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宗信专利>正文

折收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682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折收椅,其中折收椅前脚前端及后脚前端分别枢接于二交叉枢接的第一支管上,各后脚前端下方同时抵靠于各前脚的抵靠件上,而各背管下端与各后脚后端分别枢接于二交叉枢接的第二支管上,各背管底端同时枢接于各后脚后端的上方。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一次性将折收椅完全收折,以大幅缩小该折收椅的体积,以便于收藏和运送。(*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折收椅,特别涉及一种可快速完全收折并且便于收藏和携带的休闲座椅。
技术介绍
从事户外休闲生活是目前现代人用以消除平时紧张工作情绪的最佳方式,也是最经常使用的方式,无论是外出郊游、露营或者烧烤,都能从中获得休闲乐趣。但是,由于并非每处旅游地区均有足够工具,让所有游客都能获得足够服务,尤其是桌椅往往是供不应求,甚至在野外则更加有可能没有这些设备,因此,外出旅行时使用者大多数都必须自行携带桌椅以备不时之需,而如何降低桌椅的整体体积,则成为各个家具从业者主要考虑的问题。但是,在目前折收椅已经成为人们外出郊游、陪考,或者临时聚会所必备的椅具,而在早期的折收椅是采用木版所制造,由于采用木质做制造的折收椅重量过重,现在的社会中已被淘汰不再使用。于是,有些业者鉴于早期折收椅的缺陷,便将折收椅的椅架采用铁管、铝管或者铁杆制造,在管(杆)与管(杆)之间,再用帆布或者一般布质车缝起来,以构成一轻巧、容易收合、携带方便的折收椅,以取代上述以木质所制造的折收椅,也成为目前市面上所流行的金属折收椅。然而,目前市面上的折收椅仅能以左右水平方向或者前后垂直方向折收,以致折收后前后或者左右的体积还是很大,占用空间,不利于收藏及外出携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折收椅,以便可以快速完全折收而便于收藏及外出携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折收椅,包括一对前脚、一对后脚及一对背管,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前脚前端及所述后脚前端分别枢接于二交叉枢接的第一支管上,各所述后脚前端下方同时抵靠于各所述部件上,所述背管下端与所述后脚后端分别枢接于二交叉框接的第二支管上,所述背管底端同时枢接于所述后脚后端上,所述背管底端同时枢接于所述后脚后端上方,所述第二支管与背管底端枢接于所述后脚后端上方,所述第二支管与背管枢接处上分别对称的设有一个上安全扣件,各所述背管在上安全扣件下方选定处,分别对称设有一个下安全扣件,使得安全扣件可以扣合于下安全扣件上,而阻止折收椅做进一步打开之动作;当折收所述折收椅时,可先将所述各后脚前端稍微抬起,在将所述各前脚向内收靠合并,使所述各后脚前端脱离前脚的抵靠件,同时向上移动,同时使第一支管、第二支管向内合并在一起,及所述个前脚向上移动,采用本技术能够达到的有益效果是,可一次性将所述折收椅以左右水平方向及前后垂直方向完全折收,达到便于折收,并且大幅度缩小折收椅的体积,以方便于收藏和运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折收椅各支架的立体外观图。图2是本技术折收椅的立体外观图。图3是本技术折收椅的使用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折收椅的动作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折收椅部分元件分解图之一。图6是本技术折收椅部分元件组合图之一。图7是本技术折收椅部分元件分解图之二。图8是本技术折收椅部分元件组合图之二。图9是本技术折收椅部分元件分解图之三。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是一种折收椅,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折收椅1包括一对前脚11、一对后脚12、及一对背管13,其中,所述各前脚11前端及所述各后脚12前端分别枢接于二交叉枢接的第一支管14上,各后脚12前端下方同时抵靠于各前脚11的抵靠件15上,使得折收椅1被打开时,可通过各后脚12前端下方抵靠于各前脚11的抵靠件15上,使各后脚12上套设的坐垫布16可以支撑身体的重量,而各背管13上套设有一块背靠布18,各背管13下端与等后脚12后端分别枢接于二交叉枢接的第二支管17上,各背管13底端同时枢接于各后脚12后端的上方,另外,第二支管17与背管13枢接处上分别对称地设有一个上安全扣件21,各背管13在上安全扣件21下方选定处,分别对称设有一个下安全扣件22,使得上安全扣件21可以扣合于下安全扣件22上,而阻止折收椅1做进一步打开的动作。