室的空调装置的室外单元中抑制送风机室内的通风 阻力的增加并确保现场作业性。第1专利技术的电气安装件组件是一种在大致长方体箱状的外壳的内部被铅 垂延伸的隔板分割成送风机室和机械室的空调装置的室外单元中被配置在 机械室内的电气安装件组件,具有框架,在该框架上安装有各种电气零件, 各种电气零件包括安装有运行控制元件的控制基板和变换器控制元件,在 设于外壳内的状态下,框架被设置成使控制基板的基板面沿着隔板并相对 于外壳的前表面倾斜。在该电气安装件组件中,由于框架以使控制基板的基板面沿着隔板并相 对于外壳的前表面倾斜的形态设置在外壳内,因此不会导致框架的一部分 突出到送风机室内,而且,在将多个具有这种电气安装件组件的室外单元 并排设置时,也可进行控制基板的维护等。由此,在该电气安装件组件中, 可抑制送风机室内的通风阻力的增加并确保现场作业性。第2专利技术的电气安装件组件是在第1专利技术的电气安装件组件中,框架在俯 视外壳时呈大致矩形形状,框架的靠隔板侧的角部沿着隔板的弯曲面与之接 触。在该电气安装件组件中,由于框架的靠隔板侧的角部沿着隔板的弯曲面与 之接触,因此框架的角部不会突出到送风机室内。由此,能可靠地抑制送风机 室内的通风阻力的增加。第3专利技术的电气安装件组件是在第1或第2专利技术的电气安装件组件中,运 行控制元件中接触频率高的控制元件被配置在靠外壳前表面的位置上。在该电气安装件组件中,由于接触频率高的控制元件被配置在靠外壳前表 面的位置上,因此可提高接触频率高的控制元件的识别性和维修性。第4专利技术的电气安装件组件是在第3专利技术的电气安装件组件中,框架相对 于外壳的前表面倾斜,在从与基板面正交的方向看时,接触频率高的控制元 件不被外壳的侧面遮蔽,可以观察到全部接触频率高的控制元件。在该电气安装件组件中,在将多个具有电气安装件组件的室外单元并排设 置时也可良好地确保接触频率高的控制元件的识别性和维修性,而且,还可进一步提高现场作业性。第5专利技术的电气安装件组件是在第3或第4专利技术的电气安装件组件中,框 架具有沿着隔板配置的基板安装板、以及从与隔板相反的一侧覆盖基板安装板的基板保护板。在基板保护板的外表面上安装有与控制基板分开的安装接触 频率高的控制元件的辅助基板。在该电气安装件组件中,由于在基板保护板的外表面上安装有与控制基板 分开的安装接触频率高的控制元件的辅助基板,因此可进一步提高接触频率高 的控制元件的识别性和维修性。第6专利技术的空调装置的室外单元包括大致长方体箱状的外壳、以将外 壳的内部分割成送风机室和机械室的形态铅垂延伸的隔板、以及配置在机 械室内的第1至第5专利技术中的任一个电气安装件组件。在该空调装置的室外单元中,由于包括第1至第5专利技术中的任一个电 气安装件组件,因此可抑制送风机室内的通风阻力的增加并确保现场作业 性。第7专利技术的空调装置包括第一室外单元和第二室外单元。第一室外单 元由第6专利技术的空调装置的室外单元构成。第二室外单元在第一室外单元 的侧方并排配置,由第5专利技术的空调装置的室外单元构成,具有高度与第 一室外单元的外壳不同的外壳。另外,第一室外单元的电气安装件组件的 框架和第二室外单元的电气安装件组件的框架被配置在从各外壳的设置面 起的高度相同的位置上。在该空调装置中,在将两个室外单元沿侧方并排配置时,由于各室外单元 的电气安装件组件以相同的高度位置配置在各外壳内,因此作业人员能以相 同的姿势接触各电气安装件组件。由此,在将外壳高度不同的多个室外单 元沿侧方并排配置时,也可提高现场作业性。附图说明图1是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电气安装件组件的一实施形态的室外单元的俯视 图(省略了顶板以及压縮机、室外热交换器和截止阀以外的制冷剂回路构成零件)。图2是室外单元的主视图(省略了左右前板以及压縮机、室外热交换器和 截止阀以外的制冷剂回路构成零件)。图3是从下方看设在机械室内的电气安装件组件的图。 图4是从图1的A方向看设在机械室内的电气安装件组件的图。图5是从图1的B方向看设在机械室内的电气安装件组件的图。 图6是表示省略了图5中的隔板的状态的图。图7是变形例的室外单元的主视图(省略了左右前板以及压縮机、室外热 交换器和截止阀以外的制冷剂回路构成零件)。图8是表示将具有不同高度的外壳的两个室外单元并排的状态的图。 (符号说明)1、 101室外单元2、 102单元外壳 7电气安装件组件 28、 128隔板71框架72基板安装板76基板保护板91控制基板98第一辅助基板98a、 98b接触频率高的控制元件Sl送风机室S2机械室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电气安装件组件、具有该组件的空调装置的 室外单元以及空调装置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1)室外单元的整体结构图l是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电气安装件组件的一实施形态的室外单元l的俯视图(省略了顶板22以及压缩机51、室外热交换器52和截止阀61、 62以外的 制冷剂回路构成零件5)。图2是室外单元1的主视图(省略了左右前板23、 24以及压縮机51、室外热交换器52和截止阀61、 62以外的制冷剂回路构成 零件5)。该室外单元1配置在室外,大致长方体箱状的单元外壳2的内部被铅 垂延伸的隔板28分割为送风机室S1和机械室S2,是所谓的筒形(trunk) 的构造。该室外单元1通过制冷剂配管(未图示)与配置在空调室内的室 内单元(未图示)相连。室外单元1主要包括大致长方体箱状的单元外 壳2;室外风扇4;具有压縮机51和室外热交换器52等设备、液体侧截止 阀61和气体侧截止阀62等阀和配管等部件、构成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回 路构成零件5;以及对室外单元l进行运行控制的电气安装件组件7。在下 面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的限制,"上"、"下"、"左"、"右"、 "前"、"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气安装件组件(7),在大致长方体箱状的外壳(2、102)的内部被铅垂延伸的隔板(28、128)分割成送风机室(S1)和机械室(S2)的空调装置的室外单元中被配置在所述机械室内,其特征在于,    具有框架(71),在该框架(71)上安装有各种电气零件,所述各种电气零件包括安装有运行控制元件的控制基板(91)和变换器控制元件(92),在设于所述外壳内的状态下,所述框架(71)被设置成使所述控制基板的基板面沿着所述隔板并相对于所述外壳的前表面倾斜的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市久史川崎直弘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