如此,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当所述折收椅1被打开时,可通过上安全扣件21扣合于下安全扣件22上,防止折收椅1被过度打开。另外请参阅第3、4图所示,当折收椅1被折收起来的时候,可以先将各后脚12前端稍微抬起,再握住各前脚11靠近中央处31,将各前脚11向内收靠合并,使各后脚12前端脱离前脚11的抵靠件15,并向上移动,并使第一支管14、第二支管17向内合并在一起,并且各前脚11以及上安全扣件21向上移动,形成如第4图所示折叠后状态,如此,即可将折收椅1以左右水平方向及前后垂直方向一次性完全收折。同样地,使用时向外拉开前脚11靠近中央处31即可一次完全开启,使得折收椅1被打开使用,从而达到便于折收和开启,并且收折时大幅缩小所述折收椅1的体积,以方便于收藏和运送的目的。另外,请参阅第4图所示,由于一次性可将所述折收椅1完全收折,当储存时,可用一只套袋将此折收椅1装起来,方便储存和搬运。请参阅第5、6图所示,其中固定组件51可采用铆钉,固定组件53可采用螺丝钉。各下安全扣件22是通过固定组件51穿过其穿孔221及背管13的贯穿孔131,而将其固定于背管13上,而各上安全扣件21上设有一个穿孔52,该穿孔52上穿设有一固定组件51,该固定组件51末端固定于各前脚11后端的穿孔111上,使得各前脚11后端可以随着各上安全扣件21上下移动,各第二支管17上端通过固定组件51穿过其穿孔171,而固定于另一固定组件53上,所述另一固定组件53并固定于各上安全扣件21的另一穿孔54上,使得所述第二支管17上端可以随着所述各上安全扣件21上下移动。另外请参阅图5和图6所示,固定组件51与各前脚11后端的穿孔111间设有一垫片55,而另一固定组件53为螺丝钉,他与另一穿孔54之间设有一块垫片55,并通过螺母56及螺丝垫片57固定于另一穿孔54上,同时固定组件51与另一固定组件53之间设有一垫片55。请参阅图7和图8所示,各第一支管14下端通过固定组件51穿过其另一穿孔141,而固定于另一固定组件53上,同时另一固定组件53固定于前脚11的穿孔112上。请参阅图9所示,各第二支管17下端和第一支管14上端通过固定组件51穿过其另一穿孔172和穿孔142,而固定于另一固定组件53上,同时另一固定组件53固定于后脚12的穿孔121上。权利要求1.一种折收椅,包括一对前脚(11)、一对后脚(12)及一对背管(13),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脚(11)前端及所述后脚(12)前端分别枢接于二交叉枢接的第一支管(14)上,各所述后脚(12)前端下方并抵靠于各所述部件(15)上,所述背管(13)下端与所述后脚(12)后端分别枢接于二交叉枢接的第二支管(17)上,所述背管(13)底端同时枢接于所述后脚(12)后端上,所述背管(13)底端同时枢接于所述后脚(12)后端上方,所述第二支管(17)与背管(13)底端枢接于所述后脚(12)后端上方,所述第二支管(17)与背管(13)枢接处上分别对称的设有一上安全扣件(21),各所述背管(13)在上安全扣件(21)下方选定处,分别对称设有一下安全扣件(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收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安全扣件(22)是通过固定元件(51)穿过其穿孔(221)及背管(13)的贯穿孔(131),而将其固定在背管(13)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收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安全扣件(21)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收椅,包括一对前脚(11)、一对后脚(12)及一对背管(13),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脚(11)前端及所述后脚(12)前端分别枢接于二交叉枢接的第一支管(14)上,各所述后脚(12)前端下方并抵靠于各所述部件(15)上,所述背管(13)下端与所述后脚(12)后端分别枢接于二交叉枢接的第二支管(17)上,所述背管(13)底端同时枢接于所述后脚(12)后端上,所述背管(13)底端同时枢接于所述后脚(12)后端上方,所述第二支管(17)与背管(13)底端枢接于所述后脚(12)后端上方,所述第二支管(17)与背管(13)枢接处上分别对称的设有一上安全扣件(21),各所述背管(13)在上安全扣件(21)下方选定处,分别对称设有一下安全扣件(2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宗信
申请(专利权)人:刘宗信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